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熟制

三熟制

三熟制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86969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农业现代化研究、耕作与栽培、中国稻米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南方水稻土耕作、管理讨论会等;三熟制的相关文献由67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璜、郑华斌、傅志强等。

三熟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6969 占比:99.93%

总计:487291篇

三熟制—发文趋势图

三熟制

-研究学者

  • 黄璜
  • 郑华斌
  • 傅志强
  • 廖晓兰
  • 陈灿
  • 肖国滨
  • 李亚贞
  • 郑伟
  • 吕伟生
  • 肖小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宇飞; 方希林; 刘玉喜; 刘鹏; 杨文菊; 王悦; 陈光辉
    • 摘要: 三熟制模式下南方双季稻茬口衔接季节紧张是协调双季稻周年增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前人在三熟制模式下水稻品种搭配以及肥料利用率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三熟制模式下南方双季早稻产量及其养分积累分配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比较南方双季早稻养分积累分配特征,本文以15个水稻早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秧苗素质、基本苗及分蘖动态、经济性状、营养元素积累及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秧苗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株两优819’的叶龄、苗高、百株鲜重等多项指标优于其他品种,秧苗素质表现佳。分蘖动态调查表明不同品种达到分蘖峰值的时间不同,其中以‘株两优929’的高峰苗最大,1 hm^(2)达616.65万茎蘖数,‘株两优929’与‘中早39’高峰苗差异最为显著,‘株两优929’较‘中早39’显著增加33.62%。氮、磷、钾总养分的积累方面,‘株两优929’和‘陵两优942’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311.88 kg/hm^(2)和376.35 kg/hm^(2)。‘陵两优942’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2028.09 kg/hm^(2)。‘株两优929’的实际产量最高,为7873.01 kg/hm^(2)。成熟期水稻品种养分积累量与子粒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氮、磷积累与有效穗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r=0.50^(*)),株高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结实率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通过关联度分析表明,‘陵两优942’和‘株两优929’的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本研究对南方多熟制稻区早稻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 倪日群; 蔡康锋; 岳文浩; 巫小建; 汪军妹
    • 摘要: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麦-稻-稻”周年粮食三熟制生产的大麦品种,本研究对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7个大麦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种植经济效益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32~136 d,均未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浙皮14号产量位居第一,为3787.2 kg·hm^(-2),比对照增产127.2 kg·hm^(-2);浙皮15号产量其次,为3709.2 kg·hm^(-2),比对照增产49.2 kg·hm^(-2);浙皮14号和浙皮15号种植效益分别为3825和3681元·hm^(-2),均高于对照浙啤33。浙皮14号和浙皮15号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麦-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 李韵; 李诚永; 李正泉; 袁敏良; 徐南昌; 王宏航
    • 摘要: 为摸清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的适宜播种期,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设置中早39、甬籼152个品种,播种期为副区,设置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3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生育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显著影响,对生育期有明显影响;两因子互作处理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有效穗数逐渐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先增加后降低,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播种到齐穗天数缩短,齐穗至成熟天数变长,最终造成全生育期缩短,理论产量和实割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中早39较甬籼15生育期长、丰产性好。综上所述,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为了获得稳产、高产,播种期以4月20日为宜,品种选择以中早39为宜。
    • 李亚贞; 肖富良; 韩德鹏; 戴熙燕; 刘开基; 王瑞平; 陈明; 余跑兰; 肖国滨
    • 摘要: 为探讨马铃薯-中稻-再生稻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选用裸地(M1)、稻草包芯覆盖(M2)、黑色地膜覆盖(M3)、稻草包芯+黑色地膜覆盖(M4)4种覆盖方式,以4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出苗时间及出苗率、大中薯率、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M4处理的出苗率最高,分别比M3、M2和M1处理提高了1.62%、2.65%、7.71%.马铃薯的株高、主茎数、大中薯率和产量均表现出M4>M3>M2>M1.而不同品种的产量则以兴佳2号最高,分别比华薯2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提高了90.86%、98.70%、103.17%.同时,M4处理下兴佳2号的产量分别比M3、M2和M1处理增加了17.32%、30.70%和43.17%,产投比则分别提高了13.14%、22.22%、41.43%.方差分析表明,品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覆盖方式对出苗率影响最大.因此,稻草包芯+黑色地膜覆盖技术可改善马铃薯大中薯率,能显著增产增收,是江西三熟制地区的高效栽培模式.
