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电特性

放电特性

放电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5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篇、会议论文116篇、专利文献83524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电池、电瓷避雷器等; 相关会议93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放电特性的相关文献由2011位作者贡献,包括方志、李杰、吴彦等。

放电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16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83524 占比:99.39%

总计:84037篇

放电特性—发文趋势图

放电特性

-研究学者

  • 方志
  • 李杰
  • 吴彦
  • 任红霞
  • 何立明
  • 屠彦
  • 蒋兴良
  • 邵涛
  • 刘凯
  • 丁玉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春华; 杨浩然; 李翔宇
    • 摘要: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它的放电特性决定了神经网络的功能。不同的神经元模型具有不同的动力学特性,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放电特性。神经元的量化数学模型,既要包括足够的细节来考虑单神经元的动力学,又要尽量减少模型的复杂性使得模型计算方便,二维Prescott模型为真实性和计算效率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折中。论文用解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部电刺激下神经元二维Prescott模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模型离子通道参数可以复现两类神经元兴奋性。论文还分析了模型的平衡点分布特性,最后得到了模型参数与外部刺激变化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李治一
    • 摘要: 为了在大气压空气环境下生成均匀介质阻挡放电(DBD),提出了一种线-网电极结构。探究了线-网电极结构下电场分布对生成大气压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的影响,分析了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过程,并且以线-网电极为例搭建了基于SIMULINK的DBD仿真模型。研究表明,强电场作用下能够产生初始电子,弱电场作用下能够减缓电子崩发展速度,因此在电子崩发展方向上呈现先大后小的纵向电场分布能够使电子崩均匀发展,有利于避免丝状放电的产生;放电模型可以用来对DBD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 潘惠; 王舸; 杨阳
    • 摘要: 基于同轴传输线结构设计了两种不同喷嘴结构的大气压微波等离子体射流(MW-APPJ)装置,其工作频率2.45 GHz,工作气体为氩气,分别研究了两种不同喷嘴结构对等离子体放电特性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MW-APPJ在气体喷嘴处会产生高强度的电场,经过优化结构,实现在频率2.45 GHz下,喷嘴处的场强满足氩气电离的击穿场强阈值要求。同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对装置的气流分布进行了稳态模拟,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种喷嘴结构下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的基本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喷嘴结构会影响等离子体装置的反射系数随输入功率的变化规律,但并不影响等离子体射流长度随输入功率的变化规律和反射功率随进气流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大气压下,稳态微波等离子体射流呈现出类金属性,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只能在很薄的区域中吸收微波能量,因而造成微波的反射功率较大。
    • 陈亚千; 张炳义; 冯桂宏
    • 摘要: 为探究被动补偿式外转子永磁脉冲发电机(ORPMPCPA)的放电特性,在综合考虑放电过程中被动补偿作用对电枢绕组电感的影响以及机电能量转换造成转速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ORPMPCPA对负载放电的数学模型,对ORPMPCPA放电时的脉冲电流形成过程、能量转化过程以及相关因素对脉冲电流波形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ORPMPCPA能在瞬间将转子内部储存的动能转化为强脉冲电能,且通过改变外电路中触发延迟角、两相绕组组合方式和外接电感数值,实现对脉冲电流波形的灵活调节。通过对比分析样机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的ORPMPCPA放电特性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 邓华宇; 罗日成; 阳冠菲; 冯健; 刘鹏; 闫瑾; 钟焱
