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本草

本草

本草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中国文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25篇;相关期刊331种,包括光明中医、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九届李时珍医药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会议等;本草的相关文献由132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嗣玖、徐达、罗娟敏等。

本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2 占比:55.20%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2.30%

专利文献>

论文:425 占比:42.50%

总计:1000篇

本草—发文趋势图

本草

-研究学者

  • 陈嗣玖
  • 徐达
  • 罗娟敏
  • 苏加坤
  • 蔡继宝
  • 郭磊
  • 刘鸣义
  • 刘丹
  • 吕智
  • 洪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盛婕
    • 摘要: 以中华本草元素为主题,进行首饰设计造型形态的分析与研究。中国是中华本草的发源地,目前大约有12000种本草,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以及矿物药组成,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资源。古代先贤对本草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其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从视觉角度出发,研究并展现植物与动物本草的造型特点,引起人们对新艺术造型的关注和兴趣,并促进中华传统本草文化的发展。通过对不同本草的外形结构、内部组织、表面肌理的观察以及对相同本草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化来进行设计。目前在珠宝首饰市场中,以艺术造型抽象展现的首饰并不能作为产品,以本草元素进行设计的一系列首饰接近原生态,佩戴简洁大方,更适合多种人群。
    • 摘要: 山药,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肺肾三脏的功效,既能补气,又可滋阴,具有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特点,特别适合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补脾肺肾山药入脾肺肾三经,除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诸症,亦可用于治疗肺虚所致的虚劳乏力、咳喘少气、无痰或痰少而黏等症;还可用于治疗肾虚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遗精早泄、小便频数或遗尿等。
    • 摘要: 芡实又称“鸡头米”,含有淀粉、蛋白、矿物质及维生素,对人体有较好的营养作用。《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主产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四川。传统医学认为,芡实药性甘、涩、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 张宏伟
    • 摘要: 随着养生理念的普及,阿胶成了人们滋养身体、孝敬父母、走亲访友的理想选择。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服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保健作用呢?阿胶具9大功效阿胶在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列为上品,随着历史的沿革,历代的本草中,都对阿胶加以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将其收入其中。阿胶是补血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为“补身三宝”。
    • 李世平
    • 摘要: 鱼腥草乃一味中药,最早见于南宋王介所撰《履馋岩本草》。在《本草纲目》中,正名为蕺(jí)。“戢,聚也”,其根修长,蜿蜒丛聚,也称“蕺儿根”,后讹传作“侧耳根”。久之,黔地方言念为“折耳根”。宋人王十朋曾作《采蕺》,云“陟彼越山,言采其蕺。我思古人,中心悒悒……厥草匪甘,厥蔬匪香。维其味之,岂曰嗜之。”并于诗前注曰:“采蕺,思越王也。越有山,名蕺。蕺,蔬类也,王所嗜焉。予尝登是山,故作是诗以思之。”蕺与越王,传说有二。
    • 胡献国
    • 摘要: 验方:麻黄、蜂蜜各适量。用法:麻黄择净,放人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文火浓缩,加等量蜂蜜收膏,一次20 mL,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功效:可疏风散寒。适用于感冒风寒。
    • 彭兆荣; 张颖
    • 摘要: 在生态危机、生物—文化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学科、学术、学问也亟待重新定位。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种知识,作为一种方法都值得特别关注。近代以降,人类学与博物学成为“亲缘”学科,博物民族志是将二者合为一体的范式。然而,中西方在博物学学科认知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唯能利用好中式博物学在传统认知和方法上的天然优势,尤其是中式博物学对有关“生态—生物—生命”所具有的整体性视野,以及格物致知的求知方法,方可解决中国问题,并对当代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起到启示与示范作用。因此,如何以反思的原则,利用博物学对当下问题研究的特殊效应,同时对中式博物学进行重新定位,在知识转型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 陈超; 吴世彩
    • 摘要: 《本草衍义补遗》是元代医家朱丹溪唯一存世的药学专著,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药学思想。本书系对北宋·寇宗奭《本草衍义》的补充与纠谬故而得名。通过对本书及《本草衍义》的研读、比对,将《本草衍义补遗》的学术特色概括为“格物致知,补遗《本草衍义》”“力抨时弊,强调用药禁忌”“广征博引,采择验方医案”“药食同源,重视食类本草”4个方面,并结合其著作及此前医籍举例论证。本书学术特色鲜明,是研究朱丹溪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古籍。
    • 万德光
    • 摘要: 《中国药用植物志》由北京大学药学院艾铁民教授领衔主编,是系统地反映我国药用植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展的综合性学术专著。该志秉承我国古本草中“识药、辨药、用药”融合的编写思想,有效地将植物分类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实现了“本草学”的传承和创新,是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
    • 王家葵
    • 摘要: 对本草文献中人参图例作图像学考察。研究发现:(1)宋代《本草图经》四幅人参图例为真实植物写生,基本能够考订具体物种,其中“潞州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2)《本草图经》中的“潞州人参”是后世本草人参图像的主要来源,因图绘者不认识真实物种,出于各种原因加以添饰或删减。(3)明清人参图像出现拟人化倾向,与当时“以形补形”的治疗学观念合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