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尾菜

尾菜

尾菜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3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747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农业技术与装备、中国沼气、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尾菜的相关文献由83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红伟、臧荣鑫、杨具田等。

尾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470 占比:99.76%

总计:37559篇

尾菜—发文趋势图

尾菜

-研究学者

  • 徐红伟
  • 臧荣鑫
  • 杨具田
  • 晋小军
  • 李欣苗
  • 李艳
  • 牛荇洲
  • 刘源
  • 杨少杰
  • 任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西凯; 刘红军; 王东升; 王蓓;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 摘要: 利用工厂化气流膜堆肥方式,探究了距离风机不同位置对堆体中废弃尾菜配伍蘑菇渣和醋糟发酵效率的影响。试验将尾菜、醋糟和蘑菇渣按照鲜重比1∶1∶3混合均匀后,放入气流膜发酵槽中,覆盖戈尔膜,底部曝气发酵30 d,以靠近风机一侧的终点为0点,分别于距离风机1.5、4.5、9.0、13.5、16.5 m处取样,测定了堆肥过程中距风机不同位置的堆体温度、含水量、pH、碳氮比、发芽指数和养分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距离风机不同位置物料间发酵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至堆肥结束时,距离风机近的3个采样点(1.5、4.5、9.0 m)的腐熟物料总养分含量大于5%,分别达到了5.31%、5.20%、5.27%,而距离风机远的2个采样点(13.5、16.5 m)腐熟物料总养分含量分别为4.94%和4.83%;各位点肥料的发芽指数分别达到了102.8%、89.3%、98.0%、82.4%和85.5%,均在80%以上。进一步的豇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施用未腐熟原料,施用各发酵点的腐熟物料均对豇豆有增产效果,且施用距离风机近的3个采样点的肥料处理效果更优,相比化肥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1.8%、4.52%和6.78%。综上,在气流膜发酵工艺中,距离风机不同距离的物料均能发酵腐熟,距离近的腐熟物料养分含量更高,田间促生效果更优异。
    • 成伟东; 李武; 王盛勇
    • 摘要: 农业尾菜的资源化利用不仅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更是目前低碳减排、绿色回收的有效途径。面对纷繁复杂、性质各异的尾菜资源,文章对目前所使用的工艺技术进行比较,结合其各自的所需条件提供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
    • 何云峰
    • 摘要: 尾菜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降低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效益,然而现阶段在尾菜利用过程中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综合素质较低、专业人才匮乏、技术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性提出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推广、组建现代化团队、引入现代化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制定现代化尾菜资源化利用的科学方案,为推动农业经济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 武凤霞; 王小雪; 肖强; 张淑彬; 刘建斌
    • 摘要: 为明确基于太阳能堆肥滚筒设备就地处理尾菜投料方式对尾菜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对单次投料和连续投料2种投料方式下,尾菜堆肥物料的温度、理化性质、无害化指标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连续投加尾菜不会影响堆肥系统的温度趋势,且有利于维持堆肥体系高温期,2个处理平均减量率均≥80%,但存在显著差异;2个处理有机碳、全氮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钾、全磷均呈上升趋势;连续投料(T2)处理受添加尾菜的影响,水分、pH、EC、GI变化趋势与单次投料处理(T1)不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处理堆肥过程中典型发酵阶段中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温初期单次投料处理(T1)细菌以棒状杆菌、芽孢杆菌、假诺卡氏菌,真菌以酵母菌、毛壳菌、丝胞酵母相对丰度居前3,连续投料处理(T2)细菌以棒状杆菌、黄杆菌、芽孢杆菌、真菌以酵母菌、曲霉菌、肉座菌相对丰度居前3;降温期单次投料处理(T1)细菌以芽孢杆菌、拟诺卡菌、消化链球菌、真菌以酵母菌、毛壳菌、小囊菌为优势菌群,连续投料处理(T2)细菌以芽孢杆菌、拟诺卡菌、高温单胞菌、真菌以酵母菌、小囊菌、曲霉菌为优势菌群;降温期2个处理的细菌菌群均表现在代谢功能通路最为丰富,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及外源物质降解和代谢功能突出。通过结果分析基于太阳能堆肥滚筒设备连续投加尾菜对堆肥过程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对发酵终点物料无害化影响不显著。
