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6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458种,包括瞭望、现代交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海峡两岸民俗暨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等;《封神演义》的相关文献由5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亦辉、李建武、刘彦彦等。

《封神演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0 占比:99.0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46%

总计:656篇

《封神演义》—发文趋势图

《封神演义》

-研究学者

  • 李亦辉
  • 李建武
  • 刘彦彦
  • 杨林夕
  • 莫言
  • 何满子
  • 冯军
  • 和菜头
  • 孟华
  • 李彩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金龙; 刘建华
    • 摘要: 朝向当下的神话主义研究是当前神话学的新领域、新视角,神魔小说是神话资源的珍贵宝库,动漫化传承发展则是这一资源转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源流于武王伐纣史实和玄帝收魔故事的《封神演义》是我国古典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从早期史实的不断变异,到《武王伐纣平话》的出现,再到《列国志》和词话本,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封神演义》才最终形成。但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赋予了《封神演义》非凡的文化魅力,使其历久弥新。回顾其动漫化的创新实践,以内容为王、展现“中国学派”风范、完善动漫产业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是神魔小说动漫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
    • 尹翠琪
    • 摘要: 南京高淳县于1988年发现的330多幅清代神像画,是少数保存完整的道教科仪用画。其中,二百多幅斗牌的神祇来源复杂,以道教尊神为主要基础,同时加入《封神演义》《水浒传》等小说及地方神祇,对了解道教与高淳民间信仰的融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神像斗牌运用了一系列视觉元素作为神祇位阶的标记,使那些来源不同的神祇能透过特定视觉元素有序地整合于神谱中。这种整理地方化道教图像神谱的方法,将有助思考道教神像画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将之应用于跨学科研究的可能。
    • 崔雪茹; 尹倩
    • 摘要: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许仲琳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和周武王伐商,博采民间传说演绎而成的长篇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宏大,与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故事背后作者以阐截二教大战向读者勾绘出一个以道教为主导的神仙世界,无论是对阐截二教和西方教来源故事背景的描述,还是对心怀宽容和仁义的姜子牙、追求独立人格的哪吒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或是对宿命论、羽化成仙思想和阐截二教之争的故事情节呈现,无不体现了道教的思想内涵,值得当代人再去思考与学习借鉴。
    • 解娅萱; 刘玉平
    •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封神演义》为基础的“封神”文化资源热度一直很高。“封神”IP具有辨识度高、自带流量、价值变现力强等特征,但从其品牌开发现状来看,存在定位不明、内容生产混乱、特色开发不足等诸多问题。笔者从文化品牌视角出发,对“封神”IP品牌构建加以思考,得到若干优化策略:明确品牌定位,坚持差异化原则;打造核心产品,促进优质化提升;更新理念和方式,拓展品牌多样化传播。进而以合理路径致力于“封神”IP的品牌构建,促进中国神话IP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双创”。
    • 朝格吐; 齐敖包
    • 摘要: 通过对蒙古国乌·罗布桑胡尔奇说唱的《宝迪莫日根汗》与我国明朝许仲琳著的《封神演义》(蒙译本)的母题进行比较,乌·罗布桑胡尔奇基于说唱作品的流通、接受考量而进行的母题改编与再创作有迹可循。在《宝迪莫日根汗》的母题征引过程中,乌·罗布桑胡尔奇极其关照听众即审美主体的情感经验,在所引母题中又融入了蒙古民族特有的人文关怀。从《封神演义》到《宝迪莫日根汗》,乌·罗布桑胡尔奇不仅完成了一次文学“在地化”的创造,同时也是一次母题跨境交融的告竣。
    • 李崇寒
    • 摘要: 随着国漫电影《新神榜·杨》上线,“封神宇宙”第三位大神终于出山。不同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哪吒和“中年大叔”姜子牙,杨出场自带滤镜,故事设定在封神大战1500年后,昔日战神落魄到靠为仙界打工维生,浑身上下散发出“三界我最帅”的自信。
    • 任祖镛
    • 摘要: 经过文献梳理和考证,发现了《封神演义》作者是陆西星的新证据:"陆压道人"就是指住在兴化"陆鸭村"旁的陆西星道人;《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出版时间相近,却有相同或相近的道家用语,且《西游记》中有多处借用《封神演义》人物、情节之处,是两书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互相借鉴的证据,也为《封神演义》作者是陆西星提供了内证;兴化存有较多与《封神演义》有关的本土素材,为陆西星创作《封神演义》提供了外证.
    • 李亚峰
    • 摘要: 晚清大儒王闿运认为,《封神演义》系摹拟《水浒》《西游》《三国》诸书创作而成,其故事亦多有所指,意在"愤时嫉俗".由"狼筅"一词,他考证出其成书当于"嘉靖以后",又据作者创作意图,推测它为"李卓吾之所为".王氏的《封神演义》研究,不仅反映了传统文人对小说的基本态度和看法,而且折射出我国小说研究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换历程,对反思、检讨当下小说的研究理路有重要意义.
    • 刘丝雨
    • 摘要: 2020年国庆档上映的《姜子牙》作为改编自《封神演义》的动画电影,在解构主义视阈下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的点.有闪光之处,也有不足.《姜子牙》从主题内核、角色设计和故事结构三方面体现出了解构主义在动画电影改编中的运用,以此呈现出了《姜子牙》中的新时代主题、新时代审美趋势和新型故事结构的探索.中国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国家,本国的动画电影改编发展空间应是极大的,在动画电影发展的新起步时期,通过研究《姜子牙》对《封神演义》的改编可以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 韩田鹿
    • 摘要: 在古典文学的人物长河中,出现于《西游记》、完成于《封神演义》的哪吒,绝对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异数。他因杀死龙王三太子,为不连累双亲而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哪吒死后,灵魂无所归止,母亲为他盖庙宇、塑金身,享受一方烟火,如此三年,就可魂魄坚凝。李靖不久闻知此事,当即烧了哪吒的庙宇,打碎了哪吒金身。要不是太乙真人以莲花化身拯救哪吒,哪吒就成了孤魂野鬼。重生后的哪吒端着火尖枪找李靖寻仇,千钧一发之际,太乙真人赶来,阻止了哪吒,赐给李靖一座宝塔,塔中层层有太乙真人的塑像,要哪吒拜塔为父,这才解开了这对父子的冤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