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二磨牙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专利文献422057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等; 上颌第二磨牙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健、杨冬茹、吕纯洁等。

上颌第二磨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22057 占比:99.97%

总计:422164篇

上颌第二磨牙—发文趋势图

上颌第二磨牙

-研究学者

  • 李健
  • 杨冬茹
  • 吕纯洁
  • 林垚
  • 潘卫红
  • 胡万宁
  • 于庆斌
  • 任雯
  • 刘志勇
  • 刘爱青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芳; 史燕萍
    • 摘要: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容易出现根管数目或位置形态的变异,同时由于操作视野的局限,容易遗漏根管从而导致根管治疗失败。锥形束CT(CBCT)可辅助上颌第二磨牙多根管的发现、定位及治疗,避免多根管复杂牙根管的遗漏,提高上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该研究在开髓后发现髓底结构复杂,采用CBCT辅助发现及定位根管,明确了患牙的牙根及根管数为3根5根管,经常规预备及充填后,患牙临床症状消失。
    • 肖冉萍; 张烨; 赵洪梅; 郭宇; 谭小兵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来自昆明人群上颌第1和第2磨牙根管系统,尤其是近颊根第2根管的发生率及其根管类型规律。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358名患者总共1279颗上颌第1和第2磨牙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资料,根据性别、牙位和年龄分组,分析MB2发生率、根管类型构成及根管口间距,研究MB2与MB1-P/DB-P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上颌第1磨牙MB2平均发生率为86.51%,不同年龄组17~19岁组最低(70.0%,P0.05),MB2根管类型分别为Ⅱ型15.5%、Ⅲ型6.1%、Ⅳ型64.6%、Ⅴ型13.7%。上颌第2磨牙MB2平均发生率为52.05%,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0.00%、51.08%、52.44%、59.38%,P>0.05),MB2根管类型分别为Ⅱ型17.3%、Ⅲ型7.3%、Ⅳ型50.0%、Ⅴ型25.4%。上颌第1磨牙MB2与MB1距离为(1.70±0.72)mm,与垂线距离为(0.78±0.49)mm,MB1-P与DB-P比值分别为1.28±0.08(有MB2)和1.23±0.02(无MB2)。结论昆明人群上颌第1和第2磨牙MB2发生率较高,IV型常见,MB1-P与DB-P比值有助于术前明确MB2的有无,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陈霞; 梁燕
    • 摘要: 上颌第二磨牙解剖结构复杂,根管数目变异大,常见3个根管,近年来,上颌第一磨牙C型根管逐渐有人报道,而上颌第二磨牙颊侧融合C型根管罕见。本文旨在报道一例右上颌第二磨牙颊侧C型根管同时伴有1-3-1型根管的病例。为临床上颌第二磨牙变异根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 相艳; 林垚
    • 摘要: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系统变异较大,多为三根管,有时可见颊根融合,腭侧双根管较为罕见.报告1例较为罕见的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双根管病例,提示在接诊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解剖形态做到心中有数,结合现代牙科辅助手段,做好根管治疗.
    • 舒靖靖; 曾飞跃; 张亚楠; 徐启妹; 唐佳露; 徐斌; 宋亮
    • 摘要: 目的研究曲面体层片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根据曲面体层片信息治疗上颌后牙区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牙根数671个),以锥形束CT为标准,在曲面体层片及锥形束CT片上测量上颌后牙根尖到上颌窦的距离。结果当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窦的皮质骨连续,牙根距上颌窦存在明显距离、与上颌窦相切时,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率分别为82.0%、70.0%;当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窦皮质骨中断,牙根突入上颌窦内时,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率为48.5%。曲面体层片、锥形束CT均显示牙根突入上颌窦时,曲面体层片测量上颌后牙牙根突入上颌窦距离为(2.19±1.82)mm,而锥形束CT测量距离为(1.47±1.01)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未进入上颌窦的准确率较高,但判断上颌后牙牙根突入上颌窦的准确率较低。
    • 舒靖靖; 曾飞跃; 张亚楠; 徐启妹; 唐佳露; 徐斌; 宋亮
    • 摘要: 目的 研究曲面体层片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根据曲面体层片信息治疗上颌后牙区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牙根数671个),以锥形束CT为标准,在曲面体层片及锥形束CT片上测量上颌后牙根尖到上颌窦的距离.结果 当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窦的皮质骨连续,牙根距上颌窦存在明显距离、与上颌窦相切时,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率分别为82.0%、70.0%;当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窦皮质骨中断,牙根突入上颌窦内时,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率为48.5%.曲面体层片、锥形束CT均显示牙根突入上颌窦时,曲面体层片测量上颌后牙牙根突入上颌窦距离为(2.19±1.82)mm,而锥形束CT测量距离为(1.47±1.01)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未进入上颌窦的准确率较高,但判断上颌后牙牙根突入上颌窦的准确率较低.
    • 相艳; 杨绿丽; 林垚
    • 摘要: 目的:通过CBCT扫描分析闽南地区人群上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分布规律及其根管变异特点。方法:随机选取191例患者353颗上颌第二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分析融合根、融合根管的发生率、融合根分型及其对称性等情况。结果:上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发生率为36.3%,其中Ⅰ型发生率最高(25%),其次是Ⅳ型(22.7%),Ⅲ型(1.6%)发生率最低;融合根中融合根管发生率为69.5%,Ⅶ型发生率100%,其次是Ⅵ型(90.5%),Ⅴ型(22.2%)发生率最低。男女之间在融合根、融合根管、C型根管及融合根对称性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在融合根管发生比例上却有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根管的发生与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及融合根管发生率较高,根管解剖变异多,临床操作中应关注此类情况。
    • 梅笑寒; 刘瑾; 洪涛; 尤素霞; 程小刚; 田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近颊根三根管的临床诊疗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在对患有牙髓炎的左上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牙科显微镜下根管探查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辅助影像学检查,明确了左上第二磨牙含有3个牙根、5个根管,其中近颊根有第三根管的存在.结合完善的根管预备、清理、消毒、充填和微创的嵌体修复,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年及2年随访时患者均表示患牙无不适,可正常使用;X线片示充填完好,根尖周组织无异常.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发生率为0.11%~4.2%,单纯通过X线片很难发现额外根管,医师应通过CBCT、手术显微镜等检查进一步确定根管的数量与解剖形状;当上颌磨牙存在近颊3根管时,医师应避免过度预备,根管治疗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体组织是预后良好的关键.结论 对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进行根管治疗时,临床医师需充分考虑根管的解剖变异,借助CBCT检查,综合使用手术显微镜、超声及各种辅助器械来定位和治疗变异根管.
    • 梅笑寒; 刘瑾; 洪涛; 尤素霞; 程小刚; 田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近颊根三根管的临床诊疗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对患有牙髓炎的左上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牙科显微镜下根管探查及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辅助影像学检查,明确了左上第二磨牙含有3个牙根、5个根管,其中近颊根有第三根管的存在。结合完善的根管预备、清理、消毒、充填和微创的嵌体修复,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年及2年随访时患者均表示患牙无不适,可正常使用;X线片示充填完好,根尖周组织无异常。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发生率为0.11%~4.2%,单纯通过X线片很难发现额外根管,医师应通过CBCT、手术显微镜等检查进一步确定根管的数量与解剖形状;当上颌磨牙存在近颊3根管时,医师应避免过度预备,根管治疗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体组织是预后良好的关键。结论对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进行根管治疗时,临床医师需充分考虑根管的解剖变异,借助CBCT检查,综合使用手术显微镜、超声及各种辅助器械来定位和治疗变异根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