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打叶复烤

打叶复烤

打叶复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5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9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99738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科技风、作物研究、安徽农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山东省烟草学会2014年会、中国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等;打叶复烤的相关文献由1622位作者贡献,包括雷应波、吴明辉、李一辉等。

打叶复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9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9738 占比:99.58%

总计:100155篇

打叶复烤—发文趋势图

打叶复烤

-研究学者

  • 雷应波
  • 吴明辉
  • 李一辉
  • 卢敏瑞
  • 徐其敏
  • 刘向真
  • 王芳
  • 刘茂林
  • 卢幼祥
  • 杨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包秀萍; 王超; 刘煜宇; 李河霖; 朴永革; 李锋
    • 摘要: 【目的】明确高、中、低打叶复烤工艺强度对上部烟叶模块的品质影响。【方法】开展不同工艺强度的打叶复试验,研究烟叶在18个月的自然醇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并验证其在卷烟叶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低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7.0%、二润水分17.5%、复烤二区温度78°C)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有效保持了烟叶高浓度、高香气的特点。低强度加工工艺下,总糖含量20.6%(对照样19%)、挥发性有机酸总量119.25μg/g(对照样114.03μg/g)、致香成分总量248.196μg/g(对照样226.672μg/g)、酮类91.802μg/g(对照样87.630μg/g)、醇类35.781μg/g(对照样27.524μg/g)、酯类98.174μg/g(对照样92.469μg/g)、新植二烯624.892μg/g(对照样542.931μg/g)等指标均较对照样高;以2.5%的低强度打叶复烤工艺处理的烟叶替换某叶组配方中的原级模块,感官评吸分数提高0.79分,主要体现在香气、杂气和余味方面的改善。高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8.0%、二润水分18.5%、复烤二区温度88°C)不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其润叶强度和高温复烤会导致烟草本香损失,枯焦杂气重。挥发性有机酸总量103.75μg/g(对照样114.03μg/g)、致香成分的酮类82.421μg/g(对照样87.630μg/g)、新植二烯485.960μg/g(对照样542.931μg/g)等指标均较对照样低。以2.5%高强度打叶复烤工艺处理的烟叶替换某叶组配方中的原级模块,感官评吸分数降低0.26分,主要是香气和余味带来的负面作用。【结论】针对高等级烟叶,适宜用低强度工艺进行打叶复烤,可有效保持烟草本香。
    • 白寅良; 王翔飞; 雷翔; 夏峰; 陆光钰
    • 摘要: 通过对润叶、打叶、回梗系统参数调整、新型异形筛应用进行研究,结合叶片结构、烟梗结构检测结果,得出一套提升打叶复烤成品长梗率的关键参数模型,有效提高烟叶来料与设备工艺参数的匹配性,有利于提高打叶风分后的叶片和烟梗质量,提升成品长梗率,为复烤设备的调试和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 王一夫; 王涛; 周鹏飞
    • 摘要: 流量稳定是打叶复烤成品烟工艺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现代打叶复烤工业针对质量流量控制的方案多采用以经典PID控制为核心的改进方法,而PID控制方法自身存在的超调和滞后特性难以规避。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互联网概念的深度展开,数据带来的价值日益显著,数据分析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根据打叶复烤质量流量控制情景,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流量控制方案,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即便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方法仍能实时快速地对系统进行流量调节且保证较高的准确度,也为流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 景联鹏; 顾丽莉; 唐徐禹; 李增良; 姚雯; 彭健; 朱毓航; 李瑞东; 尚关兰
    • 摘要: 在烟叶复烤过程中,有大量的高温高湿废气从烤片机中排出,废气成分复杂,且有毒有害,通常经净化达标后直接排放至大气环境中,但废气中的有效成分(烟碱、新植二烯、酮类和醇类等)和热能还可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本文综述了打叶复烤加工过程中烟叶排出废气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废气的成分分析、净化以及资源化利用,并结合本课题组对烟叶复烤过程中排出废气的研究结果,以期为烟叶复烤工艺的优化及废湿气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参考。
    • 陈芊如; 余佳敏; 胡希好; 苟春苗; 丁蓬勃; 荆常亮; 杨英杰; 李斌; 李义强
