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挟沙力

挟沙力

挟沙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5505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人民长江、人民黄河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九届青年学术交流会、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等;挟沙力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瑞杰、吴腾、吴文勇等。

挟沙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5505 占比:99.88%

总计:85606篇

挟沙力—发文趋势图

挟沙力

-研究学者

  • 李瑞杰
  • 吴腾
  • 吴文勇
  • 张红武
  • 徐峰俊
  • 杨胜发
  • 陈雄波
  • 何用
  • 倪旭
  • 冯兴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超; 于健; 李伟帅; 李全
    • 摘要: 【目的】探究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泥沙淤积特性、影响因素及冲淤平衡的渠道边界和临界水力条件。【方法】对2010-2012年各灌水期总干渠不同监测断面进行水力特性测试,分析泥沙颗粒级配、含沙量、泥沙来源、渠道冲淤时空特征。计算不同流量下各监测断面的水流挟沙力,对比现状渠道和渠道整治后水流挟沙力与实测含沙量大小关系。【结果】(1)造成总干渠淤积的泥沙主要为粒径大于75μm的推移质泥沙,泥沙来源包括水中悬移泥沙和停泵后淤积在取水口周围泥沙。(2)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总干渠上游泵站出水口-东富桥断面之间,各灌水期中夏灌二水淤积最严重。(3)现状渠道在流量小于30 m^(3)/s时水流挟沙力明显小于含沙量,导致总干渠整体处于淤积状态。(4)增大渠道底坡坡降至1/7 000,结合渠道整治与衬砌,可以显著提高水流挟沙力,总干渠多年平均含沙量下不淤临界流量为24 m^(3)/s。【结论】渠道冲淤平衡的临界流量条件为24 m^(3)/s,灌区可根据冲淤平衡矩阵来指导渠道的防淤管理。
    • 宁少雄; 孙耀民; 吴文勇; 肖娟; 赵永安; 赵志华
    • 摘要: 为了探究引黄灌溉枢纽挟沙水流沿程含沙量变化规律和悬移质泥沙的垂向分布规律,推求首部枢纽有害泥沙悬浮的临界不淤流速,阐明减少有害泥沙引入的措施与方法,以提高输配水利用效率.以山西尊村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一级站首部枢纽2019年5—7月取黄河水样及工况、断面流速、水深、水面宽度数据监测,分析了泥沙含量、沉起流速,采用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仪器处理分析了粒径级配,修正了适用于尊村灌区首部枢纽的挟沙力、扬动流速公式.结果表明:干渠黄河水泥沙含量与来水工况呈正相关;尊村灌区所引黄河泥沙粒径以0.006~0.200 mm为主;尊村灌区淤积与黄河口流速及粒径大小密切相关.建议增长泵前黄河口输水距离,流速控制在0.30 m/s左右,同时对引水口清淤;干渠以大于2.06 m/s流速定时冲刷.实际运行中单机组工况应控制在7.50 m^(3)/s左右以减少有害泥沙引入,干渠流速控制在0.42 m/s左右,输配水效率最高.
    • 舒伟鹏
    • 摘要: 以江西省崇仁县宝水渠灌区为例,基于所收集到的灌区运行资料,对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及渠道断面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干渠不同渠段引水特征及泥沙长距离输送特性进行了分析;依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得出了输沙渠道不同渠段水深、河宽、流速、水力半径、流量等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灌区不同区段水流挟沙力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宝水渠灌区设计流量下输沙渠道沿程输沙能力比较均匀一致,仅部分区段水流挟沙力稍弱,这与渠道运行实际基本吻合。
    • 陈雄波; 龚钰婷; 王俊昀
    • 摘要: 为了改进多泥沙河流数学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根据流变方程中宾汉剪应力的不同,进行了高、低含沙水流的区分,并论证了对高含沙洪水采用流场与沙场耦合求解的必要性;其次,根据多家挟沙力公式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表明窦国仁公式能同时适合高、低含沙水流情况,并实现了该公式在数模计算中的嵌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沙数学模型软件开发,通过方案管理、动态演示将计算结果直观地向用户展示,方便了非泥沙专业人员的使用;最后,以花园口附近黄河河道内实际发生的"96?8"洪水为例,进行了水流流场计算,检验了软件的适用性.
    • 晏自立; 徐元; 李丹勋
    • 摘要: 对于山区河流低坝而言,平时淤积在坝前的推移质粗沙可能会在洪水期集中翻越坝顶,形成高强度输沙。本文开展水槽试验,研究推移质粗沙自上游起动、推进、再翻越坝顶后向下游输移的过程,分析了输沙参数的变化特性及数理规律,描述了翻坝输沙模式及运动特征,揭示了输沙规律与河床形态之间的自然联系。取得如下认识:①输沙量随时间大致以幂函数规律增长。②低坝附近区域河床形态终将趋于稳定,上游和下游均形成相对稳定的曲面斜坡淤积体。③在不同的水流强度下推移质翻坝输移模式存在差异。对于一般水流强度工况,上游淤积体曲面斜坡表面泥沙颗粒以滚动或滑动模式起动,推移至接近坝顶位置时再跃移翻坝,后向下游输移;对于更高水流强度工况,后期的翻坝输沙模式可能发生显著转变,周期性边壁漩涡成为翻坝输沙的主要动力来源。
    • 李晓梦; 尹飞翔; 刘明; 左卫广
    • 摘要: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极细颗粒泥沙对浑水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输沙平衡的浑水水流中加入极细沙,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流的输沙能力.但是随着流量的增加,单位极细沙含量提高的浑水输沙能力是递减的.最后,比较了实验值与各挟沙力公式计算结果,并对极细沙提高水流输沙能力进行了解释.
    • 赵志华; 吴文勇; 王佳盛; 赵永安
