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意识形态话语权

意识形态话语权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专利文献13231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宁夏党校学报等;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昕、刘国普、施一峰等。

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1.57%

专利文献>

论文:13231 占比:98.43%

总计:13442篇

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文趋势图

意识形态话语权

-研究学者

  • 杨昕
  • 刘国普
  • 施一峰
  • 朱文婷
  • 焦卫云
  • 付永玲
  • 何建春
  • 侯惠勤
  • 原野
  • 司慧颖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翔; 章欣
    • 摘要: 自媒体具有一对多的广泛性和一对一的特殊性。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话语权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辅导员必须要立足于新问题、新形势,主动提高自身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能力水平。基于当前形势,提出从树立职务话语意识、提升话语实践能力、创新话语理论方法、建立科学配套机制等方面逐渐提升辅导员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能力水平。
    • 种鹃; 喻秋雪
    • 摘要: 建党精神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内涵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两者之间又密切关联。一方面,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巨大挑战对建党精神的弘扬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建党精神的弘扬有益于抵抗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的挑战。当前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引发的负面效应、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媒体的冲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偏差给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可以通过弘扬建党精神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具体来说,要注重建党精神的大众化诠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以及重视建党精神的网络宣传教育。
    • 张森盛
    • 摘要: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党和国家历来极其重视的工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并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党内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遭到挑战,国内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面临的考验,国际上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感召力面对的挑战。对此必须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体系以及完善保障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制度建设。
    • 杜晓燕
    • 摘要: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其外在呈现形式,发挥着价值引领、政治保障、社会整合和形象塑造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从话语领导权、话语主体队伍、话语内容体系和话语传播载体四个着力点来协同提升,惟此才能更好地为第二个百年征程提供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 潘同人
    •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域正在形成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再集中”机制,疫情期间出现的“思政大课”是这种机制实际运行的典型表征之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再集中”机制包含话语引领权、话语建构权、话语传播权和话语普及权等维度的“再集中”,分别由行政力量、专业力量、传媒力量和教育力量所主导,承担着议程设定、话语再造、技术治理和政治动员等功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再集中”,意味着不同话语主体言说语境的统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传播的“再中心化”,以及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创新的纵向垂直扩散。今后,应当从优化意识形态治理体系角度健全和完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再集中”机制。
    • 钱东晓
    • 摘要: 通过考察我们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不同历史时期内特征和地位的动态嬗变,梳理和凝练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内在逻辑,为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在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要筑牢中国特色和制度基础,笃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价值追求。在理论建设上,要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与中国优秀文化话语表达的有机融合,创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基础性论断,坚守话语权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实践路径上,要厚植和开发话语权建设的文化基因和血脉情怀,凝聚话语权建设的多种力量来源。
    • 李月; 闫佼丽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经验表明,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是权力关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帝国主义论、国民党法西斯主义论以及中间力量幻想主张等复杂意识形态话语背景下,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题和话语内容,通过隐蔽性和渗透性的话语构建策略,向民众迂回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应借鉴延安时期的宝贵经验,继续在国家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个体层面重视情感融合和多元传播渠道的运用。
    • 皇甫闪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是包含着话语生产、话语说理、话语认同、话语评价在内的系统的过程,各个环节紧密联系。遵从这一逻辑,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需着重把握话语生产的科学性之维,即树立话语生产者的权威性和提升话语内容的质量;话语说理的有效性之维,即以理论之理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以事实说理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以媒介传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话语认同的彻底性之维,即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以实现情感认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以实现利益认同;话语评价的真实性之维,即提升主体的话语评价能力,科学设置话语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意识形态话语评价反馈机制。
    • 史澎海; 谢培
    • 摘要: 冷战爆发后,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美苏冷战的目标之一,而宣传战则是双方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为了有效开展对外宣传战,美苏双方先后创建了专门机构来负责策划、实施、协调和评估对外宣传战,向对方阵营发起了宣传攻势,试图以此击垮对方,赢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美苏双方代表的是两大不同阵营,由于各自的对外宣传战略目标及对外宣传战机制的差异,使得双方的效果大相径庭,导致双方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不尽相同。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借助近年来解密的档案资料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冷战初期美苏双方对外宣传战进行探讨,可以从宣传战视角洞察美国逐渐赢得意识形态话语权并最终取得冷战胜利的原因,对目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和面临的国际话语形势具有借鉴和启示。
    • 阮博; 史雨婷
    • 摘要: 智能时代的来临,重构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给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传播和治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智能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构面临着西方国家依靠智能技术霸权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资本运作逻辑的人工智能侵入、智能算法推荐衍生的“信息茧房”泛化、智能传播样式带来的受众接受偏好转变等风险挑战。应对这些风险挑战,需要从加强话语阵地、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形式建设多角度综合施策,通过净化智能时代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环境、锻造与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提升智能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能力、优化智能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建构起有针对性的应对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