    • 钱银飞; 邱才飞; 姚易根; 裴润根; 刘根如; 杨文孙; 彭春瑞
    • 摘要: [目的]筛选出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稻品种的简易判断方法.[方法]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生育期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15个早稻品种,进行施氮(N1)和不施氮(N0)处理.研究不同早稻品种的氮素表观吸收率(REN),并以欧式距离长短进行聚类,分成3种氮效率类型,并逆向溯源出3种氮效率类型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形成、茎蘖成穗、氮素吸收利用等方面的表现特征.从而总结分析出氮高效早稻品种的一些简易判断的特征.[结果]15个早稻品种按REN不同分成高、中、低3种类型,不同氮效率品种存在显著差异.N1处理下成熟期早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和变异系数基本表现大于N0处理.因此,以N1处理下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作为不同氮效率品种的鉴别标准.N1处理下,氮高效品种比其他2种类型的品种产量高、穗数多、成熟期剑叶SPAD值高、千粒质量大、高峰苗期3叶以上高效分蘖比例大、成穗率高、氮素积累量、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均较高.[结论]在正常施氮水平下,成熟期剑叶高SPAD值、多穗、高成穗率、高千粒质量、高产量等可以作为简易判断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稻品种的指标.
    • 胡宇倩; 张振华; 熊廷浩; 资涛; 张嫒; 宋海星
    • 摘要: [目的]研究稻-稻-油三熟制早熟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特征,分析其与常规熟期油菜品种的差异,为南方三熟区早熟油菜生产中科学借鉴已有的常规熟期油菜施肥技术和理论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冬季至2019年春季,在湖南省衡阳市布置为期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供试品种为早熟品种湘油420和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从播种45~50天后开始,每隔15天左右取样测定两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N)、磷(P)、钾(K)、硼(B)、镁(Mg)元素的吸收特征,并在收获期测产.[结果]早熟品种的干物质、K和Mg的积累量低于常规熟期品种,两年平均分别低11.2%、6.3%和11.0%,但其收获指数、籽粒产量以及N、P、B素积累量高于常规熟期品种,两年平均分别高4.4%、8.2%、22.2%、10.0%和22.7%.早熟品种干物质和磷素净增量在角果发育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开花期最大,在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角果发育期早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分别为6492和3559 kg/hm2,分别占总积累量的52.3%和35.8%,开花期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分别为4975和4867 kg/hm2,分别占总积累量的37.1%和41.8%;角果发育期早熟品种磷素净增量分别为15.0和12.0 kg/hm2,分别占总磷积累量的47.5%和31.7%,开花期常规熟期品种磷素净增量分别为12.1和16.8 kg/hm2,分别占总磷积累量的44.1%和46.1%.氮素净增量早熟品种为开花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为苗期最大,开花期早熟品种氮素净增量分别为62.8和46.2 kg/hm2,分别占总氮积累量的46.8%和41.9%,苗期常规熟期品种氮素净增量分别为53.0和51.5 kg/hm2,分别占总氮积累量的48.6%和56.7%.最大钾素净增量早熟品种和常规熟期品种均在开花期,但钾素净增量的次高期早熟品种为角果发育期或蕾薹期,常规熟期品种为苗期,早熟品种最大钾素净增量分别为120.6和172.1 kg/hm2,分别占总钾积累量的39.9%和66.8%,常规熟期品种最大钾素净增量分别为105.8和145.0 kg/hm2,分别占总钾积累量的32.8%和52.7%,该期K素净增量占比早熟品种高于常规熟期品种.B和Mg素净增量最高时期2017—2018年度为早熟品种在角果发育期,常规熟期品种在开花期,而2018—2019年度两品种均在开花期,但该年度B素净增量次高时期早熟品种(角果发育期)仍滞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蕾薹期);B素净增量最高时期的占比早熟品种分别为47.5%和58.4%,常规熟期品种分别为64.3%和54.9%,对应的净增量早熟品种分别为237.9和249.7 g/hm2,常规熟期品种分别为260.1和193.6 g/hm2;Mg素净增量最高时期的占比早熟品种分别为39.4%和39.5%,常规熟期品种分别为37.7%和37.0%,对应的净增量早熟品种分别为6.2和3.4 kg/hm2,常规熟期品种分别为6.4和3.8 kg/hm2.[结论]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主要集中在苗期到开花期,而早熟品种在开花期到角果发育期,明显迟于常规熟期品种,其中延迟最明显的是氮素养分吸收.因此,在生产中早熟品种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均应更加注意满足开花期至角果发育期的养分需求.
    • 周海波; 付江凡; 王长松
    • 摘要: 基于江西省水田不同种植模式视角,从双季稻田三熟制不同的种植模式入手,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考虑,利用田间试验数据,采用群决策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出各种植模式综合效益优劣.结果表明,绿肥—稻—稻、薯—稻—稻的种植模式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生态效益,薯—稻—稻、油菜—稻—稻的种植模式表现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就综合效益而言,绿肥—稻—稻和薯—稻—稻的种植模式优于其他模式.
    • 郑伟; 吴昌强; 胡秋萍; 肖国滨; 陈明; 吕伟生; 应国勇; 王瑞平; 吴艳; 肖富良; 张绍文; 刘开基
    • 摘要: 为筛选适合江西省油稻稻三熟制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引进阳光131、川油1号等15个双低油莱新品种,对其早熟性、抗性、产量和日均产量等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从早熟性来看,川油1号、川油3号、阳光131及沣油320熟期较早,赣两优5号和赣油杂9号熟期偏晚;从抗性来看,阳光131、中油杂24、圣光127、黔油早2号、丰油730、沣油847及赣油杂8号7个品种抗性能力较强;从产量和日均产量来看,阳光131、中油杂24、庆油1号、圣光127、黔油早2号、浔油9号、丰油730、沣油847、沣油320和赣油杂8号10个品种较高;通过对15个油菜新品种综合性状的考察,阳光131、中油杂24、圣光127、黔油早2号、丰油730、沣油847及赣油杂8号等品种抗倒性和抗菌核病强,产量及日均产量高,熟期适宜,适合在江西省作为油稻稻三熟栽油菜品种推广种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