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残根

残根

残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4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7篇、专利文献44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实用临床医学、中国美容医学、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 残根的相关文献由1416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庆飞、孟箭、朱洪水等。

残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7 占比:94.06%

专利文献>

论文:44 占比:5.94%

总计:741篇

残根—发文趋势图

残根

-研究学者

  • 孟庆飞
  • 孟箭
  • 朱洪水
  • 刘丽
  • 刘洪臣
  • 周家明
  • 廖俊
  • 张少锋
  • 张玉洁
  • 徐培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镇; 王谜; 张惠利
    • 摘要: 桩核冠为牙冠大面积缺损的重要修复方式。牙本质肩领可提高桩核冠修复中牙齿抗折性,但完整牙本质肩领常难以获得。因此,适用于缺少完整牙本质肩领的残根的桩核系统是临床热点问题。此外,适当的牙尖斜度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但也会产生较大侧向力。因此,对于剩余牙体组织薄弱者,牙尖斜度的设定值得探寻。
    • 韩强; 刘学文
    • 摘要: 粗大根管前牙残根多为年轻恒牙外伤冠折后引起。患牙根管壁薄弱,抗力型差,但其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有重要的保留价值。过去的治疗方案多为通过根尖诱导,完善根管治疗,保存残根,冠修复一般会建议成年后再进行。期望起到一个间隙保持器的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做易出现两个弊端。其一,由于上前牙牙冠宽度较牙根宽度至少宽2 mm,延期修复邻牙移位,致近远中向修复间隙不足。其二,也是更严重的,如果残根同下前牙没有正中咬合接触,会出现下前牙向唇侧移动,致唇舌向修复间隙不足,甚至完全丧失[1]。所以粗大根管前牙残根的早期修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粗大根管前牙残根桩核冠修复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纤维桩和金属桩修复后的情况进行力学分析,为临床选择提供借鉴。
    • 空山
    • 摘要: 愿人间永驻清朗钟馗是中国民间俗神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捉鬼”的典故传说。此后,钟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神秘,钟馗的造型,在艺术家们的手下也逐渐往神勇可亲的方向发展。用古沉木来刻画钟馗的形象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古沉木又称“阴沉木”,是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层的枯木残根。这些深埋在水底泥沙中的枯木残根
    • 吴梦瑶; 滕斯彦; 张柳青; 孙艺渊; 周晌辉
    • 摘要: 上颌后牙区由于解剖结构因素,拔牙后残根移位通常进入上颌窦,从而导致各种继发症状,而进入筛窦者少见。本文报道拔牙后残根移位经上颌窦进入筛窦,之后行鼻内镜手术成功取出残根病例一例;同时,对相关文献作一复习。
    • 陈雨昕; 王情情; 李迎梅; 李欣然; 孟庆飞; 孟箭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前磨牙缺损桩核冠修复时,不同牙本质肩领和冠根比值对患牙残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颗完整、离体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常规根管治疗术后,切除颊侧釉牙骨质界上方2.0 mm以上的冠部组织,构建残根模型。样本随机分为5组,模拟牙冠延长术,进一步制备0.0、1.0、2.0、3.0、4.0 mm的剩余牙本质高度(对应A0~A4组),分别对应0.62、0.75、0.91、1.10、1.33的冠根比值,随后均采用玻璃纤维桩核钴铬合金全冠修复,并在修复体颈缘根方2.0 mm处完成树脂包埋。所有样本在实验机上于颊尖与牙长轴根方成135°加载,记录折裂时的最大载荷及断裂模式,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A0~A4组的折裂载荷均值分别为(0.54±0.09)、(1.03±0.11)、(1.06±0.17)、(0.85±0.11)、(0.57±0.10)kN。与高度为0.0 mm组相比,1.0、2.0 mm的牙本质肩领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降低(P<0.05)。结论 存留牙本质高度和冠根比的差异可显著影响残根抗折性能。当前磨牙缺损时,保留1.0~2.0 mm的牙本质高度且冠根比<1,才能保证一定的牙体抗力。
    • 刘学忠; 詹学国; 刘家畅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修复材料用于老年后牙残根残冠患者桩核冠修复的2年随访结果及满意度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后牙残根残冠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4例。A组患者使用玻璃纤维桩核进行后牙残根残冠桩核冠修复,B组使用纯钛桩核进行后牙残根残冠桩核冠修复。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均进行2年院外随访,观察修复效果及修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修复前后Likert评分、咀嚼效率、咬合力、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细胞间黏附分子1(CAM1)、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及修复后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修复成功52例(96.30%),失败2例(3.70%);B组修复成功45例(83.33%),失败9例(16.67%),A组修复成功率高于B组(P<0.05)。