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境预防

情境预防

情境预防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专利文献3762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犯罪研究、法制与社会等; 情境预防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江耀炜、余频等。

情境预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7625 占比:99.75%

总计:37719篇

情境预防—发文趋势图

情境预防

-研究学者

  • 刘涛
  • 江耀炜
  • 余频
  • 匡婧
  • 姚兵
  • 姜瀛
  • 姜超
  • 庄劲
  • 廖万里
  • 朱兵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梓蓼
    • 摘要: 高校学生代写、买卖论文问题已经相当严峻,依据犯罪学思维范式,此类行为属于越轨行为,结合犯罪预防理论,能够实现事前的积极预防。当前我国并未将代写、买卖论文纳入刑法规制的框架内,如若构建刑罚预防体系,需要设置一套新的罪刑标准,其可行性、合理性均有待商榷。作为“治标”之方,通过提升风险、增大难度、降低收益等制度的设计,可以建立代写、买卖论文行为情境预防防控体系。作为“治本”之策,通过不同渠道社会道德控制,形成以高校为主体、多方融合参与的社会预防体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观,从意识维度彻底根治学术不端行为。由此,形成以情境预防为基础、社会预防为支撑的防控机制,实现“标本兼治”。
    • 崔仕绣; 王付宝
    • 摘要: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刑法的功能定位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社会治理对刑法规范的需求与日俱增已无争议。刑法作为社会治理手段的特征逐日凸显,因此需要在社会治理的整体视角下来检讨与反思刑法本身的制度性转型。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对刑法进行规范供给,需要思考的是以什么方式甄别真正的刑法规范需求,进而评价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效果与效益。《刑法修正案(十一)》以立法的方式进行了刑法规范供给的扩充,其中不乏争议点,对此有必要以社会治理为视角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检视。同时以体系性、类型化水平等为角度对其进行规范供给水平的评价,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语境下刑法的应然定位。
    • 许梓蓼
    • 摘要: 预防农村基层腐败犯罪是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情境预防理论强调从犯罪行为面临的“情境”入手来预防犯罪,其预判力足、针对性强、性价比高。在农村基层腐败犯罪防控实践中引入这一理论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诱使农村扶贫腐败犯罪发生的情境因素不难发现,引入情境预防理论具有可行性。从犯罪人理性犯罪决策的初始、习惯和中止犯罪三个阶段出发,运用情境预防理论提供的技术路径,结合农村基层腐败的情境因素,构建农村基层腐败犯罪情境预防防控体系,可以有效减少腐败犯罪刺激、提升犯罪风险、排除犯罪借口、实现主动的事前预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腐败犯罪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杨涵
    • 摘要: 现有暴力伤医犯罪预防研究突出刑罚威慑,侧重以医护人员为中心设计预防对策,缺乏情境视角;而情境预防重塑预防理念、明确预防目标、拓展预防主体,为暴力伤医犯罪之预防对策提供了新思路,包括分析暴力伤医犯罪数据以打牢预防基础、强化医护人员职业培训以降低被害概率、运用犯罪情境预防技术以瓦解犯罪情境等。
    • 余频
    • 摘要: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暴力化和团伙化现象明显,未成年人"约架"型犯罪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基于当前严峻的犯罪态势与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以120个未成年人约架案例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约架具有团伙化、持械率高、后果严重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控制理论和犯罪情境理论探讨其成因,进而从社会预防、情境预防两方面构建体系,减少和消除未成年人"约架"型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具体条件及犯罪机会。
    • 余频
    • 摘要: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暴力化和团伙化现象明显,未成年人"约架"型犯罪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基于当前严峻的犯罪态势与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以120个未成年人约架案例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约架具有团伙化、持械率高、后果严重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控制理论和犯罪情境理论探讨其成因,进而从社会预防、情境预防两方面构建体系,减少和消除未成年人"约架"型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具体条件及犯罪机会.
    • 郑程; 罗婷
    • 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近年来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对2018年司法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呈现暴力化、低龄化、校园化等特点,其背后的原因涉及多个面向,有着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各种因素交织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要考虑一般的社会预防,更要与情境预防相结合才是应有之义.
    • 朱兵阳
    • 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强化了对熟人性侵的法律规制,但熟人性侵案件仍时有发生。犯罪学视角下,熟人性侵者自身的犯罪性、被性侵者具有的被害性和监管环境漏洞等共同作用产生了犯罪情境,为性侵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织密性侵刑事法网;强化社会反应,提高性侵成本;加强性侵被害人救助,做好善后帮扶处置三方面加强情境预防,堵塞监管漏洞,以减少和控制犯罪机会的产生,从根本上阻遏熟人性侵的发生。
    • 张明诚
    • 摘要: 网络诈骗犯罪案发数量多、危害性大,在国家严打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政策背景下,网络诈骗仍高发、多发且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网络平台诈骗犯罪低成本、高收益的属性令刑罚效益较低,案件数量与犯罪金额居高不下.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应转变治理思路,明确事前预防优先原则.从情境预防视角出发,通过增加犯罪难度、增大犯罪风险、减少犯罪收益、减少犯罪挑衅和消除犯罪借口等策略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提升该类诈骗的预防效果.
    • 江耀炜
    • 摘要: 网络金融犯罪的传统打击手段在犯罪预防上收效明显并已趋于饱和,被害人学的兴起为网络金融犯罪的预防拓展了新的领域.网络金融犯罪的被害原因结构由被害人个人因素、情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贪利是网络金融犯罪被害人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最原始动力,但也仅仅表现为被害诱发性,并不足以全面解释网络金融犯罪的被害原因;被害人个人因素还包括"羊群行为"的被害易感性和投资观念模糊的被害受容性等.据此,应确立被害预防理念,分别针对被害人个人因素、情境因素和社会因素采取被害预防、情境预防和社会预防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被害预防策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修正被害预防策略内容,使得被害预防策略能够形成可持续运行的闭环,有利于长效保持网络金融犯罪预防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