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形象

政治形象

政治形象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99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党史纵横、前线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武汉大学2014年历史学博士论坛等;政治形象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德君、莊興亮、陈平等。

政治形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2.3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999 占比:97.58%

总计:4098篇

政治形象—发文趋势图

政治形象

-研究学者

  • 秦德君
  • 莊興亮
  • 陈平
  • 上官酒瑞
  •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委员会
  • 仓瑞飞
  • 付友明
  • 任光智
  • 全面
  • 冯俭

政治形象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玉竹
    • 摘要: 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一书最能体现其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从其内容来看,则可以肯定阿尔都塞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是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捍卫者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同时也是一个能够熟练运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并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而非一个纯粹的结构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反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历史文化思潮进程中,不但丰富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内容和研究路径,而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十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捍卫者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政治形象
    • 邓明生; 杨蕊
    • 摘要: 之前人们提及较多的问题是"国家形象"、"城市形象",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省域形象"也是一个独立且无法置换的命题.以内容公信力和传播持久性见长的纪录片文本,作为展现省域形象的重要栽体,对于省域形象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纪录片对湖北省城政治形象的呈现进行的话语分析、效果分析,揭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对湖北省域政治形象的构建.
    • 杨卫华
    • 摘要: 受革命和改良的拘囿,以及孙中山政绩的限度和政治实用主义的诟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传教士对孙中山的伟人叙事多有保留.但到1920年代特别是孙中山去世后,受传教士影响的中国基督徒开始突破其限制,在与国民党塑造的至圣孙中山的互动中,建构孙中山的伟人形象,将其作为建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的一种资源.传教士也渐渐转变,融入伟人叙事,为改善政教关系铺路.不过中外基督徒的孙中山形象建构并非党派建构的被动接受者,在国民党借孙中山建构党派权威之际,他们也充分利用这个公共资源,通过对孙中山符号的创造性诠释,在建构政治孙中山的同时打造宗教孙中山,以各种目的性书写来达到自身的多重政治和宗教目标.他们的孙中山形象与国民党有重叠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错位,呈现出政治话语转化为民间话语的复杂性,是社会群体建构孙中山形象的一个缩影.
    • 周刚志; 费伟兵
    • 摘要: 国家形象立法按其所规范的领域可划分为"国家政治形象立法""国家文化形象立法"和"国家经济形象立法"三种类型.关于国徽、国旗、国歌的立法构成"国家政治形象立法"之主要内容."国家文化形象立法"内含文化遗产立法与文化意象立法.商标立法等知识产权法制构成"国家经济形象立法"之主要内容.当前,世界面临"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股潮流的角力时期,"国家形象"立法不仅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以立法途径促进政治、文化与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举措.
    • 程美东12
    • 摘要: 政党的政治形象是政党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和集中展示,是政党的政治实践内化为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政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形象,他多次提出党的形象问题,“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形象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张馨
    • 摘要: 在全媒体时代下,政治传播已经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成为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存在.作为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形式,微信公众号延续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在政治传播中积极发挥着传播政治信息、设置政治议题、打造亲民政治形象的作用.
    • 许华
    • 摘要: 中俄关系近年来处于不断深化和发展过程中,两国在政府层面保持着高度互信,这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数据显示,目前民众间的文化亲近感与当前政治互信的水平存在差距,与官方提出的“文化融通”“民心融通”的目标也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中国在俄罗斯的国家形象美誉度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促使这种局面形成的因素主要在于中国的经济形象和政治形象带来的威望,而非文化形象的感召.
    • 范立舟
    • 摘要: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就王安石个人政治形象而言,变法开展前,在士林中饱有美誉度,这既是对其学术和政治能力的高度评价与期许,也包括对王安石谦逊、弘毅刚劲、自信至笃、自奉节俭等个人品德的赞誉.变法展开后,王安石的形象却发生极大的改变,以至产生对新政的政治诋毁和对其个人形象的污名化倾向.因王安石品行之洁白,文辞之高妙,思想之精深,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难以被敌对立场全部加以抹杀,因而变法的反对势力就针对其个人形象进行抹黑与诽谤,试图以此来降低王安石对北宋政治的影响力并有效地削减王安石的政治地位.王安石蒙受“污名化”的缘由主要在于他极强的自信力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度自负;北宋政治在“祖宗之法”笼罩下呈现出浓郁的“保守”的氛围,则是王安石蒙受污名的外部缘由.
    • 陈家佑; 洪飏
    • 摘要: 目前,学界多借他人视角探讨拿破仑的人物形象,忽略对其政治形象的探析.从政治角度出发,拿破仑是一位权力欲望极强、善于权变又坚韧自信的杰出的军事家.探究其政治形象,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为人,对法国社会政治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金文斌
    • 摘要: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六篇抗战周年纪念宣言.全面考察、分析这些宣言,可以发现其抗战方针政策是随时势变化而"变",但"不变"的是: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坚信抗战必胜.在这"变"与"不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对自己进行了塑造,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