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林业、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2篇、会议论文420篇、专利文献53835篇;相关期刊811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222种,包括2012年第四届中国光文化照明论坛(天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景观规划的相关文献由4591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孔坚、姚亦锋、刘滨谊等。

景观规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2 占比:4.73%

会议论文>

论文:420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53835 占比:94.54%

总计:56947篇

景观规划—发文趋势图

景观规划

-研究学者

  • 俞孔坚
  • 姚亦锋
  • 刘滨谊
  • 李战
  • 王云才
  • 林广思
  • 刘佳
  • 赵文斌
  • 乔丽芳
  • 李迪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青青
    • 摘要: 随着国家相应生态环保理念的推出,我国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也有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城市生态绿道建设.这样的建设方式有助于环保深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协调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意义、现状、原则以及要点,从多个角度的探究来提出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功能的策略,以此来为全面加强园林景观规划水平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赵紫瑾
    •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很多具有标志性的地域文化逐渐走向消亡。因此,在当前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将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置于首位。对此,首先对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进行概述,其次对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要点进行介绍,最后对中国地域文化下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探析,以此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 郑俊
    • 摘要: 城市生态公园作为新型城市的城市公园类型,在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的前提下,其规划建设已成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力。然而在城市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规划问题,导致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功能性被大大弱化,规划千篇一律。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研究,充分发挥生态公园的价值意义。
    • 周玲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而小城镇日益成为城市化转变过程中的“主力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提升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质量,成为社会各界重点讨论和积极探索的问题。基于此,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探讨建设的原则和方法,以帮助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从而优化小城镇生态格局,为城镇居民提供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 尚红; 杨笑笑; 刘德雨
    •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于乡村景观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而且要兼顾自然环境。该文针对济南苾村地区发展特色与现有资源条件,以美丽乡村、生态开发、节能环保为前提,突出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开发一处以苾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中心公园,以提高乡村景观质量水平,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使之兼具生态保护和美观的双重效益,以此作为生态景观建设的展示点,对长清地区景观规划起到示范作用。
    • 刘祥东; 叶琦
    • 摘要: 纪念性公园既为特定人物或事件提供追忆的场地,也是精神传承的媒介,通过景观规划为游客解读值得纪念的人物或事迹,传达该地区的文化历史。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森林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也随之不断增进。陈嵘是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林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现代林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陈嵘森林生态文化公园将“一轴、三区、十页书”和自然地形相结合,突出自然进化的象征意义,将陈嵘的一生学术成就和核心精神融进大地之书。通过对纪念性公园的理论与实践梳理,结合实例景观规划设计分析,对专类园景观设计思路及营造要点进行解读,重点阐述了历史人文与公园规划中自然因素的关联性,为今后纪念性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敬东; 赵天虹
    • 摘要: 为了保留工业旧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提高城市中废弃用地的利用率。文章以“修旧奴旧”理念为设计原则,调研并分析了老旧工业基地的设计现状,从景观规划设计和室内空间改造方面,以东北老工业基地鞍山昭和制钢所为例进行工业旧址的设计改造。工业旧址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设计改造将废弃工业用地重新利用起来,使之成为一处城市景观。为以后工业旧址用地的设计改造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 岳邦瑞; 朱宗斌; 潘卫涛
    • 摘要: 研究目标:生态安全是对生态系统预期状态的程度保障,降低风险和提高抗性是维持目标的基本途径;经过多学科之间的持续研究和不断融合,生态安全逐渐形成了系统理论、方法、工具以及实践应用。基于生态安全概念的多学科对话,围绕生态安全概念框架在景观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展开综述,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介入景观规划的历史阶段进行梳理;按照不同学科与生态安全的理论和实践关系,比较其在空间应用的途径。研究结果:(1)基于“研究对象(Object)—研究问题(Problem)—理论工具(Tools)”提出生态安全多学科概念框架;(2)提出景观规划角度的生态安全概念;(3)生态安全概念介入景观规划经历生态安全意识萌芽、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主导、生态安全格局多元优化三个阶段;(4)生态安全空间实现主要有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两种途径,二者是生态安全在空间应用不同阶段和领域的具体体现。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学科交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构建“规范—机制—实践”的一体化框架;探索空间机制研究,使景观在时空结构中达到最佳状态;考虑跨尺度等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并加强不同情景下的动态预测研究;权衡协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社会功能,建立生态安全阈值研究的基础模型。
    • 魏来; 安运华
    • 摘要: 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现状,阐述乡村景观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提出乡村景观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 易文芳; 钟月; 方应波
    • 摘要: 滨水作为水陆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涵与技术措施,结合珠三角城市群滨水景观现状与问题,阐述珠三角城市群滨水区景观的规划原则、植物生态群规划、滨水空间的处理,提出了进行水生态循环、提升景观价值、优化地面结构、生态驳岸修复、信息化系统化建设等具体实施方略,打造珠三角生态景观特色廊道,助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