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BSR

BSR

BSR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3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海洋学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第九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CMIA'02等;BSR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余龙、唐丽莎、季国庆等。

BS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49.3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81%

专利文献>

论文:123 占比:49.80%

总计:247篇

BSR—发文趋势图

BSR

-研究学者

  • 余龙
  • 唐丽莎
  • 季国庆
  • 秦波
  • 韩丁丁
  • 杨晓东
  • 张光学
  • 梁金强
  • 樊清
  • 沙志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全有; 李鹏; 金之钧; 梁新平; 朱东亚; 吴小奇; 赵建华
    • 摘要: 国内外诸多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均含有凝灰岩,但火山活动与海相、淡水湖相中有机质富集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和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火山活动对其古生产力、有机质消耗和保存的影响。对于高原始古生产力的五峰组,火山活动未显著影响其古生产力和有机质消耗。但龙马溪组沉积早期陆源输入有限,尽管高浓度硫酸盐触发较强的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对有机质存在一定的消耗,但因火山活动提供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古生产力,使有机质富集大于消耗,形成高总有机碳(TOC)含量页岩。在龙马溪组沉积中晚期,陆源输入高,强的BSR大量消耗有机质,使得有机质消耗大于富集,因此该层TOC相对较低。长7段淡水湖相页岩陆源输入较高,不利于有机质保存,但火山活动不仅携带营养物质提高了古生产力,而且能提升沉积水体中硫酸盐浓度从而触发BSR,产生H2S形成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因此,BSR与TOC之间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通过硫酸盐还原指数(SRI)能够反映BSR强度,SRI≈1.375时,指示BSR对有机质消耗和有机质有效保存达到平衡;SRI1.375时,相对较强的BSR对有机质消耗大于有机质有效保存的量,不利于有机质富集。因此,BSR形成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但发生BSR过程中也会消耗有机质,且BSR强度越大有机质消耗越大。
    • 黄时卓; 宋鹏; 朱继田; 李芳; 毛雪莲; 廖键
    • 摘要: 仅利用地震似海底反射(BSR)识别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成效。笔者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已钻井数据,分析该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岩石弹性参数特征,用以查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理规律;同时,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明确了研究区发育的孔隙型、烟囱型水合物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AVO正演判识真假BSR:天然气水合物底界面反射具有Ⅲ类AVO且存在AVO异常,此为真BSR反射;而块体流(MTD)底界面虽类似BSR反射,但其AVO为Ⅳ类且AVO无异常特征。利用宽频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速度体进行速度模型下的宽频确定性反演,并通过高速异常、高阻抗异常描述天然气水合物发育情况。总之,利用地震反射特征、AVO特征、无井宽频地震反演等手段,实现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种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判识圈定了水合物矿藏。
    • 曾治平
    • 摘要: 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砂岩的致密化过程复杂,致密化机理及致密化过程与油气成藏时间的配置关系不清,直接影响深部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通过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荧光分析和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成岩事件序列,重塑致密化过程,揭示了砂岩致密化与油气成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沙窝地地区三工河组砂岩储层为孔洞型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事件改造和叠加.砂岩储层致密化的关键控制因素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油气充注时砂岩井不致密,其孔隙度可达20%~28%.砂岩的致密与古油气藏的破坏密切相关,古油藏破坏过程中的BSR反应导致有机成因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从而使储层物性降低,成为低孔低渗储层.
    • 宫越; 施而修; 邬长武; 马天碧; 郭荣涛; 吴高奎; 姜静; 朱玥研
