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捕食螨

捕食螨

捕食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05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国植保导刊、中国果业信息、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1海峡两岸生物防治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等;捕食螨的相关文献由73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学农、王恩东、姜晓环等。

捕食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3.4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6050 占比:96.37%

总计:6278篇

捕食螨—发文趋势图

捕食螨

-研究学者

  • 徐学农
  • 王恩东
  • 姜晓环
  • 王伯明
  • 吕佳乐
  • 张艳璇
  • 康总江
  • 季洁
  • 董杰
  • 乔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佳文
    • 摘要: 针对设施草莓红蜘蛛、蚜虫、蓟马等害虫个体小、隐蔽性强、繁殖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问题,通过人工释放捕食螨、异色瓢虫等生物天敌进行防控,不仅可有效控制虫害,还可显著减少农药使用,保证草莓质量安全,从而达到简便、高效、绿色防控害虫的目标。
    • 符振实; 唐思琼; 苏杰; 陈静; 张建萍
    • 摘要: 为了研究杀虫(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喷雾法检测了丁氟螨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对双尾新小绥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并对三种杀虫(螨)剂的不同施药方式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丁氟螨酯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毒性显著低于土耳其斯坦叶螨,在1000 mg/L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校正死亡率低于15%,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LC50为65.08 mg/L;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对双尾新小绥螨及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性均较弱,在各药剂浓度下其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三种药剂处理后,双尾新小绥螨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降低,寻找效应有所降低,对猎物的处理时间延长;三种药剂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丁氟螨酯。其次,除了释放捕食螨前喷施丁氟螨酯处理,其他处理均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有显著影响;在每种药剂处理下,先释放捕食螨后施药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显著大于先施药后释放捕食螨。因此,丁氟螨酯对双尾新小绥螨的存活及捕食作用影响较小,在田间害螨大发生时可先用该药剂降低基数后,再释放双尾新小绥螨联合防治害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剂量和次数;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防治其他害虫时,可在释放双尾新小绥螨前施用,从而减小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
    • 马巨明; 马兰; 李涛; 张照红; 张洁; 许玲
    • 摘要: 于2021年在昌吉市秋延迟黄瓜日光温室内释放捕食螨,对红蜘蛛开展“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总结介绍了环境消毒、施用基肥培育壮苗、前期管理减轻根系病害、降低虫口基数、释放捕食螨等综合防治措施,为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经验与借鉴。
    • 张妍; 王培; 张友军; 徐宝云; 王少丽
    • 摘要: 蚜虫、粉虱、蓟马和叶螨等是设施蔬菜和瓜类作物生产中的常发性刺吸类害虫,同期同域发生为害,蚜虫、粉虱和蓟马的化学防控常依赖于烟碱类杀虫剂,但此类杀虫剂不能防控叶螨种群.本试验在设施西瓜栽培中,用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进行苗期灌根后,在西瓜生长期内释放智利小植绥螨2次,可显著压低上述刺吸类害虫的田间种群数量,防治效果达78.10%~97.42%,实现协同控制效果.
    • 朱安迪; 苏杰; 陈静; 李海强; 张建萍
    • 摘要: [目的]研究添加人工饲料后不同食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对不同猎物的取食影响,分析人工饲料在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扩繁和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室法观察在有无人工饲料条件下,自然猎物、替代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种群对目标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差异,采用偏好性系数理论公式和影响系数,分析人工饲料与猎物共存时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人工饲料的添加导致双尾新小绥螨的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和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取食率降低;3个种群对自然猎物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选择及取食率无显著影响.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取食率最高可达83.33%,提供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叶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79.33%;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自然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存在时,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63.33%.[结论]人工饲料作为双尾新小绥螨的营养补充添加,并不会影响其对土耳其斯坦的防治效果,实验室饲养中作为营养补充添加,可以降低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消耗.双尾新小绥螨前期的取食经历对其后期的猎物选择及取食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 徐淑华; 李天娇; 王爱珺; 王先青; 张燕燕