    • 摘要: 为控制烟叶中多菌灵农药残留,利用降解酶基因质粒载体克隆技术,合成构建了对多菌灵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MBC2019,并进一步筛选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和最佳浓度,研究了降解菌在烟叶种植、烘烤和打叶复烤阶段对烟叶多菌灵农药残留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降解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8°C,最适培养pH为7.0,最优接种浓度为3.00%。种植阶段,喷施多菌灵和降解菌后3~7 d,未喷施降解菌烟叶中农药残留降解速度快于降解菌处理,14 d后降解菌的促进效果开始显现,未使用降解菌的降解率为96.55%,使用降解菌的降解率提高到99.58%;在烘烤和打叶复烤阶段,未使用降解菌的烟叶中多菌灵降解较慢,120 h降解率为8.07%和8.05%,喷施降解菌后,同期降解率分别达到77.97%和45.08%。因此该降解菌可用于烟叶种植,特别是烘烤和打叶复烤等阶段的多菌灵农药残留降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发勇; 吴涛; 汪显国; 时敬; 潘志玲; 胡春华; 黄浩; 王家俊
    • 摘要: 【目的】降低复烤烟片化学成分变异系数,达到打叶复烤均匀性生产的目的,【方法】选用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配方的烟叶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的仓库堆码控制方式及算法出库搭配的组合方法,设计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应用重量配比算法,仅完成配方混配,复烤烟片烟碱变异系数≥7.58%,降幅≥50.99%,糖碱比变异系数≥11.01%,降幅≥50.36%;工商交接时测定烟碱,应用“重量+烟碱”进行搭配出料混配,复烤烟片烟碱变异系数≥5.0%,降幅≥68.72%,糖碱比变异系数≥7.83%,降幅≥57.07%;工商交接时测定烟碱,按烟碱高、中、低分类入库堆码,再按照“重量+烟碱”算法搭配出库,复烤烟片烟碱变异系数≤3.51%,降幅≥80.76%,糖碱比变异系数≤6.10%,降幅≥77.80%。【结论】工商交接时测定烟碱,按烟碱高、中、低分类入库堆码,再按照“重量+烟碱”算法搭配出库,复烤烟片烟碱控制在≤3.5%范围内。该方法对总糖、还原糖、总糖/烟碱、还原糖/烟碱的变异系数同具调控作用。
    • 王戈; 徐玮杰; 尹旭; 刘威; 张鑫; 沈晗; 徐其敏; 杨凯
    • 摘要: 为探索打叶复烤过程中均质化加工调控策略,采用把选和片选两种分选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化学成分均匀性的配方原料,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均质化调控效果综合评价指标,对比了烟碱、颜色、光谱3种调控模式下的均质化调控效果。结果表明:①片选方式获得的配方原料均匀性明显优于把选方式。②调控模式对参评指标均匀性控制具有选择性,颜色调控模式能极显著提高成品片烟颜色均匀性。③配方原料均匀性较差时,调控策略宜选择涵盖多维度均质化信息的颜色或光谱调控因子;反之,选择烟碱调控因子即可获得较理想的综合均质化调控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水平提供支持。
    • 杨家琪; 何晓健; 潘志玲; 郭宇锋; 何锦; 刘跃荣; 张晓皎; 王发勇
    • 摘要: 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是保障“卷烟质量上水平”的重要措施。从成品片烟烟碱变异系数、水分变异系数、叶片结构、非烟物质控制及装箱密度的有效控制方法的角度,综述了烟草行业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对核心指标的控制现状,并对进一步提升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水平进行了展望。
    • 王戈; 万明宇; 刘威; 徐玮杰; 陈康康; 陈斌; 丁冉; 徐其敏; 杨凯
    • 摘要: 为了探索不同尺寸片烟在各级打叶风分单元中的分布和品质变化规律,以2021年四川C2F初烤原烟为研究对象,对各级打叶风分单元的片烟流量和片烟结构差异以及不同尺寸片烟的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借助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对不同尺寸片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随打叶单元级数的增加,片烟流量和尺寸逐级降低,碎片和小片更容易在各级打叶单元的第一级风分口处分离;②碎片的化学成分可用性明显小于大、中和小片,随着打叶级数的增加碎片的化学成分可用性逐级提高,而大、中片无显著变化;③不同尺寸片烟的感官品质随打叶级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大片和中片的感官品质最优点出现在二级打叶单元,小片和碎片则分别出现在三级和四级打叶单元。该研究结果可为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片烟的精细化分类和差异化调配等工业应用提供支持。
    • 郭霄汉; 唐朝华; 陈壮宇; 谢博文; 刘国盛
    • 摘要: 提升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与烟叶的均质性,是复烤行业的重点所在。根据打叶复烤工艺规范,优选了影响打叶复烤生产过程质量的3大类共1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经验,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了生产中各指标的权重值,用于评估实际生产质量,进而查找过程质量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调节对应环节的参数,提高生产的工艺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