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人机遥感

无人机遥感

无人机遥感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78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52891篇;相关期刊290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空间信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等;无人机遥感的相关文献由2222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文霆、不公告发明人、付丽等。

无人机遥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8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2891 占比:99.69%

总计:153366篇

无人机遥感—发文趋势图

无人机遥感

-研究学者

  • 韩文霆
  • 不公告发明人
  • 付丽
  • 刘亚召
  • 曹一二
  • 李玮
  • 纪发跃
  • 纪欢洲
  • 兰玉彬
  • 周小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鑫旺
    •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水问题”成为人类存续、社会发展必须高度警惕的问题。重视水,首先就要抓河湖管理保护,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如何抓好河湖管理保护成为各地亟需研究的课题。经过积极探索,河长制成为现阶段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对于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推行河长制过程中,巡河成为河湖管护的重要支撑,但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有些河流的源头、末梢位于大山深处或者无人区,日常巡河效率低成为河湖管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其中,是提升河湖管护,助推河长制实现信息化的有效举措。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河长制管理模式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 莫佳才; 彭漪; 刘小娟; 王靖
    • 摘要: 为了实现用遥感方法监测并估算多品种水稻的抽穗时间,利用不同气候区域1102个水稻品种的多时相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分析水稻光谱与植被指数,使用单高斯函数对原始多时相归一化差分红边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ed edge index,NDRE)数据进行拟合,提取拟合曲线特征峰值。结果表明,峰值时间与实际抽穗时间的Peason相关系数达0.906,由此建立多品种水稻抽穗时间遥感估算模型IHD_(DAS)=1.3×PEAK_(DAS)-18(其中,DAS为播种后天数,IHD_(DAS)为始穗日期的DAS,PEAK_(DAS)为曲线峰值DAS)。模型实现了实际抽穗时间的准确估计,在建模区1014个品种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3.15 d,在品种数为48、40个的2个验证区的RMSE分别为5.02、2.99 d。该模型对不同地点、气候、品种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江维薇; 朱颂; 肖衡林
    •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干旱年澜沧江小湾库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恢复现状,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维护等相关研究提供本底资料和参考。[方法]以2019年消落带典型区域固定样地调查为依托,综合运用无人机遥感、GNSS定位和GIS空间分析,于2020年7月进行干旱年复位调查,绘制研究区消落带植被分布图,定量刻画干旱年研究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恢复的物种组成、面积、覆盖率、沿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并与2019年非干旱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区消落带统计植物共14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狗牙根、习见蓼、柳叶菜、藿香蓟为优势物种,分别占植被总面积的85.62%,4.22%,3.72%,3.12%。狗牙根在消落带高,中,低段比例分别为50.21%,9.94%,39.85%;柳叶菜有95.53%分布于高段;藿香蓟有54.48%分布于中段;87.22%的习见蓼分布于中段和低段。绝大多数植物偏好生长于25°以下缓坡消落带,而柳叶菜在坡度60°以下均覆盖良好。消落带植被受到地形因子的影响中:最近邻水体距离>高程>坡度>坡向。旱情导致植被年度退化59.75%,集中体现在消落带中下部,习见蓼大量枯萎退化。[结论]消落带上半部相对于下半部植被恢复更稳定,优势物种的稳定性明显优于非优势物种,其中狗牙根和习见蓼耐淹性较好,而狗牙根相对于习见蓼表现出了更强的耐旱性和恢复稳定性;干旱胁迫和淹水胁迫对消落带植被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并且,在干旱年,前者的影响略大于后者。
    • 赵春祥
    • 摘要: 无人机遥感监测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全新测绘手段,深化其在煤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监测的效率和精准程度,为煤矿地质灾害处理提供有效参考。本文在阐述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组成及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其在煤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并结合工程应用实际,指出无人机遥感监测应用的注意事项。期望能进一步保证煤矿地质灾害调查效率和质量,为煤矿生产创造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
    • 周红灿; 揭红东; 尹伟丹; 邢虎成; 揭雨成
    • 摘要: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长年受到四水及三峡建成后长江水位的影响,使得湖区在洪水及枯水季节的交替呈现明显的水陆交错带,出现多种湿地类型并存的现象,植被类型也呈现出一定的演替规律。为探究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物群落特征,本研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定点调查,分析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枯水季,38个样点植物群落均为耐冷凉气候的植被类型,其中,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已经休眠,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及苔草属(Carex)群落类型成为了优势种;样点的植物分属53科115属197种,主要分布高程变幅为26.2~32.5 m;夏季建群种为南荻、芦苇、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苔草属(Carex)及荷花(Nelumbo nucifera),冬季演替为蒌蒿与苔草属等植物。根据主成分分析,找到代表群落特征的两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可称“群落物种”性状,包括盖度、伴生物种数、优势种数等性状;第2主成分可称“物种生态环境”性状,包括湿地类型、群落高度和高程等性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被随水位交替变化的演替规律,可为该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卢征
