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皮

根皮

根皮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专利文献45512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药学学报等; 根皮的相关文献由8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筱、陈贤情、孟永宏等。

根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45512 占比:99.75%

总计:45624篇

根皮—发文趋势图

根皮

-研究学者

  • 王筱
  • 陈贤情
  • 孟永宏
  • 汪鋆植
  • 王文
  • 郭玉蓉
  • 江会锋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焜
  • 李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本游; 向家桂; 王珊珊; 张昌鹏; 刘瑶; 王发松
    • 摘要: 显柱南蛇藤干燥根皮85%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edex LH-20柱层析、中压制备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到化合物的结构,从显柱南蛇藤根皮氯仿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分别是palmitic acid(1),cinnamic acid(2),β-sitosterol(3),6α-hydroxystimast-4,22-diene-3-one(4),celastrol(5),pristimerin(6),29-hydroxyglutionl(7),orthosphenic acid(8),wiforol A(9),polpunonic acid(10),3α,22β-dihydroxyolean-12-en-29-oic acid(11),1β-acetoxy-8β-,9α-dibenzo-yloy-6α-hydroxy-2β(α-methylbutanoyloxy)-β-dihydroagaofu-ran(12),β-amyrenone(13),oleanolic acid(14)and juglangenin A(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张海丽
    • 摘要: 神州有嘉卉,名曰紫薇花。携好运而生,托智慧萌芽。锦姿人爱,众口争夸。根皮煎剂入药,清热解毒;枝干加工成具,宜室宜家。史传千载,承紫薇斗数;名越四方,为神州独奢。花开盛夏,呈缤纷之妙态;枝繁叶茂,饰园林而琳琅。柔姿摇曳,令人顾盼止步;倩影婆娑,使客流连忘乡。
    • 芮施; 赵岩; 王晶瑶; 蔡恩博; 祝洪艳; 李平亚; 刘金平
    • 摘要: 目的:对比刺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SENR)和短梗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SESR)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短梗五加根皮替代刺五加根皮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测定指标的不同,选择雄性昆明小鼠360只,每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西泮组(DZP,3 mg·kg-1,灌胃给药),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SENR组和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SESR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记录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利用亚催眠剂量(28 mg·kg-1)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睡眠发生率,利用催眠剂量(48 mg·kg-1)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筛选出SENR和SESR的亚催眠剂量和催眠剂量.根据模型药[5-羟色氨酸(5-HTP)和氟马西尼(FLU)]的不同,雄性ICR小鼠180只,每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SENR组、SESR组、SENR+模型药组和SESR+模型药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采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的睡眠发生率、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ZP组、不同剂量(8、16、32和64 mg·kg-1)SENR组和不同剂量(8、16、32和64 mg·kg-1)SESR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睡眠发生率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且睡眠时间延长(P<0.05或P<0.01);依据实验结果,选择SENR和SESR的亚催眠剂量为4 mg·kg-1,催眠剂量为32 mg·kg-1.5-HTP模型实验,与空白对照组、SENR(4 mg·kg-1)组和SESR(4 mg·kg-1)组比较,SENR+5-HTP组和SESR+5-HTP组小鼠睡眠发生率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脑组织中5-HT水平升高(P<0.01);FLU模型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ENR(32 mg·kg-1)组和SESR(32 mg·kg-1)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与SENR(32 mg·kg-1)组和SESR(32 mg·kg-1)组比较,SENR+FLU组和SESR+FLU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睡眠时间缩短(P<0.01),脑组织中GABA水平降低(P<0.05).结论:SENR和SESR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脑组织中5-HT和GABA水平有关;在镇静催眠方面,短梗五加根皮可作为刺五加根皮的替代品.
    • 马芳骥
    • 摘要: 秋冬季是跳甲高发的季节,今年秋季的雨水较多,跳甲发生严重。跳甲全年重叠发生,成虫和幼虫两个虫态对植株都直接造成为害。成虫食叶,以幼苗期最重;幼虫只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根,使叶片萎蔫枯死。跳甲这种害虫,个头不大,体长大约有0.6厘米左右.
    • 张笮晦; 钱信怡; 黄广智; 毕良武
