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局部免疫

局部免疫

局部免疫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妇产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专利文献7308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局部免疫的相关文献由2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清艳、白璐、翟向和等。

局部免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73080 占比:99.87%

总计:73176篇

局部免疫—发文趋势图

局部免疫

-研究学者

  • 李清艳
  • 白璐
  • 翟向和
  • 韩萍
  • 乌尼
  • 史书军
  • 周静
  • 张小平
  • 李楷滨
  • 林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筱; 张艳荣; 乔志远; 郭纪芬
    • 摘要: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大鼠的药效及其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建立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康唑组(100 mg/kg氟康唑)及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苦参碱),每组8只,另取8只大鼠记作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1 d。结果给药后,苦参碱各剂量组和氟康唑组临床症状和阴道组织病变均好转,且苦参碱高剂量组效果均最佳。模型组、氟康唑组、苦参碱各剂量组精神状态评分、真菌菌落形成数量、阴道组织病变程度评分、阴道组织及血清中IL-1β、IL-4、IL-17A、INF-γ水平及阴道灌洗液中sIgA、IgG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氟康唑组、苦参碱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0.01);苦参碱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氟康唑组(P<0.01);苦参碱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氟康唑组(P<0.05,P<0.01)。模型组、氟康唑组、苦参碱各剂量组大鼠阴道组织及血清IFN-γ/IL-4均低于正常组(P<0.01);氟康唑组和苦参碱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模型组(P<0.01);苦参碱组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氟康唑组(P<0.01);苦参碱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氟康唑组(P<0.01)。结论苦参碱对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大鼠有效,可减轻病变,缓解炎症,促进Th1/Th2平衡,调节免疫,还可促进sIgA、IgG抗体恢复,且200 mg/kg苦参碱的作用效果最佳。
    • 徐春红; 吴英; 薄扬
    • 摘要: 目的:探究及观察阴道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对局部免疫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阴道衣原体与淋球菌混合感染患者为A组,40例阴道衣原体感染患者为B组,同时期的40例淋球菌感染患者为C组,40名体检示无感染的健康者为D组。检测及比较四组的局部免疫指标[阴道灌洗液防御素-5(HD-5)、β-防御素-1(HBD-1)及β-防御素-2(HBD-2)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及CD4/CD8)]及炎症因子[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A组、B组及C组阴道灌洗液防御素及炎症因子均高于D组,阴道灌洗液细胞免疫指标均低于D组,A组阴道灌洗液防御素及炎症因子均高于B组和C组,阴道灌洗液细胞免疫指标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可导致阴道局部免疫失衡及炎症因子的高表达,而混合感染进一步加重其失衡的状态,因此上述指标在阴道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 任新宇
    • 摘要: 目的 探究桥本甲状腺炎应用地塞米松局部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地塞米松局部免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评分为(94.25±2.36)分、健康状况评分为(94.36±1.25)分、总体精神评分为(96.32±1.12)分、活动能力评分为(89.36±1.25)分;对照组日常生活评分为(84.15±1.25)分、健康状况评分为(78.63±4.25)分、总体精神评分为(86.32±1.15)分、活动能力评分为(76.32±1.15)分.实验组日常生活、健康状况、总体精神、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通过地塞米松局部免疫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少,可在临床推广.
    • 朱玉平; 华馥
    • 摘要: 目的 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危险因素,以及RVVC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状态.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淮安妇幼临床学院就诊的RVVC患者30例作为RVVC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和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各30例,分别作为VVC组及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用药史及行为习惯等资料,并检测其阴道分泌物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基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VVC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比三组间IL-2、IL-10、IFN-γ及IgE水平的分布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VCC患者,反复使用抗菌药、应用免疫抑制剂、口服避孕药、长期使用护垫、长期穿着不透气内裤、行阴道灌洗、放置宫内节育器、具有人工流产史、居住地潮湿、长期焦虑抑郁紧张、血糖控制不满意、性生活频次≥1周/次以及性伴侣有具有相关症状是RVV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介于1.34~36.18之间,P<0.05).此外,三组间IL-2、IL-10、IFN-γ和IgE水平的分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15.29、19.75、9.46、43.26,P<0.05).事后多重检验结果显示,VVC组及RVVC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2、IL-10、IFN-γ和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VVC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2水平显著低于VVC组,但两组间IL-10、IFN-γ和IgE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RVVC的发生既受个体的生活行为方式及疾病用药史等因素的显著影响,还与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改善阴道局部免疫环境,或可提高RVVC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 卢素杰; 纪淑玲; 甘子晴; 陆珊珊; 林寒梅(指导)
    • 摘要: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防御机制是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阴道局部免疫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VVC疗效肯定,可通过修复阴道黏膜,下调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的表达,调节细胞免疫,影响细胞因子、防御素分泌等方面对阴道局部免疫进行调节。文章就阴道局部免疫机制及中医药通过这一机制治疗VVC的有关研究进行论述。
    • 黄银浩; 陈永艳; 王宝仁
    • 摘要: 目的 检测Foxp3、IL-10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尖锐湿疣局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Tregs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在30例尖锐湿疣皮损和15例正常包皮中的表达.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Foxp3和IL-10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01),Foxp3与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Foxp3、IL-10可能在尖锐湿疣局部细胞免疫抑制中起重要作用.
    • 李春霞; 谢志虹; 徐文艳; 刘富霞; 刘伟杰
    • 摘要: 目的 观察黄柏联合益生菌对妊娠37周后细菌性阴道炎孕妇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产检过程中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的妊娠期女性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阴道栓治疗,研究组采用自制黄柏洗液联合益生菌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2组阴道症状、阴道分泌物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结果 治疗前2组阴道症状、阴道分泌物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阴道健康状况评分、CD3+、CD4+、CD4+/CD8+、IL-2、TNF-α、IFN-γ、SIgA、IgG、Ig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阴道炎性症状评分、CD8+、IL-4、IL-6、IL-10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阴道健康状况评分、CD3+、CD4+、CD4+/CD8+、IL-2、TNF-α、IFN-γ、SIgA、IgG、IgM高于对照组,阴道炎性症状评分、CD8+、IL-4、IL-6、IL-1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妊娠37周后细菌性阴道炎孕妇采用黄柏联合益生菌治疗效果确切,能够通过纠正Th1/Th2免疫失衡改善局部免疫状态和阴道症状.
    • 刘丽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制霉菌素与甲硝唑治疗后对局部免疫及微循环的具体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患有真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依次分组,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单纯采取制霉菌治疗的患者有40例,将其作为参照纳入对照组,采取甲硝唑+制霉菌素的患者有40例,纳入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患者局部免疫及微循环指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制霉菌素与甲硝唑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机体内免疫环境,同时能改善血浆比黏度,临床疗效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