    • 摘要: 【目的】探索灌渠泥沙迁移特性及泥沙级配的沿程变化规律,找出减少渠道泥沙淤积的方法,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方法】通过对尊村灌区典型干渠高含沙水流实时监测采样,分析了悬移质泥沙沿程含沙量变化及级配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带入4个典型挟沙力公式,筛选出适合尊村灌区的挟沙力公式,进一步改进得到尊村灌区渠道挟沙力计算公式.同时,通过一干渠改造段实测数据,推求出一干渠冲淤平衡比降计算公式。【结果】不同粒径泥沙的输移特性不同,总干渠悬移质含沙量随来水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渠道淤积主要与粉粒和砂粒量有关,其中砂粒对来水含沙量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敏感,而黏粒更多的被水流带走,渠道由非平衡输沙经冲刷、淤积达到冲淤平衡输沙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沉沙池能有效地减小引水中砂粒量。二干渠末清淤修缮段依旧存在泥沙淤积问题,一干渠剩余未改造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增大比降。【结论】含沙量在2 kg/m^3内时,一级站来水量在8 m^3/s左右,渠道基本实现冲淤平衡。
    • 魏杨; 欧阳前超; 周霞; 张超波
    • 摘要: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sediment situation of Zuncun Yellow River diversion irrigated area channel.[Method]The water flow sediment-carrying capacity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Zuncun Yellow River diversion irrigated area channel were analyzed.[Result] The water flow sediment-carrying capacity of Zuncun Yellow River diversion irrigated area channel at summer irrigation stage was larger than that at spring irrigation stage,and the change trend of water flow sediment-carrying capacity of observation section at different irrigation stages was basically unanimous.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ediment-carrying capacity of Zuncun Yellow River diversion irrigated area channel were flow, sediment concentration, etc..[Conclusion]The resul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alleviating channel siltation problem.%[目的]掌握尊村引黄灌区渠道的冲淤情况.[方法]以尊村引黄灌区二干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渠道的挟沙力及影响因素.[结果]渠道夏灌时挟沙力要比春灌时大,不同灌溉期观测断面挟沙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影响渠道挟沙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流量、来沙含量等.[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决渠道淤积问题提供了参考.
    • 周祥
    • 摘要: 基于大丰港附近海域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5种挟沙力关系式在大丰港附近海域进行应用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系数法和偏离系数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口水流挟沙力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大丰港海域的水流挟沙情况,并拟合得到适用于大丰港海域的挟沙力关系式,将该公式应用于大丰港实际围垦工程中,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围垦后垦区海域年冲淤变化趋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表明该公式在大丰港海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Based on the measured hydrologic and sediment data in Dafeng Port area,we take five widely used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formulas to caculate in this area.On this basis,we choose the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and dev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to mak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alculation resul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uarine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formula in Dafeng Port area can reflec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fit for Dafeng Port area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formula.These formulas a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sediment change trend after reclamation in the Dafeng Port reclamation project.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ith the calculated ones.The empirical relation in Dafeng Port area has good applicability.
    • 甘申东; 余艳鸽; 韩铠御
    • 摘要: 淤泥质海岸波、流共存时悬移质挟沙力的确定,对于利用泥沙数学模型来模拟海岸泥沙运动和海床冲淤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Bagnold的悬浮功理论和Bijker的波、流共存时床面剪切应力,从能量平衡角度出发,建立了新的波、流共存时水体挟沙力公式.利用2009年8—11月连云港徐圩海域波浪潮流泥沙短期连续观测资料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率定,并验证所建立的公式.结果表明,建立的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程度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