    • 摘要: 针对目前设计的无人机遥感图像拼接系统匹配耗时过长、拼接速度较慢等问题,引入特征点匹配算法,设计了一种新的无人机遥感图像快速拼接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系统硬件主要设计了采集器、处理器以及拼接控制器,采集器内部芯片为PL3200单片机,能够实时采集、计算数据;处理器型号为Power7处理器,使得芯片的线程和核心数量得到极大地提高;拼接控制器内部芯片为FPGA芯片,该芯片能够很好地完成数据交互。寻找无人机遥感图像的内部影像特征点,同时确定该特征点的主方向,建立单映射变换矩阵,从而实现精度匹配,完成无人机遥感图像快速拼接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基于特征点匹配的无人机遥感图像快速拼接系统后,匹配耗时较短,匹配精准度高,具有较好的拼接性能。
    • 孙华生; 张远; 史云飞; 赵敏
    • 摘要: 目前,无人机获取的多光谱遥感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环境等领域的定量监测中。然而,现有的将多光谱遥感数据转换为地表反射率的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需要依赖地面参考板、无法适应光照条件变化、得到的结果不准确等,从而影响了多光谱遥感数据定量化应用的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直接对地表反射率进行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环境光照强度变化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得到准确的地表反射率。其中,如何利用倾斜状态下的光强传感器获取准确的太阳辐照度,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利用两个或者更多朝向不同方向的光强传感器,实现太阳直射和散射辐照度测量的新方法。利用此方法即可将相机记录的数字量化(DN)值直接转换为地表反射率。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实际效果,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验证方案,对不同日期不同光照条件下获取的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验证。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黑、灰、白三张参考板的反射率在5个多光谱(蓝、绿、红、红边和近红外)波段中最大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34%,其对应的标准差为2.11%;三张参考板在所有波段中最大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94%,其对应的标准差为1.84%。由此可见,在光照强度变化的条件下,利用该方法实现地表反射率的准确测量是可行性的。该方法极大地简化了无人机遥感数据转换为地表反射率的过程。对多光谱无人机的设计,以及无人机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靳涛
    • 摘要: 传统的高位崩塌地质灾害的调查方法,有着强度较大、成本更高,效率却比较低的缺点,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当前,无人机的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很多的领域都是在一个探索以及发展的阶段。基于安龙县无人机遥感技术,采用图像拼接、几何校正等方法,实现了0.487m精度的DOM和实景三维立体模型,并且对这个结果进行了高精度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手段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对今后的高位崩塌地质灾害的调查有着非常长远的发展空间以及研究意义。
    • 马龙飞; 胡乃月; 李伟; 秦伟龙; 黄收兵; 王志敏; 李斐; 于康
    • 摘要: 【目的】作物水分状况的实时监测对于节水灌溉、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寻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实时监测玉米干旱胁迫状况的可行性,比较无人机数据和田间实测农学指标对作物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方法】大田试验在河北吴桥进行,采用两个玉米品种‘富民985’和‘郑单958’,设置畦灌、滴灌和雨养3种模式。分别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取玉米最新展开叶测定色素含量和比叶面积(SLA),同时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采集近地遥感数据,并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光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归一化红边指数(NDRE)、叶面叶绿素指数(LCI)和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等5种植被指数。【结果】与叶片色素含量和SLA相比,植被指数更早在各处理间表现出差异。播种后70天(抽雄期)NDRE和LCI在各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NDVI、GNDVI和OSAVI仅在灌溉和雨养模式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同一时期各处理的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比叶面积差异也不显著;播种后90天(灌浆期)各处理间的色素含量出现显著性差异。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指数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随着生育期发生变化。播种后80天(开花期)NDRE、LCI两个植被指数和色素含量的相关性优于NDVI、GNDVI和OSAVI指数;播种后90天(灌浆期)5种植被指数和色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结论】利用无人机在播种后70天监测的植被指数(NDRE)对玉米干旱的监测优于部分实测农学指标,在后期其测定的叶片色素值(Ca+Cb)/Car与玉米的衰老相关密切,因而对玉米干旱胁迫的监测早且较准确。但最佳光谱指标及其用于干旱监测的最佳时期仍需在更多品种及不同环境下做进一步验证。
    • 张昊然
    • 摘要: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建筑行业作为重要基础行业得到了长足进步。建筑工程项目中测量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测量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保证工程测量数据准确性,才能够实现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建设。当前工程测量技术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其中专业测绘技术,在落实测量活动中能够提高工程测量工作整体质量,特别是局部测量效果明显得到提升,能够提供给测量结果精准、多样化的保障。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勘查工作质量对后续工作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明显的,为了充分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就需要加强无人机遥感技术研究。文章首先就工程测量和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概述,然后分析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发展现状,重点针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就无人机遥感技术优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