    • 孟秋峰; 杨卫东; 张萍; 王洁; 任锡亮; 高天一; 陈建明; 孔祥礼
    • 摘要: 榨菜是我国特色加工蔬菜,榨菜产业是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典型产业。当前,榨菜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菜与腌制废水,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本文总结了榨菜加工过程中尾菜的几种开发利用形式,分析了榨菜产业的资源化利用现状,概括了榨菜加工废水的处理方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发展绿色清洁生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型榨菜产业提供参考。
    • 孟庆维; 李家维; 单安山
    • 摘要: 尾菜作为蔬菜加工业的副产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具备成为新型饲料资源的潜力。然而,高水分含量和季节性产出等特点,成为其饲料化的主要障碍。本文综述了尾菜的营养特性、饲料化技术及对畜禽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并且探讨了不同饲料化方法的技术难点及尾菜饲料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优缺点,为尾菜饲料化提供参考。
    • 张光全; 巴音; 杜玉明; 李凤民; 薛伟
    • 摘要: 尾菜还田能够培肥低质黄土,但其高量还田是否带来环境二次污染并由此增加处理成本等问题仍不清楚。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覆土埋压方法设计了3个尾菜高量还田厚度(20 cm、40 cm和60 cm)和3个覆土厚度(10 cm、20 cm和30 cm)随机组合的小区试验,和两个中型试验(尾菜还田厚度350 cm,覆土厚度30 cm),调查了尾菜降解率、土壤表面NH3和H2S排放速率、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盐离子含量以及工程成本等数据。结果显示,所有处理尾菜累积降解率均呈对数增长曲线,其表现先快后慢,第20天和第35天小区和中型试验场尾菜降解率均达70.0%以上,之后趋缓;还田尾菜厚度60 cm、覆土厚度10~30 cm,较对照全菜(60 cm厚尾菜露天堆放)的NH3和H2S排放量分别减少71.0%~86.0%和84.9%~87.9%。覆土表面NH3排放速率时间序列均呈单窄峰值曲线,峰值大小和排放量与还田尾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覆土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小区试验覆土表面H2S排放量与对照全土(翻耕0~30 cm土壤)无显著差异,但中型试验场的H2S排放量明显增加。尾菜还田量越大,污染物排放强度越小;中型试验场尾菜层及其上层和下层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量、Ca^(2+)含量均与对照全土无显著差异,而Na^(+)向深土层淋洗。中型试验场尾菜还田量与处理成本呈幂律负相关关系,尾菜还田量越大,其处理成本越低,最低成本均值可至25.0±7元∙t^(−1)(鲜重)。因此,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覆土埋压法高量还田尾菜是一种低成本、简便易行和生态环保的尾菜高效处理方案。
    • 康红霞; 雷娟; 王艺璇; 张永星
    • 摘要: 为了缓解白菜尾菜对周边农业及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为尾菜饲料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研究以白菜尾菜饼为原料,由尾菜经清洗、打浆、压滤而制成尾菜饼。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青贮饲料最优配方。结果表明,青贮饲料最佳条件为自然条件下,复合菌种添加量0.5%,真空度为-0.05Mpa,发酵周期7天。经检测,青贮饲料水分74.4%,绝干物质中粗蛋白质19.87%,粗纤维22.1%,粗灰分7.8%,钙1.23%,磷0.42%,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粗饲料标准。
    • 韦秀丽; 刘科; 徐进; 李平; 高立洪
    • 摘要: 对重庆市蔬菜尾菜产生量进行了估算及特点分析,并经过调研,总结了肥料化模式、饲料化模式、能源化模式、生态化模式等重庆目前尾菜处理利用模式。同时,也提出了尾菜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为蔬菜基地尾菜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 靳红燕; 卢艳娟; 丁江涛; 李钰飞
    • 摘要: 为进行某1000 t/d的尾菜处理项目工艺设计,笔者针对该项目所需的基本参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尾菜的特性测试、产甲烷潜力测试、连续厌氧发酵试验等.结果显示,尾菜总固体含量(TS)为5%~6%,总挥发性有机固体含率(VS)为85%~90%,所研究尾菜的产甲烷率约为173.6 mL/g VS,最高有机负荷约为2.2 kg VS/(m3·d).项目所在地尾菜较为洁净,杂质以塑料为主,因此本案例预处理工艺以塑料去除和破碎制浆为主.带入试验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案例项目需要的厌氧发酵罐有效容积约为27000 m3,水力停留时间约为27 d,日产沼气量约为18225 m3.本文通过试验过程分析和试验数据如何应用于工程计算的展示,旨在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并为同行业工艺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