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汗法

汗法

汗法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95502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七届学术大会、首届国医名师学术高峰论坛等;汗法的相关文献由614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文舫、李庆盟、栾英辉等。

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5502 占比:99.65%

总计:95835篇

汗法—发文趋势图

汗法

-研究学者

  • 韩文舫
  • 李庆盟
  • 栾英辉
  • 温成平
  • 王志红
  • 刘舟
  • 张卫华
  • 杨建宇
  • 魏素丽
  • 付玉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宁; 周波
    • 摘要: 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提倡以六经钤百病,其认为正治不外六法,而汗法为六法之首。俞根初总结了发汗十二方,包括以苏羌达表汤辛温发汗、以葱豉桔梗汤辛凉发汗、以香苏葱豉汤理气发汗、以葱豉荷米煎和中发汗、以新加三拗汤宣上发汗、以麻附五皮饮温下发汗、以小青龙汤化饮发汗、以越婢加半夏汤蠲痰发汗、以九味仓廪汤益气发汗、以七味葱白汤养血发汗、以加减葳蕤汤滋阴发汗、以参附再造汤助阳发汗。俞根初应用发汗剂以发汗为出路,以利水为去路,扶正中又注重气血阴阳,遣方以实际病证为准,细腻入微,灵活变通。
    • 杨素清; 柏青松; 王姗姗
    • 摘要: 通过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汗法的详细论述介绍汗法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西医机理,整理其在银屑病、带状疱疹、痤疮、脱发、皮炎湿疹类、疮疡类等常见皮肤疾病治疗中的最新应用与汗法方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及汗法应用的禁忌症,为临床正确应用汗法治疗常见皮肤疾病提供新思路。
    • 韩文舫
    • 摘要: 仲景后的历代医家多重视汗法在痹证治疗中的运用,在继承中有所发展,治疗多采取微汗的原则。该文分享采用汗法治疗痹证验案2则,以加深对汗法治疗痹证的认识。
    • 刘嘉胜; 任可; 昝燕; 芮靖琳
    • 摘要: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体现中医治病因势利导的原则,“因势”为顺应事物发展,“利导”为用治疗手段顺病势而为,强调“给邪以出路”。《伤寒论》中,邪气在表者,通过开腠理、调营卫的汗法以驱肌表之邪;邪气阻遏于上焦、病势在上时,可因势利导,用吐法驱邪外出;患者素体阳气偏盛,痰、瘀、饮等实邪聚于肠胃时当用泻法,包含“利小便”和“通大便”,使邪从大小便而出。邪气来之有路,必出之有道,开通邪路,使之或随汗、或随吐、或随大小便出,“给邪以出路”,从而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
    • 黄伟智; 罗宝珍
    • 摘要: 张子和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入侵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并且影响病程与病情。"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人与天地相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之六气,地之六气,人之六味应相互协调,不和谐就会产生邪气。"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汗、吐、下三法可尽治其病。凡是解表的方法都是汗法,发汗应先"辨阴阳,别表里,定虚实",张子和提出辛凉发汗之法,补充了《伤寒论》汗法的不足。凡是上行的方法均为吐法,上焦病变可用,"宜先小服,不涌,积渐加之",涌吐次数根据病情或患者体质而定;除了汗、吐二法之外的一切攻邪方法均为下法。张子和将攻邪三法归纳为汗法开玄府而逐邪气,吐法令其条达,下法推陈致新,临床运用时既遵守原则,又根据病情灵活选择,随证运用。
    • 余杨; 徐小云; 陈红根; 张喜军; 盛平卫; 诸婧
    • 摘要: 徐小云教授认为,荨麻疹病机为皮肤腠理开阖失常,或卫气功能失常,导致邪气反复侵扰皮肤,治疗应抗御邪气,驱邪外出。其基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理论,运用汗法开宣腠理,驱邪外出,并在此基础上,健运脾胃,充实卫气,增强皮肤抗邪能力,防止邪气再入侵。基础方组成为羌活、荆芥、防风、紫苏叶、白芷、桑叶、薄荷、浮萍中的2~3味药物,辛开腠理,驱邪外出;炒白术、茯苓、甘草、六神曲、陈皮健运脾胃;川芎、厚朴行气活血,通行营卫;炒白芍益阴敛营固表;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止痒。并根据辨证实际,选择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理气、理血、治风、治燥、祛湿、祛痰、消食、驱虫等治法。
    • 张辉; 吕树泉; 苏秀海
    • 摘要: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病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医多从寒凝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吕树泉副主任医师基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理论,论治PDPN,临床疗效确切。
    • 刘欣; 朱圣杰; 严格; 王怡; 郭婉军; 郭冬婕; 李福伦
    •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免疫介导的,以红斑、鳞屑、斑块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疾病,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多见。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首,也是治疗银屑病的常用法则。寒湿闭阻于外,玄府闭郁,阳郁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机,故汗法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且汗法治疗本病具备扎实的临床运用基础。课题组认为银屑病冬重夏轻的特点可能与体液代谢有关。单分子阵列(SIMOA)技术为汗液、尿液等代谢体液提供了新检测手段,可采用无创收集装置汗水贴片及SIMOA技术检测汗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研究汗液中成分,探究相关机制。深入研究体液代谢在银屑病周期性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的起效机制研究带来新的切入点及启示。
    • 王珏; 苏娅; 肖敏
    • 摘要: 银屑病中医归属于“疮疡病”范畴,其发生多与风邪、寒湿、湿热及玄府郁闭有关,风邪贯穿该病发病的始终,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的理论,发现疮疡病总的治疗法则为汗法,即运用开泄腠理、调气和血、宣发肺气等法,激发机体发汗,使风、寒、湿、热、毒等蕴滞于肌表的邪气随汗而解,因此在银屑病治疗中,采用汗法,解在表之邪,发机体之汗,可使邪气随汗外泄,皮损向愈。
    • 赵进喜; 贾海忠; 张保春; 刘宁; 张玉平; 冯淬灵; 张立山; 王玉光; 郭丽娅; 卢幼然; 张楷童
    • 摘要: 汗的生理病理与多个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生汗之脏为脾胃,司汗之脏为肺肾,调汗之脏为心肝。许多疾病还可表现为汗出异常,汗出异常是病症表现,也可以是病因。汗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表气不固,二是热蒸汗出,三是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汗证既可以作为独立的病,也常出现在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继发的汗证,年轻患者精神紧张出现的汗证等。临床上可通过观察汗量、汗色等进行诊断与辨证,通过调整营卫、阴阳、心肺等脏腑功能以治疗汗证。阳气虚不能固表用玉屏风散;阴虚内热,虚热蒸津外泄,用当归六黄汤;邪热郁于内,或阴虚阳亢应从心论治;湿热上蒸,用三仁汤、温胆汤等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熏蒸等方法调治汗窍来调整脏腑功能。汗法为中医八法之一,有峻汗与温和发汗之分。汗法可以宣肺解表、利水消肿、解毒消疮、透达表里,具有多方面的功用。暑邪分为阴暑和阳暑,治疗暑湿为病,除需要重视理脾化湿外,还应重视通过汗窍宣透外邪,保持汗出对暑病退热的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