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柳青

柳青

柳青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44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中国青年、甘肃社会科学、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文学博士后论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工作坊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等;柳青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卫、徐文斗、孔范今等。

柳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1 占比:98.2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1.34%

总计:449篇

柳青—发文趋势图

柳青

-研究学者

  • 李晓卫
  • 徐文斗
  • 孔范今
  • 焦丽莎
  • 蒙万夫
  • 阎纲
  • 邢小利
  • 刘建军
  • 吴进
  • 张国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翔
    • 摘要: 电影《柳青》作为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电影从制作过程到内容、题材充分启用了地方性知识,同时影片在地方性知识之上还有着重建总体性文化的企图。电影通过柳青这一艺术形象呈现了作家身上的人民性特质,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上至国家下至普通群众的创业激情和那个时代新人的朝气蓬勃与责任担当,也勾连起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积淀的农耕文明的精神内核。影片所启用的地方性知识以及建基于此的总体性文化是当下文艺创作在全球化时代建构共同体精神、呈现中国形象的成功尝试。
    • 裴亚琴
    • 摘要: 陕西文艺作为新中国文艺创作中积极发扬延安文艺精神、开创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新传统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知行合一”:他们或为时代理想所鼓动,积极加入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或将文学视为毕生事业,殚心竭力,成就史诗般的文学成就;或观照个人内心对“历史真实”的渴望和诉求,从文学史中寻求历史真相。本文以柳青、陈忠实和邢小利三位陕西作家作为不同时期文学写作的代表,展示不同时代的个体选择及其所昭示的文化意义。
    • 徐翔
    • 摘要: 柳青的《创业史》是当代文学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对这部作品的整体研究和评价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同时也是争议的焦点。在《创业史》中,“革命”话语与被隐匿的“传统”话语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关系,“革命”并未以极端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彻底决裂,反而对“传统”进行有效吸纳,同时寻找到自己的诉求与“传统”相契合的部分;而“传统”借此得以保存自己的某种文化精神传统,同时由于与“革命”一定程度的契合,使“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发出某种“新质”。
    • 阮洁; 邢小利
    • 摘要: 电影《柳青》是一部优秀的带有史传特征的电影,对于柳青这个人物的把握或者说是表现,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或者说给了他三个身份:第一个是作为作家的柳青,第二个是作为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的柳青,第三个是作为思想者并且兼有知识分子特点的柳青。作家兼思想家,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都有,而这种三位一体的特殊的作家,只有社会主义时代和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产生。因此,具有作家、党员干部和思想者三重身份的柳青,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他是典型的,也不是朽的。
    • 程明社
    • 摘要: 柳青将“听党的话,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作为首要的创作心得,因此,他被许多人批评为“缺乏批判精神”“意识形态的宣传员”。然而,柳青同时也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型,他不仅用党性去写作,也用生命去写作。他在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创业史》《狠透铁》在明确传递农业合作化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在隐形地向我们呈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另一面:农村权力结构的深度调整,农民两种积极性的冲突与论争,女性价值向男性的皈依以及知识分子改造中的两难处境,从而让我们得以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
    • 龚奎林
    • 摘要: 柳青的小说《铜墙铁壁》初版本于1951年出版,作者从爱情描写的淡化、正面英雄的升华以及党军民关系的深入等方面对小说初版本进行了修改,使得爱情的革命性因素增强,正面人物的英雄性得到提升,更加强化了党与人民亲密无间、相互协作的鱼水关系,而且保留了当地语言的本来面貌,在文学语言规范化的当时也凸显出了方言的魅力和作者的个性。如此,既为新中国的革命历史小说起了示范作用,更通过军民鱼水情的革命故事为革命做传、为新中国述史,推动了革命知识的受众化传播,确证着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和必然性。
    • 邢小利
    • 摘要: 柳青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对当代文学特别是对陕西文学的影响巨大,路遥称之为“文学教父”,陈忠实称之为“老师”。他们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小说创作,成就卓著,两代三人的创作具有现实主义的“内在的延续性”。他们是当代文学不同时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而在现实主义层面上,由于身处不同阶段,又形成“同中有异”的艺术格局,在现实主义的山系中,三人又各自独立成峰。
    • 韦思捷
    • 摘要: 柳青及其代表作品《创业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传记电影《柳青》表现了在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作家柳青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刻画了柳青在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中,心系家国、沉潜乡土、一心为民的伟大形象以及乡土之上朴实坚韧、勤劳肯干的农民群像。传记题材电影使红色经典文学、人物生命体验以及历史与当下的互文建构,在现实与虚构的影像艺术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开启传记人物主题研究的新视角,也呈现出新时代重塑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语境下国产电影创作的重要转向。
    • 张星义
    • 摘要: 电影《柳青》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讲述了柳青扎根农村书写《创业史》的动人故事,彰显了人民作家的个人魅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影片的时空营构、人物塑造、镜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诠释了影片内涵,为观众理解柳青精神提供参考。
    • 郭建鹏
    • 摘要: 在近现代作家作品辑佚工作中,因辑佚者“轻于考证,重在阐释”、缺乏“史实”、过度依赖二手资料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伪佚文”的出现。文献梳理、考证、文本释读必须慎重,它决定辑佚工作的成败。柳青11篇佚文中有9篇为“伪佚文”的发现,警醒辑佚者须谨言并慎行。建立严格的考据辨伪体系,遵循科学性、逻辑性、实事求是的原则,必将有益于近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和辑佚学的建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