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2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974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中国综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换血疗法的相关文献由911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宁、辛萍、何华云等。

换血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4 占比:8.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4974 占比:91.84%

总计:5416篇

换血疗法—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莉; 夏承亮; 周水梅; 付有荣
    • 摘要: 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产前免疫球蛋白(Ig)G抗体效价监测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意义、Rh-HDN血清学试验及临床换血疗法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产科门诊收治的209例RhD阴性孕妇IgG抗体及同期在该院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及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09例孕妇中IgG-抗A(B)效价>64的有80例,IgG-抗D阳性49例;临床确诊ABO-HDN 39例,全部为O型孕妇,确诊Rh-HDN 7例,O型孕妇1例、A型4例、B型2例;Rh-HDN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为抗D 6例,抗D/抗C 1例;Rh-HDN溶血三项试验全部为强阳性;7例Rh-HDN有4例进行了换血治疗,黄疸及贫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监测和血清学试验对于预防和及时治疗HDN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输液泵外周静脉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防止核黄疸发生的效果显著。
    • 聂雪丽; 柴宝
    • 摘要: 目的探讨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HD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HDN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换血疗法。比较2组症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血生化指标[血清胆红素(TBIL)、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含量]、神经行为能力(NBNA)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均P0.05)。结论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HDN,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BIL水平,提高RBC、Hb含量,快速改善症状,减少神经系统、脑组织损伤,改善预后。
    • 陈娟; 黄蓉; 胡文静
    • 摘要: 目的通过对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及不明原因三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安全换血及后续输血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实施换血治疗的35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三组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各指标差异。结果换血前,Rh血型不合组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不明原因黄疸组;换血后24 h和48 h,Rh血型不合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均高于ABO血型不合组和不明原因黄疸组。不同病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值和血清总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不同,换血后的血红蛋白、总胆红素改善情况也不同。
    • 刘倩; 王笑欢; 郭凯; 牛子健; 宋珊珊; 郭婧; 马曙轩
    • 摘要: 目的 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安全换血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ABO或Rh血型系统溶血病、并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例,分析换血治疗对患儿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40例患儿换血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90.4±17.98μmol/L、18.41±1.038μmol/L和370.4±18.16μmol/L,换血后降至271.6±12.93μmol/L、8.08±0.97μmol/L和255.5±13.4μmol/L(P0.05).患儿换血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糖值分别为(3.1±0.13)×1012/L、114.8±4.66 g/L和3.92±0.19 mmol/L,治疗后升高至(4.58±0.11)×1012/L、137.3±3.18 g/L和8.35±0.59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换血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但易引起部分生化、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的异常变化.术中及术后应严密监测患儿的上述指标变化,确保患儿的换血安全.
    • 谭小林; 程梅
    • 摘要: 目的:分析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5例患儿均使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儿血清白蛋白、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水平、各项心肌酶的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水平〕、血红蛋白(Hb)的水平、红细胞比容(HCT)及红细胞计数(RBC).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这15例患儿治疗后其血清白蛋白、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AST、LDH、CK的水平均更低,P<0.05.接受治疗后,与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比例为2:1的患儿相比,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比例为3:1的患儿其RBC、HCT及Hb的水平均更高,P<0.05.结论: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患儿心肌酶及总胆红素的水平.
    • 吴文静; 李荣; 李亚红; 任艳; 王晓
    • 摘要: 目的:探讨因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新生儿的胆红素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并接受换血治疗的271例新生儿黄疸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胆红素脑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及换血前后肝功等指标.结果:271例病例中病例组90例,对照组181例.胆红素脑病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换血前总胆红素值、换血前间接胆红素值、换血前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总胆红素置换率、换血前伴发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换血前B/A值和伴发败血症是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换血前B/A值和伴发败血症是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尽早给予干预性治疗,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 洪梅
    • 摘要: 中风可导致半身不遂、四肢瘫痪、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英国《自然·通讯》刊登的美国新研究发现,给中风患者输入健康者血液,可保护患者免受中风损伤.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小组利用小鼠完成了中风血液替代法试验。研究人员先抽取中风小鼠部分血液,然后抽取未中风小鼠等量血液并注入中风小鼠体内。观察结果显示,这种血液替代疗法显著改善中风小鼠的预后状况。输血7小时后仍可产生积极影响。
    • 廖建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黄疸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进行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在换血前后的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00例黄疸患儿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比值(RET)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儿换血后,90.0%(90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钙(60例)、高血糖症(62例)、代谢性酸中毒(20例)、血小板减少症(26例)等.结论 换血疗法可很好改善黄疸患儿的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等指标,能换出患儿血液中大量的胆红素,防止患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另外,换血疗法会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换血疗法的实施必须严谨执行,需全面把控患儿的换血指征,严谨检测患儿的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等指标,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 刘娟; 卢秀兰; 朱德胜; 彭小明; 张新萍; 肖政辉
    • 摘要: 目的 了解换血疗法在儿童重症百日咳肺炎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换血疗法的重症百日咳肺炎患儿4例,总结重症百日咳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换血疗法在重症百日咳肺炎中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4例患儿中,3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4例患儿换血前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持续时间长,换血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3例好转患儿,在白细胞计数升高早期或器官功能损伤早期使用换血疗法,对重症百日咳肺炎治疗有效.1例死亡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在换血治疗之前已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虽换血治疗后呼吸功能好转,但其他器官功能仍差,特别是心功能差,最终死亡.结论 重症百日咳肺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在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早期、器官功能损伤早期予以换血治疗,可降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改善预后.
    • 阎秋香
    • 摘要: 目的:研究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12月-2020.10月到本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5例作为观察对象,组内患儿均接受换血治疗方式,对治疗前后患儿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儿胆红素水平173.2±20.2umol/L更优于治疗前281.4±33.5umol/L,p<0.05.结论:运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疗效显著,该治疗方式可运用与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