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延期手术

延期手术

延期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78952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社区医师、腹腔镜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等;延期手术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开选、俞敏、华卫俊等。

延期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8952 占比:99.98%

总计:679106篇

延期手术—发文趋势图

延期手术

-研究学者

  • 余开选
  • 俞敏
  • 华卫俊
  • 卜双龙
  • 卢先州
  • 叶勇强
  • 孙榕
  • 张斌
  • 张树友
  • 曾家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兵安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需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实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符合手术指征的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胆囊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顺序进行分组,两组均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分别选取延期和早期,统计并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术后肝功能以及血、尿淀粉酶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患者的检验指标优于术后4天患者的检验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1天、术后4天的检验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且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的患者,采用早期手术及延期手术疗效均较为理想,需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时间的选择.
    • 何崇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与延期手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20年3月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02例NE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1例)和B组(51例).A组采用早期手术治疗,B组采用延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短期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病情恶化到Ⅲ期的比例和随访6个月后总死亡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体重大于B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NEC,治愈率高,并发症少,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默言; 李勇; 宋朋; 秦建军; 李印; 高树庚
    • 摘要: 目的 探讨调整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周期对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调整新辅助化疗周期(多周期化疗组)和未调整化疗周期(对照组)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化疗与手术间隔时间>4周的患者分别为17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平均出血量分别为88.6和46.1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7和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9/22)和31.8%(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和术后30 d均无死亡.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肿瘤退缩效果明显[肿瘤退缩分级(TRG)1、TRG2和TRG3级]分别为14和7例,效果不明显(TRG4级和TRG5级)分别为8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几乎完全消退,术后病理提示无恶性肿瘤组织残留.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增加新辅助化疗周期,可以获得更明显的肿瘤退缩反应,可根据手术排期多次调整新辅助化疗周期.
    • 关明珺; 马邵勇; 孙晓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延期手术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肿瘤降期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新辅助治疗延期手术方法,对照组接受直接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新辅助治疗延期手术方法治疗前后患者肿瘤降期变化以及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中输血率、肿瘤切除率、保肛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肿瘤降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延期手术方法,肿瘤降期效果明显,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汉俊
    • 摘要: 目的 分析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普外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11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进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轻中症患者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重症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需结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轻中症患者尽可能早期进行手术,减轻医疗负担,重症患者则需结合患者身体情况,科学选择手术时机进行治疗.
    • 彭飞; 郑凯; 杨俊; 郭琴; 卞红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治愈后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周围脓肿治愈后延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间隔将86例患儿分为3组,A组:阑尾周围脓肿治愈4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B组:8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C组:12周及超过12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延期手术期间阑尾炎复发患儿不计入手术组.比较A、B、C3组患儿延期手术期间阑尾炎复发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A组1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10例,阑尾炎复发0例;B组31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30例,阑尾炎复发1例;C组45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39例,阑尾炎复发6例.3组患儿在年龄、性别、阑尾周围脓肿直径、诊断阑尾周围脓肿时炎症指标、脓肿保守治疗治愈时间、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阑尾炎复发发生率方面,C组(13.33%)高于A组(0)与B组(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并发症发生率(A、B、C组分别为40.00%、10.00%、10.26%)、中转开腹发生率(A、B、C组分别为20.00%、0、0)、手术时间[A、B、C组分别为(106.70±7.42)d、41.40±10.44)d、(39.60±11.27)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A、B、C组分别为(5.80 ±2.15)d、(0.93 ±0.17)d、(0.83 ±0.1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B、C组分别为40.00%、6.70%、5.10%)、术后住院时间[A、B、C组分别为(12.40±4.15)d、(1.67 ±0.31)d、(1.58±0.44)d]方面,A组均高于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治愈后,8周是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最佳手术时机.
    • 符婷; 李力; 李玲
    • 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二期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采集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PTGD术后LC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n=58,PTGD术后1周内行LC)与延期组(n=47,PTGD术后1~2个月内行LC),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测定两组LC手术前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内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延期组(P0.05).结论:PTGD术后早期行LC较延期行LC更利于控制胆囊炎症,改善肝功能和胆囊炎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可行.
    • 符婷; 李力; 李玲
    • 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二期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采集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PTGD术后LC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n=58,PTGD术后1周内行LC)与延期组(n=47,PTGD术后1~2个月内行LC),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测定两组LC手术前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内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延期组(P0.05)。结论:PTGD术后早期行LC较延期行LC更利于控制胆囊炎症,改善肝功能和胆囊炎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可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