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权

政权

政权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1083种,包括党课、党政论坛、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政权的相关文献由23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家泉、佚名、汤开建等。

政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7 占比:99.8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0.16%

总计:2472篇

政权—发文趋势图

政权

-研究学者

  • 李家泉
  • 佚名
  • 汤开建
  • 刘建明
  • 史念海
  • 徐善福
  • 雪珥
  • 任武平
  • 何增科
  • 南炳文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吴婷
    • 摘要: 1945年底,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黑龙江省工委在省会所在地北安创办了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学校伴随共和国第一缕冉冉升起的红色曙光,传承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肩负起了为东北全境解放、支援全国解放培养干部的重任,在极其艰苦的办学环境下,为我党在黑龙江省培养了第一批干部。从创建学校到转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期间,共举办培训8期,培养了4000多名党、政、军和文教干部(不包括萌芽学校),其中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培训3000多人,黑龙江省委党校培训1000多人。这些干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地方政权建设和以后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谷宇新; 李洁
    • 摘要: 军队是一个阶级实现革命目标和维护阶级利益的重要支柱。中共对军队和政权的建设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从确立奋斗目标到大革命失败、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城市走向农村、建立地方政权,再由农村走向城市、夺取全国政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始终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加强军队各方面的建设。通过军队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经过不断的实践斗争,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胜利之路。
    • 李国锦; 王子怡; 贺晨亮
    • 摘要: 辽宋金元时期是民族文化交融和渗透异常活跃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服饰交融异常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内民族间服饰排斥及借鉴的穿用现象也具有显著的象征性。针对这一现象,采用以文献资料为主、实物和图像资料的借鉴为辅的研究方法,分析胡汉间服饰的象征属性,它随着服用的场合以及着装人群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服饰既象征着政权,同时也是礼制与人们求新心理的象征。而服饰的象征属性也凸显出服饰交融的过程,它逐渐由排斥走向互鉴,体现出民族融合的图景。
    • 石琳琳
    • 摘要: 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土壤的中国式民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式民主经历了选择、探索和发展的艰辛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将无产阶级民主与革命具体历史阶段的实际相结合,在“争得民主”方面形成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逻辑理路,在“民主建政”方面实现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的工农民主政权—参议会“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进路,使得民主话语在中国革命语境下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民主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累了历史经验,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 马利娟; 贺秋萍; 王健
    • 摘要: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甘边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红色政权在局部地区的执政得到了实现。在陕甘边苏维埃政权建设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始终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走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廉洁奉公。这些革命实践,奠定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不朽地位。
    • 任子玮
    • 摘要: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后认为应该结束“军政”开始“训政”。1928年10月,国民党宣布由“军政”时期转入“训政”时期,公布《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将国家权力分为政权与治权。本文主要就孙中山设想五权宪法以及政权与治权严格分开的理想建国状态与国民党政府训政时期国民党一党独裁之下的五院制及政权与治权实际实施进行探讨。
    • 王华菁
    • 摘要: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钱穆将清代称为"部落政权"。作为一个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政权,清代统治者尤善于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制衡之术,将文化作为政治附属品的宫廷绘画同样如此。文章将以词臣画家蒋廷锡与西洋画师合笔的《御园瑞蔬图》为例,浅述满清政权对中西绘画的态度。
    • 刘丹忱
    • 摘要: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赋予其政权统一和意识形态统一的含义,以解决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合法性及国家文化认同的问题.两汉四百年的空前统一更使大一统思想固化为民族心理,中华各民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董仲舒确立的"大一统"学说为中华民族长期自在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各族人民能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超越既往的历史局限,使多元一体的格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价值追求.在中华多元一体的融汇进程中,各民族间的征伐与战争既是融合的阻力,也是融合的助力,因为他们共同维系着"大一统"政治实体.帝制时代结束后,"王权"不复存在,"大一统"观念去除掉王权内核,经过现代性转化,在现代意义上指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大一统"思想曾经也必将在未来凝聚中华各族文化向心力方面发挥历史性的作用.
    • 付博
    • 摘要: 中国古代人殉制度由来已久,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直至清代康熙时期残忍野蛮的人殉制度被统治者以法律形式强行制止.就在这一制度结束前的一段时间内,人殉制度仍然成为清代初期统治者手中一把坚韧的武器.文章从妻妾殉夫、奴婢殉主两方面介绍清初人殉制度的历史事实和统治者对人殉制度的利用与掩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华仟家福
    • 摘要: 藏文"hor"和"sog po"是跟蒙古关系密切的两个词汇,本文将"hor"和"sog po"相组合的词汇如"hor sde dgu""chen po hor""hor yul""hor sog"等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词汇放置于文献当中阐释各自所蕴含的内容.本文认为"hor"字不是蒙古族名的称谓,而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政权之称谓,"sog po"最初指的是蒙古先民"契苾"人,之后逐渐成为蒙古族的称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