A组修复后Likert评分、咀嚼效率、咬合力显著高于修复前且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修复后龈沟液MMP-2、CAM1、GI、PLI、SPD、SBI水平显著低于修复前且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修复后美观、牙龈健康、整体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修复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41%)显著低于B组(24.07%)。结论 玻璃纤维桩核在老年后牙残根残冠桩核冠修复时可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同时还能改善牙周健康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 陈雨昕; 李迎梅; 杜琛; 徐志铭; 孟庆飞; 孟箭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牙本质肩领与冠根比值对前磨牙残根经铸造或纤维桩核修复后抗折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完整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将牙冠自颊侧釉牙骨质界上方2.0 mm处切除,形成的残根模型为水平型,并对其进行常规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80颗残根随机均分成A、B两组,每组再均分为5个小组,分别记为A0~A4组、B0~B4组。A组为纤维桩核修复,其中A0组为无肩领组,在A1~A4组残根颈部分别通过模拟冠延术制备1.0~4.0 mm高的牙本质肩领。B组为铸造桩核修复,B0~B4组肩领设计同A组。所有样本均采用钴铬合金全冠修复。自冠颈缘根方2.0 mm将样本埋于自凝树脂块内。以自凝树脂包埋平面为界计算各组试件的临床冠根比值依次为0.62(A0、B0组)、0.75(A1、B1组)、0.91(A2、B2组)、1.10(A3、B3组)和1.33(A4、B4组)。将试件放置于试验机上,与牙长轴根方成135°、以1.0 mm/min的加载速度,在颊尖顶加载至试件出现折裂,记录折裂时最大载荷及断裂模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折裂载荷均值(kN)分别为:A0(0.54±0.09)、A1(1.03±0.11)、A2(1.06±0.17)、A3(0.85±0.11)、A4(0.57±0.10);B0(0.55±0.09)、B1(0.88±0.13)、B2(1.08±0.17)、B3(1.05±0.18)、B4(0.49±0.09)。肩领/冠根比可显著影响残根抗折力(P0.05),但两者间存在协同作用(P<0.05)。根据线性回归方程,A组残根折裂载荷达峰值的肩领和冠根比分别为1.92 mm和0.90,B组则为2.07 mm和0.92。结论:在残根颈部预备一定高度牙本质肩领并行铸造或纤维桩核修复时,应使桩核冠修复后牙齿的临床冠根比在0.90~0.92以内,以提高牙齿的抗折力。
    • 吴俊聪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口腔科患者采用普通拔牙法和微创拔牙法处理残根残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50例存在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拔牙法进行处理;治疗组采用微创拔牙法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残根残冠处理效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根残冠处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科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法处理残根残冠,与传统拔牙法比较,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和留院观察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程度,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 马慧雨; 张喆焱; 刘芷君; 王莹
    •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牵引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后牙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牙残根的患者中选取56名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并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8)常规根管治疗,实验组(n=28)则是在根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情况以及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现象进行观察及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的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残牙根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牵引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保留残根非常有效,修复效果良好.
    • 吴俊聪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口腔科患者采用普通拔牙法和微创拔牙法处理残根残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50例存在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拔牙法进行处理;治疗组采用微创拔牙法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残根残冠处理效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疼痛感消失时间、留院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根残冠处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科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法处理残根残冠,与传统拔牙法比较,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和留院观察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程度,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