    • 摘要: 直流偏置能较好抑制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radio 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RF-CCP)表面充电效应,但仍存在其对RF-CCP放电参量影响规律不明确,电源对参量控制复杂等问题.构建了直流源与射频源的板-板结构RF-CCP仿真模型,在射频源基础上施加负直流源,研究直流偏置对RF-CCP放电特性影响,并比较射频与直流偏置对放电参量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无直流源时,周期平均电子密度N_(e,ave),周期平均电子温度T_(e,ave)均为对称分布,N_(e,ave)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凸函数分布,T_(e,ave)在距极板4 mm以内鞘层区均有陡然上升,极大值出现在距极板1 mm左右处;直流源会使等离子体主体区N_(e,ave)升高并发生偏移,直流源侧N_(e,ave)降低,对侧N_(e,ave)增加,且对侧增加速率较快.直流偏置可改善单侧电子温度与电子通量,但提高电子密度能力弱于射频源.实际工程中,若欲提高单侧电子温度与电子通量,应施加直流源,若提高整体电子密度,应提高射频源功率.
    • 孙安邦; 刘天旭; 叶书荣; 李昊霖
    • 摘要: 介质阻挡放电(DBD)是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一种常见放电方式。本文建立了大气压下氩气DBD的一维PIC/MCC模型,采用了粒子自适应权重(APM)以及基于OpenMPI的并行计算策略,考虑了带电粒子在介质板上的积累以及复合反应。本文针对频率500 kHz,幅值电压3 kV正弦电压激励下放电的时空演化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其汤森放电、辉光放电等阶段中的放电特征,研究了电压幅值、气隙间距、介质板介电常数等参数对放电特性的影响。
    • 付强; 王聪; 王语菲; 常正实
    • 摘要: 火星大气富含CO_(2)(~95%),对其原位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价值.高压放电转化CO_(2)具有绿色环保、可控程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在火星CO_(2)资源原位转化利用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模拟火星低气压条件下CO_(2)氛围,针对kHz交流电压驱动两种典型电极结构(有/无阻挡介质)的放电特性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并辅以数值仿真分析两种电极结构下CO_(2)放电产物及其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引入阻挡介质后,由于介质表面累积电荷和空间电荷畸变电场导致放电从半周期单次放电转变为多脉冲放电,不同放电脉冲对应的放电通道随机产生.主要放电产物中,CO依赖阴极位降区边界处电子与CO_(2)附着分解反应产生,O_(2)大部分产生于瞬时阳极表面或瞬时阳极侧介质表面电子与CO_(2)^(+)复合分解反应.进一步发现,介质引入不改变二者产生位置和主导反应路径,但会降低阴极位降区边界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使CO产量有所减少;并降低放电功率,使到达瞬时阳极表面和瞬时阳极侧介质表面的CO_(2)^(+)产额不足,生成O_(2)减少.
    • 牟洪祥; 李超; 赵乾斌; 张树才; 隋立华
    • 摘要: 电源频率等诸多因素会对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特性产生不同影响。基于平行平板DBD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研究驱动电源频率对DBD等离子体放电模式与特性的影响,进而探究DBD高效降解苯的方法。结果显示,单次脉冲首次击穿电压随频率上升而增加,但变化幅度较小;稳态击穿电压随频率升高而略有下降;外施电压频率较低时,单一脉冲内DBD功率主要受电压影响;外施电压频率大于40 kHz时,DBD功率主要受频率影响较大;电压维持稳定时,DBD放电均匀程度随外施电压频率升高而逐步增加,有助于DBD降解苯更高效进行;苯浓度为1741 mg/m^(3),气量为2 L/min,电源频率大于50 kHz时,DBD降解苯具有更好效果,在污染防控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周洋洋; 申杰飞; 崔行磊; 方志
    • 摘要: 介质阻挡放电(DBD)因其能够在大气压下产生大面积等离子体,在材料改性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获得高活性、可调控、适用于憎水改性的DBD等离子体,本文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憎水性反应媒质,以Ar作为工作气体,采用纳秒脉冲电源激励产生介质阻挡放电。改变电压幅值、重复频率、上升沿时间等激励源参数,通过电学特性、发光特性和光谱特性诊断方式,获得了激励源参数与放电均匀性和粒子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复频率对粒子活性影响最显著,随着重复频率增加,光谱强度显著增大,粒子活性增强,这对于提高憎水改性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此外,增大电压幅值和上升沿时间也可提高粒子活性,但增大电压幅值会导致放电均匀性下降,而上升沿时间超过200 ns会对粒子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 马宏忠; 王立宪; 戴锋
    • 摘要: 针对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内部金属颗粒污染物运动与异常放电引起的绝缘裂化问题,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对金属颗粒运动进行仿真分析,其次搭建GIL金属颗粒运动与放电实验观测平台,通过实验设计与超声间隔频率统计方案对极-地距离变化对金属颗粒运动行为与放电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PRPD放电谱图对单个和多个金属颗粒放电行为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实际工程中抑制金属颗粒运动与异常放电提出理论性建议。结果表明:极-地距离变化会影响金属颗粒在GIL内部的运动和放电特征,在其影响下,金属颗粒放电次数与相位出现“W-M”特征,随着外界电压与金属颗粒数量的增加,金属颗粒的运动频率与放电现象更加剧烈,同时,多个金属颗粒比单个金属颗粒更容易产生放电行为,对GIL内部绝缘性能的危害程度更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