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种植体

微种植体

微种植体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18452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会议等;微种植体的相关文献由783位作者贡献,包括武秀萍、李冰、赵志河等。

微种植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18452 占比:99.97%

总计:818715篇

微种植体—发文趋势图

微种植体

-研究学者

  • 武秀萍
  • 李冰
  • 赵志河
  • 吴也可
  • 唐甜
  • 张月兰
  • 王震东
  • 赵春洋
  • 陈岩
  • 张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世智; 黄欢; 蒙柯帆
    •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美容效果及对其牙周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矫治组(60例)和口外弓矫治组(60例)。口外弓矫治组接受口外弓矫治,微种植体支抗矫治组接受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矫治。观察两组美容修复效果及治疗后的口腔结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头影软组织指标及牙周炎症反应指标,记录两组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矫治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矫治周期短于口外弓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种植体支抗矫治组矫治成功率为93.33%,高于口外弓矫治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种植体支抗矫治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中切牙倾角差高于口外弓矫治组,磨牙移位、U1-SN低于口外弓矫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line-UL、Eline-LL、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低于治疗前,微种植体支抗矫治组低于口外弓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周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高于治疗前,但微种植体支抗矫治组低于口外弓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微种植体支抗矫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口外弓矫治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可降低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组织MMP-9、IL-6、IL-1β水平,减轻其牙周炎症,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口腔结构及头影软组织指标,缩短拔牙间隙关闭时间与矫治周期,提高患者矫治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
    • 田彦星; 郝少英
    • 摘要: 目的初步研究微种植体植入高度不同,对安氏二类错颌畸形矫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邢台市第五医院口腔科2014-2019年门诊收治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25例。两组采用微种植支抗结合直丝弓滑动法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试验组微种植体植入高度为9 mm,对照组微种植体植入高度为5 mm。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矫正前相关指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上前牙均明显内收,试验组较关闭间隙前压低0.73 mm转矩丢失6.4°。对照组较关闭间隙前伸0.67 mm转矩丢失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两组磨牙均有不同程度前移,对照组较试验组前移0.2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两组患者侧貌均接近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试验组牙龈暴露量较少,对照组牙龈暴露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微种植体植入高度的增加,上中切牙内收过程中压入趋势增加,冠舌向倾斜移动减少,上磨牙伸长量增加。可根据患者的错颌类型选择植入不同高度微种植体,内收上前牙,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美学效果。
    • 刘晶晶; 袁丽仙; 安维康; 刘鑫
    • 摘要: 目的:研究腭部骨质情况,提供腭部微种植植入参考图。方法:硬腭部测量时,纳入148例研究对象;腭侧牙槽骨测量时,筛选出其中的86名研究对象,使用CBCT分别测量其骨质情况。结果:硬腭部的骨质厚度在前磨牙间冠状面处最大;腭侧牙根间间距随着远离牙槽嵴顶而逐渐增加。结论:硬腭部微种植体植入部位推荐在前磨牙间冠状面植入。腭侧牙槽骨前牙区推荐在侧切牙与尖牙间距离牙槽嵴顶6 mm以上水平植入;前磨牙区推荐在距离牙槽嵴顶4 mm以上水平植入;磨牙区推荐斜形植入,高于牙槽嵴顶8 mm时需注意上颌窦的影响。
    • 程兰欣; 刘钧
    • 摘要: 深覆[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患者颜面、咬合功能都有较大影响。打开咬合是治疗深覆[牙合]的关键步骤,对下颌骨的正常发育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有决定性作用。如何在打开咬合的同时兼顾前后牙转矩、轴倾度的控制是正畸领域的热点。三维有限元方法可以精确模拟临床现象并进行动态受力分析。微种植体为打开咬合中支抗控制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限元分析发现高位微种植体更易整体压入前牙。对于摇椅弓的有限元模拟则发现其对前牙的压低及唇倾作用随着弓丝角度的增加而增加。隐形矫治器在打开咬合中的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但其作用力尚难以有效控制,关于其附件设计及相应牙齿移动方式的有限元研究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打开咬合。但现有的有限元建模精确性不够,研究多针对于初始位移,缺乏对于骨改建后的长期牙移动的研究,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邓国磊; 张号; 何双桃; 李国良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微种植体对治疗上颌前突正畸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病患8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应用正畸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口外支抗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方式,观察两组正畸效果、治疗满意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指标的变化上,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P<0.05)。结论:微种植体应用于上颌前突正畸治疗的效果满意,提高正畸效果及患者满意,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谢琦; 陈宇; 史克佳
