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资源量

水资源量

水资源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7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2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46195篇;相关期刊340种,包括地下水、水资源研究、河北水利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第十届中国水论坛等;水资源量的相关文献由126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政祥、王慧敏、张学成等。

水资源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2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6195 占比:99.48%

总计:146956篇

水资源量—发文趋势图

水资源量

-研究学者

  • 王政祥
  • 王慧敏
  • 张学成
  • 王兵
  • 王吉宏
  • 班显秀
  • 丁文学
  • 夏军
  • 林芸
  • 汪恕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艳芬; 涂进; 陈莹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的需求得到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特别是水资源管理和河湖长制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楚雄州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楚雄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楚雄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1.09亿m3,人均多年平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230 m3,比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4379 m3低了2149 m3,可利用量19.48亿m3,故楚雄州处于滇中干旱缺水地区。本文结论可供楚雄州水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参考。
    • 王国庆
    • 摘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省区,流域面积79.5万km^(2)。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国近9%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和25%的煤炭资源;水资源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变化环境下黄河花园口站2000年以来实测径流量较前期减少35%,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她和高质纲要》,将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其中,“五区”是指以三江源、秦岭、祁连山、六盘山、若尔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的水源涵养区。
    • 盛国利
    • 摘要: 天镇县兰玉堡灌区始建于1962年,原设计灌溉面积0.16万hm^(2),灌区灌溉方式为扬水泵站取地表水灌溉。文章对兰玉堡灌区现状0.115万hm^(2)基本农田灌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及对永昌站控制的0.045万hm^(2)基本农田灌溉设施进行续建配套,工程实施后的水量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用水资源总量、各灌水周期内可用水资源量,供水总能力、各灌水周期内供水能力均可满足需水量。
    • 周根富; 解文静
    • 摘要: 为研究近年来海河流域降水总体情况和水资源条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流域降水量和水资源量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气象干旱的年份进行了识别,分析了近20年流域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并对干旱程度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干旱年份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情况,并定量分析了降水形成水资源的情况。研究表明,近年来海河流域气象干旱发生频率较高,且发生气象干旱时,降水形成水资源量的比例较平常年份低,当地下水资源量的减少程度更高时,水资源形势更为紧张。
    • 孙永寿; 李燕
    • 摘要: 水资源调查评价中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监测站点稀少、地形起伏差异大、山区平原相间的地区来说,通过绘制等值线,量算分区水资源量,仍是目前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技术手段。青海省第三次水资源评价基于影像、DEM等地形数据的应用,对等值线绘制技术和水资源量计算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与以往成果进行差异分析,对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栅格化等值线计算水资源量的新方法,通过矢量、栅格数据处理,制作数据模型,计算区域水资源量,其评价成果质量、精度和效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
    • 胡倩; 王军霞; 刘世强; 吴嘉铃; 唐仲华; 成建梅
    • 摘要: 为计算洞庭湖平原水资源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水资源量的影响,基于2010—2013年洞庭湖平原实测水文气象数据以及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利用ArcSWAT构建了洞庭湖平原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对土壤水、河道径流和地下水分别进行了水均衡分析,并通过设置5种不同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洞庭湖平原年均降雨量为254.27×10^(8) m^(3),实际蒸散发量占总补给量的59.96%,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0.93%,地表径流量和侧向流量占总补给量的20.37%,因此大气降雨的主要排泄方式是蒸散发,在降雨量变化幅度较大时研究区内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比地表径流受降雨的影响更大,土壤水呈负均衡;②均衡期内地表水年均资源量为120.84×10^(8) m^(3),基流量对河道径流的补给量(57.13%)大于地表径流对河道径流的补给量(41.12%);该流域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模拟期内年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8.64×10^(8) m^(3),地下水呈正均衡;③地表径流量、河道径流总量、基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降雨量、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明显,当降雨量减少10%(年均降雨量减少118.62mm)、温度升高1°C时,年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9.18×10^(8) m^(3),地下水资源量减少2.7×10^(8) m^(3),而当降雨量增加10%(年均降雨量增加118.62mm)、温度下降1°C时,年均地表水资源量增加23.77×10^(8) m^(3),地下水资源量增加4.2×10^(8) m^(3)。
    • 胡萌; 盛英武
    • 摘要: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_K检验、滑动T检验法,对青岛市1956-2016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进行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结果表明:(1)4个指标总体上都呈减少趋势。(2)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地下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最小。(3)M-K检验显示,1967年以后降水量与水资源量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于1986-2002年达到显著性水平;地表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显著性水平;地下水资源量于1983年达到置信度临界值。(4)滑动T检验显示,步长为2时,降水量有1个突变点,为1992年;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各有2个突变点,均为1968年和1971年。
    • 徐美; 王树鑫; 谷鑫
    • 摘要: 基于内陆核电厂选址条件与对水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资料的研究,运用CFD(Fluent)软件,选用k-ε湍流模型与组份输运模型模拟某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P河扩散情况,并依据解析法预测模型计算P河下游1km浓度,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导出的结果在P河下游1 km处浓度均值约78.5 Bq/L,而依据解析法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为P河下游1 km距岸边40 m处3H浓度为86.28 Bq/L;排放口下游1 km处完全满足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中的3H浓度小于100 Bq/L的规定,核电厂的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经过1 km的不断稀释向下游扩散后的浓度对公众的影响较小,其浓度影响不是内陆核电厂选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内陆核电厂的选址和工程设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 龚杰; 赵起超; 娄华超; 李巧玲
    • 摘要: 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通过采用量化模型对水资源价值开展科学计量和评估,一方面为政府制定相关水资源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能通过直观科学的数据引导民众提升节水意识,促进当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水资源价值评估模型为基础,选取水质、水量、社会经济、人口、生态环境5个影响因素下的14个指标作为价值评估指标对象,指标权重计算采用主观和客观赋权法分别判定再加权平均的方式,对绵阳市水资源价值开展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影响绵阳市水资源价值的准则层因素按指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水量、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人口指标和水质指标,影响绵阳市水资源价值的指标层因素按指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供水总量指标、人均水资源量指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绵阳市水资源价值模糊综合指数为2.37,说明绵阳市水资源价值属于中等偏高;2014—2018年,绵阳市水资源资产价格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为4.97元/m^(3),是现行居民用水价(1.91元/m^(3))的2.6倍,且水费支出与收入占比为0.74%,远低于水费承受指数(1.19%),说明适当提升水资源价格是合理的;2014—2018年间绵阳市水资源资产总体价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水资源量逐年减少所致,政府应关注水资源量逐年下降原因,并提出未来控制对策,维持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李新红
    • 摘要: 地表水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性资源,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充分摸清粤北山区局部地区地表水资源现状情况,奠定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信心,现从径流时空分布情况切入,探讨粤北山区阳山县多年径流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特征;利用倒算法分析阳山县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粤北山区主要河流水资源情况良好,水资源可利用量丰富,人均占有量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