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村官腐败

村官腐败

村官腐败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238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四川行政学院学报、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民主与法制等; 村官腐败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梁胜、乔德福、刘卫常等。

村官腐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29.38%

专利文献>

论文:238 占比:70.62%

总计:337篇

村官腐败—发文趋势图

村官腐败

-研究学者

  • 梁胜
  • 乔德福
  • 刘卫常
  • 季乃礼
  • 彭清燕
  • 李默海
  • 罗玲
  • 许晓
  • 谭剑
  • 贾春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思杰
    • 摘要: 农村基层反腐机制构建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预防和治理农村基层腐败的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农村社会还存在着基层干部文化水平低,民主监督体制流于形式,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黑恶宗族势力渗透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村官的教育引导,加强监管力度,保障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落实,严厉打黑扫恶,构建完善的农村基层反腐机制.
    • 许晓; 季乃礼
    • 摘要: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阶段,村干部集体腐败现象威胁到贫困治理目标的实现。从类型学上看,精准扶贫领域的村干部集体腐败主要有横向腐败同盟及混合腐败同盟两种。前者的形成与关系型的乡村社会紧密相关,后者的形成则是压力型体制下各级基层干部非正式互动长期累积的结果。同时,二者又均内生于失衡的村庄权力格局之中,因而具有极强的顽固性。治理这一系统性问题,可以从上下两个方向推进,既要依靠嵌入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外部力量,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监督控权效力,推动国家监管力量的下沉,也要注重村庄内部村民主体作用的提升,形成自觉抵制腐败的社会风气。
    • 许晓; 季乃礼
    • 摘要: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阶段,村干部集体腐败现象威胁到贫困治理目标的实现.从类型学上看,精准扶贫领域的村干部集体腐败主要有横向腐败同盟及混合腐败同盟两种.前者的形成与关系型的乡村社会紧密相关,后者的形成则是压力型体制下各级基层干部非正式互动长期累积的结果.同时,二者又均内生于失衡的村庄权力格局之中,因而具有极强的顽固性.治理这一系统性问题,可以从上下两个方向推进,既要依靠嵌入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外部力量,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监督控权效力,推动国家监管力量的下沉,也要注重村庄内部村民主体作用的提升,形成自觉抵制腐败的社会风气.
    • 田伟宏
    • 摘要: 加强村官腐败防治,既需要从改革完善股份合作公司治理结构入手,从源头上形成约束机制;也要加强对股民(村民)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同时基层地方党委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要积极参与建章立制,协助做好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监管工作.
    • 刘雪营
    • 摘要: 政府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并取得瞩目的成效,但是农村地区的"村官"腐败现象却愈发严重.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村官"腐败犯罪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对近20年"村官"腐败现象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呈现内容不断丰富、涉及学科多样化、研究方法较单一等特点,概括分析了腐败的基本情况,特殊视角的原因,多维预防措施等,提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以期在以后的研究中提升研究质量,创新和完善研究方法.
    • 陈湘洲1
    • 摘要: 村官腐败,“职位低”危害大。乡村振兴,“拍蝇”行动必不可少。防治村官腐败,需多方问诊、综合施策,才能铲除“污染源”,要筑牢思想之堤、扎牢制度之笼、织密监督之网、高悬惩戒之剑,才能为乡村振兴系好廉洁“安全带”。
    • 马华; 王晓宾
    • 摘要: 治理村官腐败、实现村庄有效治理,是维护基层稳定的需要.目前,村官腐败的主要原因是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四权分治”,未将村官权力置于村级治理的“四权同步”的整体程序和监督环节之中.因此,应构建“四权同步”监督机制,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过程中,实现对村级公共权力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完善选举监督机制,优化决策监督制度,创新管理监督规则,这是当前实现村庄有效治理、遏制村官腐败的有效路径.
  • 8. 警惕小村官沦为"大蛀虫"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钟鑫
    • 摘要: 当前村官腐败的覆盖面较大,牵涉面较广,案件涉及的金额呈上升态势,这主要是由于责任落实不严、监管不力,以及内部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因此,必须建立地方监督机制,保障国家财政安全,促进国家的稳定与长治久安.
    • 沈孝鹏
    • 摘要: 村干部是精准扶贫的神经末梢,“村官”腐败是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重要梗阻.精准扶贫领域“村官”腐败问题产生有多重诱因,基层政治生态不健康,对村干部的监督弱化;村务公开不到位,精准扶贫信息不透明;薪酬保障机制不健全,村干部显性收入偏低;相关法规制度规定模糊,尚未形成有力的反腐震慑.构建精准扶贫领域“村官”腐败预防机制,需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扶贫信息的透明度;完善激励和惩处机制,规诫村干部的行为.
    • 课题组
    • 摘要: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为近期学术界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北京、山西、浙江3省市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也正在抓紧进行.改革的初衷是党既要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又要实现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强化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改革既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的探索实践.为提升村级专门监督的质效,实现村级监督的全覆盖,青白江区纪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村(社区)监督委员会对村级党务、村(居)务、财务进行全面监督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主监督实践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