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安

不安

不安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5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做人与处世、新读写、冰雪运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等;不安的相关文献由908位作者贡献,包括孔恒、郭飞、骆汉宾等。

不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38.9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255 占比:60.86%

总计:419篇

不安—发文趋势图

不安

-研究学者

  • 孔恒
  • 郭飞
  • 骆汉宾
  • 姚文利
  • 孙世梅
  • 孙延永
  • 张万斌
  • 李昊
  • 袁三友
  • 袁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噩梦是睡眠过程中出现极度不安、恐怖为特征的梦,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偶尔做噩梦,与白天受到情绪刺激或某种压力、劳累有关。随着休息好、心情调节好,这些梦魇很快会得到消除,并恢复正常睡眠。如果经常做噩梦,则要引起注意,它实际上是人体内部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根据梦境的不同类型,分别提示着身体不同的病理状态。
    • 吴先伍
    • 摘要: 在"宰我问丧"中,宰我在面对亲人之丧时食稻衣锦而安,而君子则表现出不安,孔子因此而批评宰我不仁。宰我不仁的重要原因在于宰我之安是与身体的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的,身体是自我封闭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宰我不顾亲人的死活而独自享乐。君子则与宰我不同,打破了自我中心,打开了封闭的自我,打开了心门,保持一种好客状态,欢迎他者闯进自己的内心,打扰自己的宁静和乐。正是因为他者的打扰,君子无法固守于自我,始终为他者的生死存亡感到不安,总感觉自己对他者的生死存亡负有责任,总认为他者的悲惨处境是自我的无所作为造成的,因此产生一种羞耻感、愧疚感,从而主动地承担起为他者的责任。仁学的这种不安对于当今时代重振伦理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黄立刚
    • 摘要: 问题1:我最近变得敏感多疑、不安,觉得同学好像看不起我,不管做什么都像是在和我竞赛,这使我很痛苦,该怎么办呢?重庆考生王倩答:情绪的调控是建立在对情绪的觉察和理解基础上的.情绪就像一个"打更人",总能看到被我们忽视的"危险".敏感不安,对我们的生存和适应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敏感不安有利的一面在于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危险,迅速应对;不利的一面会导致"误报敌情",弄得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 李晓峰
    • 摘要: 正像沃林格的那个著名命题:“抽象源自巨大的不安和焦虑。”选择抽象的上海人对这个“不安和焦虑”有着深刻的感受。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抽象的上海》,主要指涉的是上海与抽象艺术乃至与抽象的关联。的确,谈到上海现当代艺术,肯定离不开抽象艺术,甚至往往还是核心。由此,谈中国现当代艺术,也肯定不能离开上海抽象艺术,而且,它们之间还常常构成了耐人寻味的互文关系。
    • 薛保勤
    • 摘要: 我是怀着神往的、惜不安的心情去拜访贺敬之老人的。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人物。“初识”贺敬之,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还依稀记得面对小学课本诵读诗歌《回延安》的情景。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学生时代,面对各种小测大考,甚或是课堂听写、提问等,不少人都有过紧张、不安、焦虑、害怕等情绪体验。严重者甚至在告别学生时代多年之后,仍会时常做有关评价情境的噩梦,对当年的恐惧、痛苦难以释怀。这些都是学校评价造成学生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 郭勇
    • 摘要: 日本现代作家中岛敦的《D市七月叙景(一)》是一篇带有无产阶级文学色彩的作品。该作品以曾经的大连为舞台,用三个独立的片段,分别展示了“M”公司的总裁“Y”氏、“M”公司的职员,以及两名中国苦力在某个夏日的生活场景。作者通过戏剧化的手法,抹去了这三种人物之间的阶级落差,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放在同一个维度里来加以审视。在殖民地空间中,原本作为被奴役对象的苦力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感,而作为殖民者的“M”公司的总裁及其职员却遭遇了极大的精神上的不安。正是在人物命运所发生的如是逆转中,凸显了本作的批判性意义,否定了日本对中国殖民统治的正当性。
    • 叶子萌
    • 摘要: 有人说,生活是调色板,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特殊的意义;有人说,生活是五味瓶,每一种滋味都给人不同的感受。每当我回想起和“军大衣”的那次相遇,心中便会涌出许多不安来。我家的巷口里,“住”着一个流浪汉,他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靠捡破烂解决一日三餐,一年四季身上总裹着一件破烂的军大衣,就这样,他被顺理成章地称为“军大衣”。
    • 朱安娜
    • 摘要: 今年四月,我和所有学生一样,因疫情被困家中,由此获得了充足的个人时间。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我强迫自己进入到阅读和写作中去。《推销小说的人》便写于疫情期间。从表面上看,这篇小说和疫情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实际上,《推销小说的人》是疫情结出的果,我在小说里放置了我对文学,对未来,对文学与未来的关系,最基本的困惑与担忧。
    • 刘峻如; 温馨(指导)
    • 摘要: 自习课,我在教室里听雨。雨洋洋洒洒地覆盖这座小城,带着潮湿和不安的气息。忽地,我想起小时候在教室里发呆,也是这样的季节。当时坐我前面的女孩是谁?她长什么模样?我试图在记忆里翻找出这个人的信息,却终是无果。岁月带走了一批一批的旅客,我也成为当时自觉不可能成为的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