    • 摘要: 通过在青海省海东市设施黄瓜上释放胡瓜钝绥螨、斯氏钝绥螨,以施用螺虫乙酯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蓟马和叶螨的防控效果.结果 表明,在蓟马发生初期,释放胡瓜钝绥螨25万头/667m2、斯氏钝绥螨4.4万头/667m2、喷施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 mL/667m2,处理后15 d防效分别为1.10%、2.97%和81.69%,30 d防效分别为54.14%、74.18%和91.20%,45 d的防效分别为94.28%、100%和97.12%.释放捕食螨和喷施螺虫乙酯30 d后调查发现叶螨;释放捕食螨30 d后,叶螨密度均低于1头/叶,释放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45 d后害螨密度分别为16.70头/叶和5.20头/叶;螺虫乙酯防治处理30 d后,叶螨密度为16.60头/叶,45 d后叶螨数量急剧上升,高达125.10头/叶.释放捕食螨见效慢但持效期长,且后期防效好,可在生产中应用.
    • 徐华苹; 贺小勇; 蒋洪丽; 张慧; 雷仲仁; 解海翠; 吴圣勇
    • 摘要: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害螨,为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和捕食螨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的可行性,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GZGY-1-3孢子悬浮液对二斑叶螨的致病力,并用喷施球孢白僵菌16h、24h、36h和48h后的二斑叶螨分别饲喂智利小植绥螨,测定智利小植绥螨连续两代的致死率、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变化.结果表明: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随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此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LT50为5.0d,同时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LC50为1.37X106孢子/mL.智利小植绥螨取食被球孢白僵菌侵染的二斑叶螨后,在F0代中,随喷菌时间的延长,智利小植绥螨的第二若螨、产卵前和世代历期均显著延长,雌成螨的单雌产卵量降低;但F1代中,不同处理间,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证明了对二斑叶螨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在安全期内对智利小植绥螨的亚致死影响较低.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中球孢白僵菌与智利小植绥螨联合防治二斑叶螨提供了理论支撑.
    • 张芳
    • 摘要: 随着气温的较快回升,果蔬等园艺作物微体害虫如红蜘蛛、蚜虫、烟粉虱、蓟马等种群数量上升,危害加重,影响果树、蔬菜和草莓等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人工释放天敌控制害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人工释放捕食螨控制红蜘蛛,释放异色瓢虫控制蚜虫、蓟马、粉虱等效果好、绿色安全。
    • 徐华苹; 贺小勇; 蒋洪丽; 张慧; 雷仲仁; 解海翠; 吴圣勇
    • 摘要: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害螨,为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和捕食螨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的可行性,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GZGY-1-3孢子悬浮液对二斑叶螨的致病力,并用喷施球孢白僵菌16 h、24 h、36 h和48 h后的二斑叶螨分别饲喂智利小植绥螨,测定智利小植绥螨连续两代的致死率、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变化。结果表明: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随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此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LT_(50)为5.0 d,同时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LC_(50)为1.37×10^(6)孢子/mL。智利小植绥螨取食被球孢白僵菌侵染的二斑叶螨后,在F_(0)代中,随喷菌时间的延长,智利小植绥螨的第二若螨、产卵前和世代历期均显著延长,雌成螨的单雌产卵量降低;但F_(1)代中,不同处理间,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证明了对二斑叶螨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在安全期内对智利小植绥螨的亚致死影响较低。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中球孢白僵菌与智利小植绥螨联合防治二斑叶螨提供了理论支撑。
    • 邬劼; 吉沐祥; 王晓琳; 王柏生; 刁春友; 徐炜枫; 秦岭
    • 摘要: 研究3种捕食螨对大棚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在同一大棚不同区段释放3种捕食螨,0、4、12、20d后统计红蜘蛛虫口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结果表明,释放量15万头/667m2、成本为270元/667m2的巴氏新小绥螨,释放20d后,红蜘蛛虫口减退率为94.12%;释放量0.9万头/667m2、成本为360元/667m2的智利小植绥螨,释放20d后,红蜘蛛虫口减退率为93.60%;释放量25万头/667m2、成本为180元/667m2的胡瓜钝绥螨,释放20d后,红蜘蛛虫口减退率为79.48%.综合考虑防效与成本,推荐使用巴氏新小绥螨,其成本最低,防效最好,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