    • 摘要: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辅助两步法滑动关闭间隙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前牙内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根据所用支抗类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00,微种植体支抗)和治疗组(n=100,横腭杆支抗),并采用两步法滑动关闭间隙,在X线头影测量片中对上颌切牙切缘和第一磨牙的前后位移进行评估。结果:相比于横腭杆支抗(Transpalatal arch,TPA)组,微种植体支抗两步法滑动关闭间隙对上颌前牙的整体内收量和压低量分别增加了4.42 mm和1.5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中至重度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种植体支抗相比于传统支抗在内收上颌前牙的过程中其内收效果更好。
    • 施则安; 夏恺; 罗良语; 赵志河; 刘钧
    • 摘要: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内收并且压低上前牙时,使用不同方式的微种植体牵引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获取患者上颌骨及牙体等锥形束CT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立所需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根据微种植体的设计不同,分为4个实验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在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各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在双侧尖牙牙套上沿内收方向加0.98 N的力;第3组在第2组基础上,在中切牙之间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加力0.98 N压低上前牙;第4组在第2组基础上,在双侧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各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加力0.56 N压低上前牙。对各组进行受力分析,比较不同位点植入微种植体牵引加力时前牙转矩的改变、运动趋势以及应力分布。结果4组中所有上颌切牙皆表现出内收和压低的趋势,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转矩改变。第3组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在矢状向冠根位移差最小,第4组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压低值最大,第2组最大应力集中值最大。结论将微种植体植入上颌中切牙之间进行牵引更利于转矩控制;而植入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并联合前牙垂直牵引时更利于单纯压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山车”效应。
    • 董一磊; 吴清柱; 陈勇
    • 摘要: cqvip:临床上常会遇到先天缺失上颌侧切牙的情况,其大部分是由于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MLIA),发病率为1%~3%[1],且在正畸患者中,MLIA的比例高达3.6%[2]。这类患者主要是青少年,通常采用正畸来关闭缺失牙列的间隙,而有一部分患者则需要保留间隙,进行种植或修复治疗。但考虑到青少年骨骼发育还没结束,只能进行临时修复,种植牙或固定桥修复一般都需要等到成年以后,骨骼基本定型再进行永久修复。因此这些青少年患者常需要等上几年,最长可达10年的时间,缺失牙又会影响美观,所以本研究通过微种植体义齿来找到一种美观、方便、稳定及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现报道如下。
    • 刘莉; 周嫣; 张大灵; 王源元
    • 摘要: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与颌间Ⅲ类牵引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微种植体组15例(A组):骨性Ⅲ类错[牙合]重度病例(垂直高角)选择配合微种植体支抗;颌间Ⅲ类牵引组20例(B组):骨性Ⅲ类错[牙合]轻、中度病例(垂直低角、均角)选择配合颌间Ⅲ类牵引,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矫治后颅颌面测量指标的变化:A组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ellanasionsupramental angle,SNB角)减小(P<0.05),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ubspinalenasionsupramental angle,ANB角)增大(P<0.05);B组SNB角减小(P<0.05),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ellanasionsubspinale angle,SNA角)、ANB角、下颌平面角(anterior skull base planemandibular plane angle,SNMP角)增大(P<0.05)。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测量指标的变化:A组上气道矢状径舌咽段(TBTPPW)减小(P<0.05);B组上气道矢状径鼻咽第一段(PNSR)增大(P<0.05)。矫治后A组SNB减小、ANB增大的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气道TB-TPPW减小的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矢状径舌咽段产生消极影响。
    • 刘莉; 周嫣; 张大灵; 王源元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与颌间Ⅲ类牵引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5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微种植体组15例(A组):骨性Ⅲ类错重度病例(垂直高角)选择配合微种植体支抗;颌间Ⅲ类牵引组20例(B组):骨性Ⅲ类错轻、中度病例(垂直低角、均角)选择配合颌间Ⅲ类牵引,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 矫治后颅颌面测量指标的变化:A组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ella-nasion-supramental angle,SNB角)减小(P<0.05),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ubspinale-nasion-supramental angle,ANB角)增大(P<0.05);B组SNB角减小(P<0.05),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ella-nasion-subspinale an-gle,SNA角)、ANB角、下颌平面角(anterior skull base plane-mandibular plane angle,SN-MP角)增大(P<0.05).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测量指标的变化:A组上气道矢状径舌咽段(TB-TPPW)减小(P<0.05);B组上气道矢状径鼻咽第一段(PNS-R)增大(P<0.05).矫治后A组SNB减小、ANB增大的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气道TB-TPPW减小的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对上气道矢状径舌咽段产生消极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