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液分离

气液分离

气液分离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253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0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717479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内蒙古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第十一届全国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气液分离的相关文献由575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颖、金有海、罗向龙等。

气液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17479 占比:99.95%

总计:717857篇

气液分离—发文趋势图

气液分离

-研究学者

  • 陈颖
  • 金有海
  • 罗向龙
  • 王建军
  • 丁铁新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磊
  • 王振波
  • 伊藤豪孝
  • 董军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晓明
    • 摘要: 波纹板填料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受到波纹板结构参数及安装制造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波纹板内部流体流动的复杂性,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以波纹板填料为研究对象,应用fluent对其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其分离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波纹板对气相介质中液滴的去除作用明显,气液分离效果较好、压力损失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波纹板填料气液分离技术性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 张平; 朱国承; 穆中华; 李晨; 王昌尧
    • 摘要: CO_(2)驱油技术的推广,给油气两相高效分离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的新型气液旋流单管装置,设计出一种高效的油气分离装置,并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RNG k-ε模型和欧拉双流体模型,研究不同进口流量对气液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杂工况下,新型气液旋流器除液最高效率为90.93%,脱气效率最高为95.33%。随着进口流量的增加,气出口的液相质量流量小幅增加。在不同工况下,液相出口的脱气效果较好,脱气效率在94%~95%之间波动,液相的体积分数均在99.99%以上,表明液出口几乎没有气相排出。通过分析可知,入口流量对于气出口夹液现象影响较大,而对液出口的脱气效率影响较小。
    • 苏建海; 王仲霞; 杨海强; 袁方
    • 摘要: 基于工业实际分离设备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充分解析分离设备改造前后流场特征,结合群体平衡模型求解得到的气泡运动及尺寸分布发现:采用隔板或折流板等构件能有效地促进小气泡的聚并作用,聚并后的大气泡通过浮力作用能快速从油相分离。研究结果针对流场调控技术提出基于两相物性参数差别的直接分离法和基于气泡行为调控的强化分离法,并指出基于气泡行为调控的强化分离法具有更高的油气分离效率,但会增加分离系统能耗。最后,以实际工业分离设备改造为例,综合分析对比了设备改造前后分离效率和能量损耗情况。
    • 李腾; 孙治谦; 王朝磊; 耿坤; 王振波
    • 摘要: 为探究微型双蜗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特征和分离特性,基于Fluent软件建立分离器的物理模型,对气相流场分布和液滴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液滴粒度和进口速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排气管进口附近短路现象明显,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沿径向均匀分布,径向速度数量级较小且分布规律较为复杂,静压和动压分布对称性良好;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大部分液滴受离心力的作用运动到分离器边壁实现分离,部分液滴由于短路和返混作用向上经排气管逃出;研究范围内,液滴粒度越大,分离效率越高;分离器对应的临界液滴粒度为1.0μm,粒度≥1.0μm液滴的分离效率随进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可实现100%的分离效果;粒度小于1.0μm的液滴颗粒,分离效率随进口速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选择合适的进口速度可达到分离效率的最大值。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微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开发提供参考。
    • 杨风斌; 顾永涛; 王玉江; 蒿秋军; 史仕荧; 李华
    • 摘要: T型管多分叉结构在油田中广泛存在,但将其作为一种气液分离器在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太常见。文中通过对其出气口、出液口结构进行改进,利用室内实物试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条件下其分离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出气口改进,能够降低出气口气体携液能力;当入口混合流速低于1.5 m/s时,气、液两相在T型管内部形成气液界面,当控制气液界面在下水平管上表面和上水平管下表面之间变动时,分离后的气中不含液、液中不含气;当气液界面和入口混合流速都在最佳范围区间内变动,改变入口含气率,T型管的分离性能不变,研究结果为促进T型管在气液分离领域内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指导。
    • 满林香
    • 摘要: 为了提升家用冷冻除湿机节能性,通过对冷冻除湿机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设计了两种新型的带气液分离结构和两种带回热结构的家用冷冻除湿机,研究发现增加蒸发器、冷凝器沿气流方向的尺寸可改善换热器换热,增加气液分离器个数、优化气液分离器进口结构可缩小冷冻除湿机尺寸,通过增设三通气流通道从冷冻除湿机外引入空气可改善因回热造成的冷凝器换热恶化。
    • 杨伟辉; 李宗哲; 王黎望; 陈迩文; 李茜晨; 马良
    • 摘要: 为了研究气相流速和初始雾滴浓度对气液聚结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采用超声波雾化器来造雾,产生极微小的液滴,并通过重量法和湿法等动取样方法对气液聚结分离器含液率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流速率的增加,分离效率先显著增大,再保持较高水平。气液聚结分离器的压降也随气流速率增大逐渐增大,相关性接近正相关。初始雾滴浓度并非在所有的气流速率下,会对气液分离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
    • 王磊
    • 摘要: 为解决井下气液分离举升工艺在井下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了井下气液分离举升工艺管柱,并给出一种适用于井下高含气率条件下的高效气液分离器出口含量理论计算方法。按照经典井筒系统分析方法和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井下气液分离举升系统压力/温度计算方法,经计算分析验证该方法可指导工艺参数设计、生产控制和系统协调分析,可保证井下工具处于高效区间运转工作。
    • 黄锟腾; 陈健勇; 陈颖; 罗向龙; 杨智; 梁颖宗
    • 摘要: 在冷凝过程中采用气液分离(分液冷凝)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高效的气液分离是提升分液冷凝器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联箱-小孔型气液分离器,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其气液分离特性。基于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分液孔径(0.5~2.0 mm)和分液孔位置(居中、不居中)对联箱内工质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流量为3 g/s,入口干度为0.5时,分液效率和漏气率随着分液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孔径为1.6 mm,分液孔居中时有最优的气液分离性能,此时分液效率为70.23%,漏气率为0.14%。分液孔位置主要影响分液孔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当孔径为2.0 mm且分液孔不居中时,其气液惯性力比值可达1.51×10^(-2),因此,不合理的分液孔大小和位置导致分液孔处存在“冲击现象”。
    • 胡朋伟; 唐婧; 薄婷婷; 王志恒; 李鹏
    • 摘要: 苏里格是典型的低压、低产、低丰度“三低”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储层进行压裂试气,压裂完成后,需要采用放喷流程进行放喷排液、试气求产,在试气排液期间,通过点火的方式对排放出来的天然气进行燃烧处理,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为此,在试气过程中,设计并应用“湿气收集+高压分离+天然气回收”的放喷天然气回收工艺,对现场33口井进行天然气回收,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气井运行的各项参数,达到了天然气回收的目的。该工艺能够较好的处理排液初期的混合物,分离天然气达到进站集输的条件;在水平井和直定井运行效果均较好,水平井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大量减少试气放喷二氧化碳排放并且有效满足苏里格气田不同井型试气放喷天然气的回收,实现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