    • 摘要: 格陵兰岛西部巴芬湾发育丰富的油气藏和天然气水合物藏,其形成分布与流体运移系统密切相关.根据浅层地震数据,利用BSR识别、地震相分析、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异常方法,追踪流体运移路径,分析多边形断裂对水合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各地质构造形成的流体运移系统.结果 表明:研究区发育两个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GHSZ),其热流值分布具有非均一性,多边形断裂发育处热流值高;流体特征表现为纵波反射模糊带、"亮点"地震相异常、"平点"地震相等;高密度多边形断裂为流体运移提供疏导通道,增加天然气水合物的储存空间;深部裂解气通过聚集型高通量流体运移通道(底辟或构造隆起、断裂、高渗透层等)在垂向和侧向上运移,在研究区北部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该结果对降低前沿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 刘慧斌
    • 摘要: 北京蓝天救援队是知名民间救援机构,注册有“蓝天救援BSR”商标。在被授权使用期间,赵某注册了“XX市蓝天救援队”作为当地使用“蓝天救援BSR”商标的主体,开展活动、接受捐赠。后北京蓝天救援队不再授权赵某使用该商标,转授权他人。但是赵某仍以“XX市蓝天救援队”的名义开展活动。
    • 宫越; 施而修; 邬长武; 马天碧; 郭荣涛; 吴高奎; 姜静; 朱玥研
    • 摘要: 格陵兰岛西部巴芬湾发育丰富的油气藏和天然气水合物藏,其形成分布与流体运移系统密切相关。根据浅层地震数据,利用BSR识别、地震相分析、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异常方法,追踪流体运移路径,分析多边形断裂对水合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各地质构造形成的流体运移系统。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两个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GHSZ),其热流值分布具有非均一性,多边形断裂发育处热流值高;流体特征表现为纵波反射模糊带、“亮点”地震相异常、“平点”地震相等;高密度多边形断裂为流体运移提供疏导通道,增加天然气水合物的储存空间;深部裂解气通过聚集型高通量流体运移通道(底辟或构造隆起、断裂、高渗透层等)在垂向和侧向上运移,在研究区北部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该结果对降低前沿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 邓炜; 梁金强; 何玉林; 梁劲; 郭依群
    • 摘要: 海底水合物分布受到温压条件、构造以及沉积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合适的温压组合是水合物形成的基础条件,温度-压力是水合物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也是在地震剖面上观测到的BSR穿层现象的本质原因.因此对于模型驱动的地震反演,在海底建模方法上相对于传统的水合物反演建模,需要将温度-压力平衡考虑进来.这里提出多步分类的建模思路,将建模分为温压控制建模和地质先验建模两部分,测井数据以及空间模型也应对应分为两部分,最终的模型则为两部分之和.其中对于测井数据的分解、建模骨架的剖分以及空间权重的计算,是建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于测井数据丰富完备的情况,单纯由水合物引起的速度或者阻抗异常通过岩石物理分析的方法获取,对于测井数据不完备情况,则认为水合物异常为速度或者阻抗等参数的较高频段响应,而温压控制的建模中骨架剖分以及权重计算,则依赖于地区的温压场以及水合物平衡曲线构建;地质先验建模则建立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尽量保持一致的原则上.模型分析以及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提出的新建模方法对于水合物反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实用价值.
    • 钱侃
    • 摘要: 目前水合物研究中前人少有以气源岩为对象来由深至浅解析气源条件.本文以油气钻探成果及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论证了西沙西南海域某深水台地区两类似海底反射(BSR)现象的存在;通过分析气源岩品质说明该区具备良好的气源条件.以I型BSR的分布为标定,利用气源岩厚度和温度指标,初步解析了生物气源条件对水合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
    • Matteo Paganoni; James JKing; Martino Foschi; 蔡庆芳(翻译); 王显莹(校对)
    • 摘要: 沉积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和浅层游离气的识别对于理解浅层岩石圈中的有机碳循环动力学机制,以及与研究商业油气田开发相关的地质灾害研究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报告了在澳大利亚大陆边缘Exmouth海底高原(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证据。通过ODP和工业钻井标定的高品质三维地震数据,我们发现了一系列浅部强振幅异常现象,包括似海底反射(BSR),并将其解释为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底界之下的游离气体富集以及上覆高饱和水合物或自生碳酸盐层的地震学表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是由新近纪和第四纪的细粒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软泥构成,浅层游离气和水合物的斑片状分布,是深层储层热成因气泄漏的结果,并反映了深层断块的几何结构。水合物气源自热成因的证据如下:(1)在研究区域晚三叠世储层中已发现多个热成因气藏;(2)表土之下,地震资料显示存在跨层和沿层的气体迁移现象;(3)深层储层与浅层天然气水合物体系之间存在游离气体富集;(4)地球化学和岩性证据表明,该区不存在有利于浅层微生物气生成的条件。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解释和假设,有必要通过在地震观测到的振幅异常区中获取井下测井资料和样本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