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救亡

救亡

救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学理论、理论学刊、天津社会科学等; 救亡的相关文献由206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满林、徐峰、刘永春等。

救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100.00%

总计:197篇

救亡—发文趋势图

救亡

-研究学者

  • 姚满林
  • 徐峰
  • 刘永春
  • 吕品
  • 张宪国
  • 张献忠
  • 杨丹丹
  • 杨俊
  • 王亚杰
  • 贾蕊萌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刘汇川
    • 摘要: 陈嘉庚致力于民族救亡与复兴的双重面向,既彼此交织,又相互衔接,统一于他的爱国实践,构成“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现实基础。陈嘉庚投身民族救亡和复兴的实践,在逻辑线索上契合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在方式方法上经历了“复兴-救亡-复兴”的辩证过程,在依靠力量即主体结构上实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历史飞跃,在相互关系上是一个有机整体。
    • 张城
    • 摘要: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已逾百年之际,讨论一个与其紧密相关的主题——启蒙,甚为重要。即使在西方,整个启蒙运动过程本身也极为复杂,内涵亦相当丰富。如何在中国独特的语境下认识启蒙的中国叙事,这本身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迫切的现实任务。要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产生的独特的启蒙运动及其内在价值,就必须对冒以普世价值之名的西方中心主义保持清醒认知,摒弃在启蒙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抽离了具体历史环境的,视自由民主为一种绝对价值的启蒙观影响,进而厘清深受此影响的“救亡压倒启蒙”论断的理论偏见与潜在风险。同时,需进一步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的具体问题与实践条件,在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肩负着反帝反封建双重历史任务的背景下,正确认识中国启蒙运动的社会主义叙事,及其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联,以此为当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主题、时代新任务,提供价值支撑,贡献精神力量。
    • 李晓红; 杨俊芳
    • 摘要: 抗战爆发后,为了配合抗战筹赈活动,马来亚华侨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救亡运动,其中1939年的“马华抗战电影运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运动以支援祖国抗日为出发点兼顾扫除落后电影、崇尚进步抗战电影的任务,实现对马来亚电影市场上中国电影的肃清与整顿.在复杂的政治文化背景交融与助推下,这场电影运动也产生了更为深远的意义:该运动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发展了马华抗战统一战线,该运动确立符合马来亚华侨的抗战电影艺术特征为大众化、战斗性和政治性,华人华侨通过观看中国影片实现启蒙自我,参与救亡祖国.
    • 董卫民
    • 摘要: 九一八事变始,中国进入长达14年的抗战时期,抗御外侮、 救亡图存成为民国以来最大的现代性追求.民国人文地理摄影也在此风雨仓皇之际迅速崛起,庄学本、孙明经通过西部边地人文地理图像,以丰满的边地民族人物形象、丰沛的地理山川物质景观和西部人民坚韧的生存、信仰图景,传达了培育新民族、新国民的国族构想,在救亡话语下,建构起了"国破山河在"的民族主义视觉想象.从媒介史角度,以庄学本、孙明经的人文地理摄影为例,剖析抗战时期摄影图像与救亡话语的动态关系,分析图像文本与民族主义互构,梳理中国视觉民族主义之缘起和流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视角.
    • 陈吉优
    • 摘要: 茅丽瑛(1910—1939),浙江杭州人。茅丽瑛出生于穷苦家庭。6岁时丧父,母女相依为命。母亲在上海启秀女中当勤杂工,她在启秀女中半工半读,各科成绩优秀。毕业后,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只读半年就因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抗战爆发,先后参加战时服务团、救亡长征团等救亡组织,后在上海启秀女中(现十二中学)任教。1933年考入上海海关,当英文打字员。
    • 王亚杰
    • 摘要: 革命是承载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革命内涵在中西语境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认知与理解,但基于不同的时空与实践,它也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阶级”与“民族”为核心的革命内涵的历史性生成;以“改革开放”为内核对革命内涵的现实性转换;“两个伟大革命”的提出对革命内涵的时代性丰富。中国共产党革命内涵的不断丰富既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也得益于对唯物史观一般规律的坚守与应用。
    • 王亚杰
    • 摘要: 革命是承载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革命内涵在中西语境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认知与理解,但基于不同的时空与实践,它也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阶级"与"民族"为核心的革命内涵的历史性生成;以"改革开放"为内核对革命内涵的现实性转换;"两个伟大革命"的提出对革命内涵的时代性丰富.中国共产党革命内涵的不断丰富既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也得益于对唯物史观一般规律的坚守与应用.
    • 秦林芳
    • 摘要: 解放区后期文学中的国民性批判,主要通过揭露落后农民的等级意识、迷信观念、守旧思想、自私心理和看客心态等精神痼疾展开.开展对国民性的批判,是这一时期解放区作家自觉追求、有意作为的结果.它继承和弘扬了“五四”启蒙传统,也响应和贯彻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出的“教育人民”的要求,表现出了以“我们所写的东西”使他们“去掉落后的东西”的努力.这一批判在思想领域展开,固然具有“启蒙”的思想价值;同时,又以其对“救亡”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超越思想领域的政治的和社会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