    • 摘要: 以肉桂及其同源根皮为原料,采用80%乙醇分别对两者进行回流提取,经系统溶剂法萃取得到两者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各极性部位对常见的3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肉桂和根皮提取得到的各极性部位的质量、成分种类及含量均有所差异,其中石油醚部位所含成分大致相同,但主要成分反式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差异较大;两者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分别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此外根皮乙酸乙酯部位还含有邻甲氧基肉桂醛、乙酸肉桂酯,根皮水部位含有D-半乳糖.肉桂石油醚部位、根皮石油醚部位、根皮乙酸乙酯部位对3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这3个部位的质量浓度均为500 g/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大于(17.62±0.22)、(25.21±2.09)和(12.82±0.30)mm,肉桂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较弱,肉桂和根皮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3种供试菌种均无抑制作用.
    • 摘要: 洗去榆树根泥土,刮去表皮,取内皮0.5~1 kg,捣烂煎汁灌服,治疗牛瘤胃积食有特效。
    • 陈铭祥; 杨雪梅; 关睿; 宋晶晶; 胡爱娣; 郑明彬
    • 摘要: 目的 研究独子藤(Celastrus monospermus Roxb.)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独子藤根皮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1),木栓酮(2),齐墩果烯(3),A5,22-胆甾烯醇(4),β-谷甾醇(5),3,22--二氧代-20-蒲公英烯(6),3,12-二氧代木栓烷(7),28-羟基木栓酮(8),1iβ-羟基木栓酮(9),12α-羟基木栓酮(10),扁蒴藤素(11),30-羟基木栓酮(12),3-氧代-29-木栓烷酸(13),大子五层龙酸(14),雷公藤红素(15),3β,21β-二羟基-30-降-木栓烷-20(29)-烯-27-酸(16),3β,22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9-酸(17),wilforol A(18),直楔草酸(19),对羟基苯甲酸(20),3-氧代-2β-羟基木栓烷-29-酸(21),21-氧代-2α,3α,22β-三羟基-29-降-木栓烷-24,2β-内酯(22)和胡萝卜苷(23).结论 化合物1,6,13 ~ 14,16 ~ 22等11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16,20 ~ 22等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孙文博; 杨洲; 梁妍; 李莉; 郝小燕; 左国营; 周威
    • 摘要: 目的 研究飞龙掌血根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提取分离纯化该药材提取物中的天然产物,并经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飞龙掌血根皮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鉴定出香豆素类化合物7个,其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6个:分别为茴芹内酯(1)、佛手内酯(2)、别欧前胡素(3)、异茴芹内酯(4)、走马芹内酯(5)、珊瑚菜素(6)、飞龙掌血内酯(7);有机酸酯类化合物4个:对苯二甲酸单异辛酯(8)、阿魏酸甲酯(9)、4-甲氧基肉桂酸(10)、4-羟基肉桂酸甲酯(11);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两面针碱(12);黄酮类化合物1个:橙皮苷(13).结论 化合物8为首次从芸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9、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冯文军; 任瑞涛; 单钰毓; 王丽娜; 李云涛
    • 摘要: 目的:对牛筋果(Harrisonia perforata(Blanco)Merr.)根皮乙酸乙酯层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减压柱、ODS开放柱、Sephadex LH-20、HPLC等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牛筋果根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7R,8S-balanophonin(1),7S,8R-4,9-dihydroxy-3,5′-d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e-9′-ylacetate(2),7S,7′S,8R,8′R-pinoresinol(3),7S,7′S,8R,8′R-medioresinol(4),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陈永康; 张雪映; 陈煜; 王烁今; 张小坡; 李友宾
    • 摘要: 目的 研究刺果番荔枝(Annona muricata L.)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根皮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nomontine(山番荔枝辛,1)、methoxyannomontine(2)、Isohemigossylic acid lactone-2-methyl ether(3)、1-(4'-Met hoxybenzyl)-5,6,7-trimethoxyisoquinoli (4)、thalimicrinone(5)、liriodenine(鹅掌楸碱,6).结论 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root of Annona muricata.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repeated chromatography.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Results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annomontine(1), methoxyannomontine(2), Isohemigossylic acid lactone-2-methyl ether(3), 1-(4'-Met hoxybenzyl)-5,6,7-trimethoxyisoquinoli(4), thalimicrinone(5), liriodenine(6). Conclusion All the compounds a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