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730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政治理论、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9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384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琴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施特劳斯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山奎、刘小枫、张雄等。

施特劳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9 占比:99.8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4%

总计:730篇

施特劳斯—发文趋势图

施特劳斯

-研究学者

  • 高山奎
  • 刘小枫
  • 张雄
  • 张敏
  • 李建华
  • 音翔
  • 史君良
  • 张达明
  • 杨子飞
  • 王升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天
    • 摘要: 马基雅维里因其直白赤裸地教导人行恶而获得了“授恶之师”的称号。施特劳斯在《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一书的开篇也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并将前者视为现代性的开端。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古典的反叛,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基督教的贬低和否定。但是在德鲁里的解释中,施特劳斯所批评的只是针对马基雅维里反对基督教的方式太过直白,后者的真实态度是对基督教的追随和赞同,并非是真的否定基督教。而另一位施派学者扎克特则认为德鲁里的言论极具误导性,施特劳斯眼中的马基雅维里是一位坚定的反基督教者。本文接续三位思想家的认识和评价,试图重新审视并还原马基雅维里对基督教的真实态度。
    • 孟珺捷
    • 摘要: 1880年德国神学家、翻译家及汉学家维克多•冯•施特劳斯(Victor von Strauß)出版了历史上第一个以中文原文为母本《诗经》德文译本,因其文学及文化价值得到德国汉学界及文学界的高度赞扬。本文从考察施特劳斯译介《诗经》的动机入手,从翻译学视角剖析施特劳斯译本在结构、底本依据、韵律、修辞等方面的诗歌翻译策略,探索施特劳斯《诗经》译本的文化价值,并考据其在《诗经》西传德国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 于沁可; 朱鑫钰
    • 摘要: 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的人文学术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反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兴起,福柯、哈贝马斯、列维-施特劳斯等思想家的学术刺穿了社会科学界,使得任何简单回归某个具体学科的技术性意图都变得极其渺茫.
    • 周祖成; 徐佳良
    • 摘要: 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论”和韦伯的“诸神之争”两种理论历来被视作对立。通过揭示真正的“诸神之争”和“自然权利论”,有助于厘清施特劳斯和韦伯在价值多元、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及历史主义立场三个方面的对立和共识,进而探究“诸神之争”和“自然权利论”在公私领域之配合、“意见”中达致真理的进路及“诸神之争”为“自然权利论”提供展示自己的理论空间三个层面存在的“内在亲和性”。希冀通过探究两种理论对多元价值的态度和观点,为解决中国目前遇到的现实问题,即多元价值激烈对撞带来的现代性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可供参考的思路。
    • 谢惠媛
    • 摘要: “像作者一样理解作者”是施特劳斯在阐释问题上提出的核心主张,在可行性和必要性方面受到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本体论阐释学的质疑。实质上,该主张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框架,内在地蕴含了多重张力。它以方法论的形式强化客观性标准的同时,只要求有限度地复原作者的言说和思想,其正当合理性需要建立在一系列本体论承诺的基础上。超越传统的分析框架,在融合方法论和本体论阐释学的视域中,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与评价“像作者一样理解作者”论断,把握施特劳斯思想的原创性,进而把脉当代阐释学的发展走向。
    • 张文喜
    • 摘要: 当代,复兴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关注意味着什么呢?有些人担心这意味着拥护现代性观念(如“正义”“公平”等)或者当代政治哲学所拥护的那种政治拟制。毕竟马克思政治哲学之根基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深入社会历史现实便是首要的任务,透过当前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论辩看到这个转变。不过,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否还要进入到另一个不同的基准点上呢?或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是否属于“现代性观念”发展?这种问题意识必然被标注为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观念反思,其观念反思意味着各种不同的原则形成了我们称之为以好生活或好社会为导向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在这方面,施特劳斯把马克思的观点带到政治哲学中来,并且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
    • 张志萍
    • 摘要: 2021年1月14日,这天,尚处于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三九”,在路上行走,感觉寒风凛冽。走进杨浦区许昌路227弄深处,“东上海画院”匾额映入眼帘。那是座有历史的老式建筑。从半遮半掩的门里,传出一段段轻松欢快的旋律,那是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拉德斯基进行曲》。推开院门,沉浸在创作中的知名画家顾克刚放下画笔,笑着同记者打招呼。
    • 成海鹰
    • 摘要: 虚无主义与德国思想界关联紧密,施特劳斯认为它就是一种特殊的德国现象.考察德国文化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德国文学、哲学、社会思潮对虚无主义的敏感发现、认知和批判,都表现出了理论上的新锐性和前瞻性,为现代社会反思虚无主义的大行其道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思想家们聚合在虚无主义主题上的情形,是从精神气质的契合度、生命意义探求的执著以及生存意识的细腻深刻三个方面肯定了施特劳斯对于虚无主义的一个基本看法:它的确是一种特殊的德国现象.所以,了解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现象的来龙去脉,总结虚无主义的认识与批判成果,寻觅克服虚无主义的致胜法宝,总归要重视德国思想界的理论建树.
    • 应奇
    • 摘要: 本文将聚焦于政治、道德与历史之三维架构,首先引入施特劳斯和克罗波西主编的《政治哲学史》对康德政治哲学的探讨与定位,以作为进一步讨论之契机与开端,然后分析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对道德与政治之分歧和政治与道德之一致性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引出阿伦特的历史观念对于现代性展开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之张力的呈现,最后结合后阿隆的当代法国政治哲学对于古今之争问题的回应,尝试提示一种所谓非历史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路径。
    • 黄琼璇
    • 摘要: 在施特劳斯看来,卢梭同霍布斯一样,拒斥古典的自然目的 论,并试图返回自然状态以寻求自然法,因此,卢梭才深入研究自然状态,并最终得出自然人乃不具备理性、道德与语言能力的"次人".这一结论被施特劳斯解读为卢梭彻底否认了自然法的存在,并且正是由于拒斥了自然法,卢梭才会将公意确定为人类道德与政治生活的终极规范.据此,施特劳斯断定卢梭终结了古典自然法传统,并开启了以普遍理性为人类立法的现代性思潮.然而,施特劳斯的解读并不符合卢梭本人的主张.实际上,卢梭并没有否认自然法的存在,也没有让公意全盘取代它的地位,相反,他构建了一套基于自然情感和自然宗教的自然法学说,并保留了它作为个人道德生活规范的可能性.尽管如此,施特劳斯的解读的意义在于,他对于霍布斯与卢梭的自然法学说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今自然法的演变历程,他对于公意如何取代自然法的分析则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性的特征及其兴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