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孙诒让

孙诒让

孙诒让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浙江学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孙诒让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少华、颜春峰、王兴文等。

孙诒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100.00%

总计:216篇

孙诒让—发文趋势图

孙诒让

-研究学者

  • 汪少华
  • 颜春峰
  • 王兴文
  • 施春晖
  • 程邦雄
  • 夏诗荷
  • 孙庆炜
  • 李海英
  • 邱林
  • 乔方悦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宏量; 许天泓
    • 摘要: 随着影像视觉文化和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影像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图像,而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诗学。如何将这一电影理论运用于我国现当代影片创作中,使其成为具有借鉴意义的影像文化和叙事结构的范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现当代影像作为崭新的传播媒介文本,所具有的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和政治性等综合属性,都已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许多影像研究的理论都深入挖掘上述的综合属性,使传统的影像文本比单一的文学、戏剧、美术、舞蹈、音乐等艺术文本更加多元且生动,摆脱了过去影像视野的局限和孤立,从体系上改进了影像理论的内部与外部研究,形成了影像诗学的有机整体。
    • 施晓武
    • 摘要: 孙诒让是晚清经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人士,浙江省温州中学创办人。晚清危局中的传统士绅孙诒让既具有传统儒生特点,又激发了一种新的自省和反思,“修齐治平”的两种实践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他早年在科举功名的道路上汲汲以求数十载,企图为君治国,然而“八试不第”,最后决绝于仕途;中年之后,走出书斋积极办学,虽“五征不就”,而留在地方兴学,希冀实业救国。本文着重分析其爱国情怀的成因和特点,梳理其匡扶国难的社会实践。
    • 李文武
    • 摘要: 孙诒让《周礼正义》是研究《周礼》及孙氏礼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孙氏以义例解经,在《周礼正义》中注入了极为丰富的义例思想,他既承前人,又有开创,成为用义例研究《周礼》的集大成者。该文以训诂为个案进行分析,初步展现了孙诒让以义例治经的思想。
    • 黄德海
    • 摘要: 一解题《蝉蜕》为历史小说,或从史实,或出虚构,要之不离作者所理解之孙诒让,书中所言,不必强分何为虚构,何为史实,看成作者心目中完整的孙诒让形象即可。是书原名“末代大儒孙诒让”,修改后新题“蝉蜕:寂寞大师孙诒让和近代变局中的经学家”。
    • 杨斌
    • 摘要: 晚清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孙诒让一生锐意著述且交往广泛,与张之洞、黄绍箕、章太炎等名流均有书信往来,其生平信札、序跋、杂著等已结集为《孙诒让遗文辑存》出版发行.《复堂师友手札菁华》收有孙诒让致谭献手札十四通,均未收入《孙诒让遗文辑存》,故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因篇幅所限,笔者先将孙诒让作于离皖之后的四通手札整理并考释.此四通手札不但可以一窥孙诒让信稿书迹、文体之原始风貌,还可以揭示孙、谭二人在光绪二年(1876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期间的书籍往还、金石交流、学术探讨等交游往事,札文内容也多涉及他们同年好友袁昶、张预等人生活情状,对了解二位学人的生平、学术趋向以及晚清中下层士人群体的生存状况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李方重
    • 摘要: 孙诒让是晚清教育家、实业家,他在经子训诂、古文字研究、兴办教育、地方文献整理方面都成就卓著.另外,孙诒让还是一位书法家、甲骨学家、甲骨文书法的"引路人",他为清末民初时期甲骨文书法艺术创作实践和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考察孙诒让的甲骨文字考释与书写实践在中国书法史(主要是甲骨文书法史)上的影响及价值.
    • 金子翔
    • 摘要: 家庭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作为家庭教育最密切的合作者,学校理应为家庭教育现代化提供具体有效的指导、无偿个性化的服务。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因晚清大儒孙诒让(号籀庼,校园里有为纪念他而修建的籀园、籀公祠)而得名,也因孙氏优良的家风而尤为重视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籀园小学不断传承和发扬籀公精神,致力于推进每一个学生家庭及其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关于家庭教育现代化,我们的理念是,其责任主体是家长,学校的指导和服务要从帮助家长实现自我栽培、互助成长入手。
    • 陈光宇
    • 摘要: 一、兆语"不■蛛"简述甲骨文■^(①)的■及其异体诸形均象蜘蛛,为蜘蛛类昆虫的象形字殆无可疑。陈邦福、胡光炜释■为鼄,已为学界共识。鼄字从黽,为"蛛"古字,诸家释■可分两派^(②):一为龟黾派。孙诒让言"不绍龟犹云不命龟也"。许敬参言"不契龟"。张凤言"不吾龟"。董彦堂言"即不用龟也"。唐兰言"不才黾,黾当读为璺,皆谓坼裂也"。郭沫若言"即黾字。
    • 张玉金
    • 摘要: 殷墟甲骨文中有■字,或作■^(①)形。很明显,这个字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一是■,二是■。一、■的字形与本义关于这个字的考释,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一是释为"德"字。持此说的有孙诒让、罗振玉、孙海波、何新^(②)、徐中舒《甲骨文字典》^(③)、《字源》和《汉语大字典》等。孙诒让认为,此字从彳、从■(直),是"德"的省文。
    • 任光宇
    • 摘要: 早期甲骨文研究学术史,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诸位大家可谓居功至伟.通过用新创的计算方法对刘鹗、孙诒让、罗振玉考释成果进行比较,证明孙诒让的学术成果尤为突出.因一些主客观的因素,孙诒让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功绩未能得到客观的评价与认识.孙诒让去世后,罗振玉的学术水平逐步提升,后来居上.林泰辅、内藤湖南两度在学术上挑战,激励罗振玉写出力作、王国维更上层楼,以"两剑封喉"确立了甲骨学领域罗振玉、王国维"二骑绝尘"的格局.罗振玉卓越的学术成就,使甲骨学真正成为中国近代唯一的、从发现创立到发展壮大都由中国人主导并持续领先的、有世界影响的综合性现代学术领域.上述学人为中华文明继绝学和为当代中华民族复兴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奠基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