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808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3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130485篇;相关期刊516种,包括当代经济科学、经济研究参考、中国经贸导刊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八届环境与发展论坛、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等;工业布局的相关文献由85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栋生、李树琮、张文合等。

工业布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3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0485 占比:99.38%

总计:131293篇

工业布局—发文趋势图

工业布局

-研究学者

  • 陈栋生
  • 李树琮
  • 张文合
  • 王毅
  • 陆大道
  • 张其才
  • 朱理峰
  • 王建
  • 石庆武
  • 魏心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龙生; 粱澜之; 赵异荷
    • 摘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工业布局,制定振兴制造业的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抢占制造业未来的制高点。
    • 温圣魏
    • 摘要: 南康区龙岭镇位于南康区东南部,交通便利,商贸发达,人口稠密,流动人口多,本地人和外地人各占半壁江山。龙岭镇是南康工业布局的重镇,也是南康与赣州同城发展的桥头堡和示范镇。走进龙岭,京九铁路、105国道、323国道,环城高速、赣南大道穿境而过。
    • 沈立; 倪鹏飞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部主导”是中国工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东西分化、南北分异、东北衰落等问题则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板块分化重组和城市群崛起使得工业空间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东中一体”“东北衰落”“南北分化”“总体集聚、局部扩散”等现象成为突出特征。未来,中国工业发展空间格局将呈现如下趋势:生产力布局加速调整,带状经济显现;板块间分化深入发展,块状经济出新;产业链集群快速发展,群状经济凸显。基于此,建议采取“东西合作、东北振兴、北方隆起”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重点打造产业链集群,以经济带为纽带打造产业发展轴,推动中国区域工业协调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 谭诚
    • 摘要: 1.工业区位的选择(1)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确定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特别是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工业布局要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与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土地(是否平坦、广阔)、水源(是否丰富、近便)、原料和燃料(丰富的程度)。
    • 邢佩; 党冰; 杜吴鹏; 王慧芳; 李梓铭; 杜传耀
    • 摘要: 本文以淄博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为例,开展了基于多元数据的城市工业布局气候适宜性评估。基于气象、遥感、环保等多元资料,对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风环境、热环境、大气环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导风向和风速大小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北部的桓台和临淄的主导风路径多以东—西为主,其余地区以南—北路径为主,临淄的东部地区和淄川的中部地区为常年风速大值区,而周村、张店的大部分地区和博山的南部区域为风速小值区;城市热岛范围随时间扩张明显,以两轴区域为核心,呈蔓延式发展,较强以上等级热岛面积由2009年的405 km发展至2016年的918 km,其中张店区的增幅速度最快;敏感性模拟试验显示,易在山前出现污染汇聚带,PM污染物高浓度主要分布在淄博的中北部平原地区,而市域北部和东部区域的污染扩散条件相对较好,各区域工业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特征主要受不同区域的主导风影响,其中淄川北部与张店南部的污染物扩散易对整个中心城区产生较大影响。综合考虑以上风环境、热环境、大气环境的分析结果,将规划区进行大气环境敏感区等级划分,明确了5类区域的工业布局气候适宜性,从改善局地气候与大气环境角度提出规划建议,为合理配置土地功能、优化工业布局提供了科学支撑。
    • 黄晖皓; 倪德英; 周文龙
    • 摘要: 为了有效遏制海南地区农业生产地质环境质量恶化,推动海南地区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需综合应用地质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方法,分析海南地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该文阐述了海南地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现状与分区,分析当地农业生态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合理规划工业布局等改善措施,以提升海南地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整体水平。
    • 慈海; 沈清基; 姜伟
    • 摘要: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是上海工业发展的源地,亦系近代上海工业发展最为集中及繁荣的地区。其工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及演变模式具有丰富的内容值得深入探析。应用GIS处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历史数据,通过GIS平台展现和归纳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并应用全局莫兰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离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业布局的演变模式作归纳提炼。研究表明,在演变过程方面,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业布局可概括为:萌芽期、发展期、畸形繁荣期及恢复期4个时期。其演变过程呈现出工厂数量的增长、工厂分布范围的扩张及工厂规模的小型化等特征。在演变模式方面,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业布局模式可概括为:空间布局模式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的演变特征;空间结构模式表现为从线状分布向面状发展的演变特征;重心分布模式表现为整体工业分布自东向西迁移的演变特征。
    • 王思静; 季宏; 王琼; 日青木信夫
    • 摘要: 漳州的近代工业萌芽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漳州逐渐形成以轻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该文梳理了漳州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布局演变,并对中心城区(芗城区)的工业遗存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漳州工业遗存的保护建议。
    • 张厚明; 张文会
    • 摘要: 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推动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发展、引导资源向沿海工业带聚集、打造技术密集型产业基地等举措,在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成为工业布局合理的典范国家.借鉴日本促进工业合理布局的政策经验,建议我国在推进区域增量工业错位发展、鼓励区域工业存量配套合作、逐步缩小区域工业发展差距、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能力等方面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 黄巍
    • 摘要: 工业布局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三次工业布局的规划与调整都和东北亚局势紧密相关.不管是被动调整还是顺势而为,新中国通过东北地区"南厂北迁"、156项工程、三线建设对工业布局进行了规划与调整,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客观上推动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增强了国防实力,保障了国家安全.中国工业布局呈现由沿海向内地,由东向西,由华东、东北、华北向西北、西南、中南纵深均衡发展的态势,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