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人机(UAV)

无人机(UAV)

无人机(UAV)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专利文献138083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北京测绘、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等; 无人机(UAV)的相关文献由42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好明、王应海、刘畅等。

无人机(UAV)—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38083 占比:99.91%

总计:138213篇

无人机(UAV)—发文趋势图

无人机(UAV)

-研究学者

  • 张好明
  • 王应海
  • 刘畅
  • 史小波
  • 席庆彪
  • 张鹏
  • 李为吉
  • 李熙
  • 柳长安
  • 王和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思鹏; 杜昌平; 宋广华; 郑耀
    • 摘要: 针对无人机室内定位容易出现漂移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多状态约束卡尔曼滤波器(MSCKF)的无人机(UAV)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在MSCKF的框架下,提出高鲁棒性、低时延的标志点检测方法.利用在世界坐标系下坐标已知的标志点计算得到无人机位姿,实现惯性测量单元(IMU)信息与单目视觉信息融合以及无人机位姿修正.对提出的定位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定位误差小于0.266 m,与OpenVins和LARVIO开源算法相比,定位精度提高了54.6%以上.
    • 杨治中
    • 摘要: 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等特征,在水利监测领域的应用表现出了较强的应急性,具有显著优势,不仅能保证水利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达到了水利监测工作的各项要求。鉴于此,围绕水利监测领域相关工作展开论述,探讨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的具体应用。
    • 王文庆
    • 摘要: 随着无人机(UAV)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作业方式灵活,效率高、人工少等优点在铁路勘察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横断面中高程精度,地形图中平面以及高程精度是线路设计应用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横断面高程精度的研究,对地形图中设置的检核点以及实验区房屋角点坐标与人工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得出无人机LiDAR点云获取的横断面与地形图与人工测量成果精度相当,无人机LiDAR技术精度可以满足山区铁路勘察设计的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 朱佩佩; 吴元; 赖作镁
    • 摘要: 无人机目标检测与识别任务中,目标随着飞行高度的改变尺寸发生显著变化。常规目标检测模型中,获取的小目标细节信息有限,检测精度较低;而适用于小目标的实时检测模型往往容易丢失大目标的背景信息,降低大目标的检测精度。针对以上多尺度目标检测识别任务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结构的实时多尺度目标检测识别模型。该模型通过增加特征金字塔层级覆盖更广的目标尺度,获取更为丰富的目标信息;同时,利用跨连接增加不同尺度特征融合的多样性,降低特征传导距离,保留更加完整的尺度特征来提高模型检测识别多尺度目标的性能。通过实验发现,相比于原始网络结构和相同特征层级的四层特征金字塔结构,加入改进特征金字塔结构的多尺度目标检测模型识别性能得到了提升。
    • 亓立壮; 安士凯; 田超; 周大伟; 董祥
    • 摘要: 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测对于煤炭安全生产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煤矿地表沉陷监测的主流手段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精度与效率不能兼得的问题。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idar,UAV LiDAR)技术可以实现矿区地表三维点云的快速获取,建立多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两期DEM相减即可得到沉陷盆地,具有高效高精的特点。对无人机激光雷达地表沉陷监测的原理流程和概率积分预计参数动态反演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以内蒙古唐家会煤矿为例,设计了无人机激光雷达飞行方案,采集了两期激光点云数据,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组合解算、融合、滤波,建立两期DEM,求取了观测时间段内的地表下沉盆地,并进行了全盆地动态反演,得到测区概率积分预计参数。结果表明:DEM精度分别为34 mm和37 mm;下沉盆地精度为50 mm,结果对于煤矿开采沉陷监测与预测来说是相对可靠的,为无人机激光雷达应用于地表监测提供了案例。
    • 曹建秋; 张广言; 徐鹏
    • 摘要: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路径规划问题是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一个存在威胁区的搜索空间中获得最优路径。为解决灰狼优化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初始化的变异灰狼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模型离散化,进而使用A*算法进行头狼的初始化,使后续算法有一个较优的起点,随后通过简化后的灰狼优化算法在连续模型上构建和更新种群,在迭代过程中,通过新提出的一种新型修正变异算子优化种群。利用三次B样条平滑后的无人机航迹,符合无人机的性能要求。经实验验证,算法在代价收敛速度、求取的最终路径以及算法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灰狼优化算法(gray wolf optimizer,GWO)、共生生物搜索算法(symbiotic organisms search,SOS)算法,在解决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谢跃雷; 刘信; 梁文斌
    • 摘要: 针对传统无人机检测方法缺乏智能性和泛化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不可知神经网络(Weight Agnostic Neural Network,WANN)的无人机微动特征检测方法,以实现探测无人机的目的。推导了旋翼无人机微动模型,详细说明了WANN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回波信号的循环谱等高图作为训练、测试数据集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噪声有较好的鲁棒性。实测结果也验证了WANN模型能有效提取无人机微动特征,有较好的图像识别能力。
    • 张国昌
    •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中继通信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无人机通信中继技术的发展入手,对平台系统集成、通信中继负载小型化、先进通信和组网技术等进行了论述,明确其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土地利用管理中的运用,并且对无人机精细测绘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确保无人机测绘的质量与水平全面提高。
    • 江未来; 徐国强; 王耀南
    • 摘要: 针对无人机自主避障与目标追踪问题,以深度Q网络(DQN)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多经验池深度Q网络(MP-DQN)算法,使无人机避障与追踪的成功率和算法的收敛性得到优化。更进一步,赋予无人机环境感知能力,并在奖励函数中设计了方向奖惩函数,提升了无人机对环境的泛化能力以及算法的整体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DQN和双重DQN(DDQN)算法,MP-DQN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短的追踪路径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 朱代武; 刘豪; 陈泽晖
    • 摘要: 针对传统无人机航路因适应度函数选择不当造成的规划混乱问题,文中在分析无人机(UAV)任务需求、威胁限制及平台运动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操作算子的MAGA(Muti-Agent Ge⁃netic Algorithm)的算法模型。通过运用拓扑分割技术将巡航有效区域转化为A-H的8个目标任务点,利用计算机软件Matlab结合QT4算法对8个目标任务点覆盖情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MAGA算法相比于传统算法能有效覆盖E和D任务点,从而证明改进的MAGA算法在解决UAV最优路径选择问题上更具有合理性和鲁棒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