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旗人

旗人

旗人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7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满族研究等; 旗人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刁书仁、李开周、马协弟等。

旗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7 占比:99.78%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22%

总计:448篇

旗人—发文趋势图

旗人

-研究学者

  • 刁书仁
  • 李开周
  • 马协弟
  • 定宜庄
  • 刘小萌
  • 叶志如
  • 吕小鲜
  • 赵书
  • 陈力
  • 付永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左文
    • 摘要: 故园春梦总依依叶嘉莹本是大家闺秀。她出生在京城北平一个古老而显赫的蒙古裔满族旗人家族,原与纳兰成德同里籍,祖居于叶赫地,本姓叶赫纳兰,父辈曾在清朝为官。满族、旗人、祖上当朝为官,这几个因素似乎就注定了叶嘉莹非同寻常的身世。民国以后,主张废除满族姓氏,她的姓才简化为“叶”,以至于一般人再也不能从姓氏上判断她祖上曾经的显贵了。但是,叶嘉莹仍然能明显感觉到这种家庭出身带给她的巨大影响。最大的影响是她受到了难能可贵的家庭教育。虽然小时候因为祖父的封建,不许女孩子外出念书。但家庭教育还是有保障的,她就在家里认字、背诗。
    • 刘大先
    • 摘要: “京旗”一语源自清代制度体系与社会结构,后来延及为政治与历史研究术语。它包含地域与身份两重要素,“京”即北京,“旗”即旗人;前者顾名思义,容易理解;后者则需要略作解释。旗人包含了人口族群的涵义,但并非狭隘种族的划分,它的族裔来源多元,包含由女真人演化而成的满洲、满洲征服并结盟的蒙古诸部、辽东汉人集团,以及东北亚和内陆亚洲各种小的部族,如索伦、维吾尔甚至俄罗斯。
    • 王磊
    • 摘要: 基于历史户口册数据库和有关文献资料,考察了晚清东北双城堡旗人婚姻行为特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旗人男性早婚盛行,大龄未婚和终身不婚问题突出,男性初婚“夫小妻大”比例高达四成,而女性早婚不明显且婚期更加集中。从时间变化趋势看,男性初婚略有提前、再婚略有推迟,初婚婚龄差和再婚婚龄差都在减小。女性初婚推迟,嫁给再婚男性的女性年龄也在增大。女性再嫁比例逐渐提高,节妇守节时间长度逐渐缩小。男性续弦比例提高,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旗人是纳妾的主要人群,生育是纳妾的重要目的。京旗和屯丁的婚姻存在着多方面明显的差别。晚清东北双城堡旗人婚姻行为及其变化受八旗制度、人群类别、旗人生计和人口性别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 樊志斌
    • 摘要: 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清代旗人间的《红楼梦》传播、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旗人内部通婚(极少与非旗人的民人通婚)的制度与事实,指出曹雪芹家族与内务府、王府两方面的婚姻,构建起《红楼梦》在京师内务府旗人、宗室、上层旗人间传播的路径;内务府旗人旗人上层在《红楼梦》的传播、红学信息的记录、“红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风向标和引领者的作用。
    • 纪浩鹏
    • 摘要: 清代的北京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以皇城为中心,多为官衙以及官员的住宅,外城则开放给外地来经商的人。[1]清代北京户口数目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却长期得不到准确的数字,因为清代的北京除了旗人外,几乎没有进行过户口调查,且即使是旗人的人数,也因为种种原因,清廷当局者后来也无法掌握其准确数字。至清末时,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北京城有两百万中国人。
    • 李烨
    • 摘要: 定宜庄在《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一书中,通过研究满族入关前后婚姻制度和习俗的变化,来探讨满族入关后,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后,妇女的生活状况以及发生的变化。本文以其中关于旗人妇女的生活的研究,结合满文朱批奏折来简单梳理雍正时期旗人妇女生活。
    • 龙祖胜
    • 摘要: 有人说:“京剧过时了。”梅兰芳的弟子陈正薇说:“我们要多从自身找问题。比如越剧服装多美啊。而京剧,比如演《四郎探母》里还是白底子蓝袖子的服装,多土啊。当年旗人铁镜公主,要有旗人色彩,还要有公主范儿,要有艳阳春天的颜色,这样才漂亮。还有她头上戴的牡丹花,现在的这么大,比头都大,多难看啊。梅先生戴的是小小的,他的佩饰都很精致。”主持人可凡应声道:“梅先生很讲究,很美。”
    • 李雨晴
    • 摘要: 《正红旗下》和《茶馆》是老舍五六十年代的两部重要作品,除了其中展示出的丰富厚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外,老舍还较为着意地反映了自己所属的满族旗人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的曲折命运和文化性格,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旗人形象。通过对这些旗人形象及其命运的书写,老舍不仅生动再现了民族在现代中国转型变革中的命运变迁,还表达出了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自省与自新的思想自觉。
    • 赵彦昌; 李欢
    • 摘要: "销除旗档"是清代一种针对旗人的以削弱社会身份为主要内容、以变更户籍为主要形式的刑罚.《黑图档·咸丰朝》中对"销除旗档"的案例、案情等记载较为详细.整理《黑图档·咸丰朝》中的相关案例,梳理"销除旗档"案例的具体内容和旗人享有的减刑特权,可以为清代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 姜添
    • 摘要: 清朝是满洲政权,但统治者并没有直接以民族划分等级,而是实行“不分满汉,但问旗民”的户籍政策。八旗制度产生于清军入关前,终清一代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旗人较之民人有政治地位、法律特权等多方面优待,其中旗人的法律特权又以“犯罪免发遣”律为典型代表。本文旨在通过对律例条文、《刑案汇览》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分析,从律文、例文和案例三个角度探求“犯罪免发遣”的制度特征,从而更深入了解清代社会旗人的法律特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