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横光利一

横光利一

横光利一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专利文献303364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才智、外国问题研究、日本研究等; 横光利一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天慧、马乐、郝道合等。

横光利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03364 占比:99.96%

总计:303485篇

横光利一—发文趋势图

横光利一

-研究学者

  • 王天慧
  • 马乐
  • 郝道合
  • 奚皓晖
  • 林双琴
  • 任卫平
  • 侯茗予
  • 刘妍
  • 孟庆枢
  • 横光利一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铭; 金正雄
    • 摘要: “新感觉”文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初的日本,这一文学流派在表达形式上大胆地尝试了象征、比喻、拟人等不同于以往写实主义风格的新颖写作模式。横光利一作为日本“新感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短篇小说《苍蝇》中便可窥见“新感觉”式的创作特征。本文从“电影表现手法的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语言表达中拟人与比喻的修辞手法”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苍蝇》的文学特征,从而揭示了通过“新感觉”式表现手法作者想要传递的内在思想。
    • 王婧文
    • 摘要: 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于日本文坛的文学流派。该流派以小说创作为主,提倡以视觉、听觉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所以新感觉派作品,在场景描写与转换上极具画面感和镜头感。就此以横光利一的小说《苍蝇》为例,着重从词汇翻译、语篇翻译、标点符号的翻译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保留原文的“画面感”与“镜头感”,以及如何生动地处理拟人化表达。
    • 李鑫
    • 摘要: 近年来,有关疾病隐喻的相关理论时常被应用于对文本的解读当中,使之成为学术领域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由《春天乘着马车来》《飞蛾无所不在》《花园的思想》所构成的“病妻三部曲”是横光利一运用新感觉派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看护病重妻子时的真实体验。小说中涉及了大量的有关疾病书写的内容。因此,从疾病书写的视角出发,探究横光利一“病妻”系列题材小说中的文学主题以及其隐含的深层意蕴是较有研究意义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横光利一“病妻三部曲”中的疾病书写:首先将从作家自身的疾病和生死体验入手,深入探讨作家的文学创作与疾病书写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将从疾病隐喻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分析小说中妻子所患结核病的隐喻意义,进而探究横光利一文学创作的主题,即:“生命”“死亡”与“爱”。最后,将深入挖掘横光利一在文学创作中进行疾病书写的意义。
    • 王雅麒; 陈婷婷
    • 摘要: 《上海》是日本近代文坛的新感觉派骁将横光利一的代表作,见证了他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思想两方面同步发生的重要转折。在《上海》中,横光利一描绘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城市,而这个肮脏混乱却独具魅力的上海一方面是他对异国他乡进行他者凝视后的特殊产物,另一方面则是他尝试摆脱自身分裂、寻求身份认同的强力证明。立足于近代日本作家对中国的独特情感及其矛盾的身份认知分析《上海》这一文本,并从城市、中国人和革命运动三个方面展现横光利一对上海进行的错误书写,通过主人公虚无的人生体验探究作者误写上海的深层原因以及他寻求的身份认同,最终达到揭露近代日本侵略过程中愈发不加遮掩的种族优越思想的目的。
    • 梁梦梦
    • 摘要: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Nida)结合其自身翻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发展出的一套翻译理论,对 20 世纪的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较早引进和国内翻译学界的重要翻译理论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即在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对等。本文以笔者翻译实践中横光利一的《苍蝇》为对象,分析功能对等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指导作用。
    • 刘金鑫; 徐英东
    • 摘要: 横光利一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一颗明珠,更被誉为日本“新感觉派”的骁将。横光利一的第一任妻子小岛君在他的初期文学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病妻三部曲”就是依托小岛君的患病经历写作而成。而文中“病妻”的人物形象也真实客观的描述了在“结核病浪漫化”“疾病崇拜”的背景下,作为直面疾病的“病妻们”的生存境遇与心理状态。因此,探究“病妻”的人物形象,对于研究横光利一的文学创作以及剖析结核病文学下女性的生存境遇是有一定意义的。
    • 马乐
    • 摘要: 日本新感觉派代表横光利一初期作品《春天乘着马车来》,从小说命名至内容经过了语言与文体的精心雕琢;运用死亡象征等方式,将新感觉派特色巧妙揉入日本文学传统主题"生与死"、主流私小说"病妻物语"题材中,使这部作品显露出非比寻常的光彩,推动了日本新感觉派的发展。
    • 侯茗予
    • 摘要: 近代上海作为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吸引着世界资本不断汇集,成为各种先进文化思想的交融共生之地。在世界性革命运动推动下,上海成为东亚革命的中心。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启他的中国之旅,并于1932年发表以这座城市命名的作品《上海》。与此同时,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也以中国革命运动为题材,在1933年发表其成名作《人的命运》。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比较研究,揭示出世界主义视域中的中国革命,如何通过域外作家的文化想象完成其.“跨文化旅行”,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 侯茗予
    • 摘要: 近代上海作为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吸引着世界资本不断汇集,成为各种先进文化思想的交融共生之地.在世界性革命运动推动下,上海成为东亚革命的中心.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启他的中国之旅,并于1932年发表以这座城市命名的作品《上海》.与此同时,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也以中国革命运动为题材,在1933年发表其成名作《人的命运》.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比较研究,揭示出世界主义视域中的中国革命,如何通过域外作家的文化想象完成其"跨文化旅行",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 马乐
    • 摘要: 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人物横光利一的初期作品深受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初登文坛的中篇小说《太阳》中,横光通过共同体及宿命等机制赋予人物的行为动机。女主角卑弥呼以首任妻子小岛君子为原型,而这部作品中真正的主人公是男主角长罗,他身上有着横光自己强烈的投影。在横光的一生中最激烈不安的时期,他通过小说创作来发泄当时自己“嫉妒”“痛苦”和“绝望”的感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