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曰

子曰

子曰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0年内共计50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9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齐鲁学刊、学术研究、同舟共进等; 子曰的相关文献由472位作者贡献,包括蒋云闯、周海春、子曰等。

子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9 占比:100.00%

总计:509篇

子曰—发文趋势图

子曰

-研究学者

  • 蒋云闯
  • 周海春
  • 子曰
  • 康明轩
  • 东辉
  • 乔成果
  • 云弓
  • 刘奉光
  • 启真
  • 如月影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蔡卓; 蔡典娉
    • 摘要: 帛書《易傳》中有豐富的“子曰”論《易》材料,其中學界對於《繆和》和《昭力》兩篇中的“先生”和“子”的身分有截然不同的認識。通過考察雙方的觀點和依據,以及《繆和》和《昭力》的具體内容,包括其中的解《易》内容、引史特點以及思想特點,可以推論出主張“先生”和“子”為孔子的相關説法及其依據都不能成立,《繆和》和《昭力》兩篇中的“先生”和“子”乃是孔子之後,是戰國中後期一位和荀子有密切關係的儒家傳《易》學者。厘清“先生”和“子”的身分,對於認識古書體例和開展帛書《易傳》的研究十分重要。
    • 高垚
    • 摘要: 开头简妙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当前,读经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青少年被迫整日背诵“子曰”“之乎者也”。此种“不求甚解,只求熟诵”的学习方式真的值得提倡吗?此种在家庭、学校、社会重压下的急功近利式读经真的有益经典传承吗?
    • 鲍鹏山1
    • 摘要: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意地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多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
    • 李如密
    • 摘要: 《论语》中的对话固然是精彩的,但是不能因此掩盖'子曰'的独特及魅力。'子曰'作为《论语》的标志性符号,它凸显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价值。'子曰'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其一,孔子将个人生活史融入教学之中,以其'真诚'增强了教学的影响力;其二,教学中应用了丰富的修辞方法,以其'巧妙'提高了教学语言表达艺术水平。'子曰'教学艺术对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 齐悦; 袁铁彪
    • 摘要: 近期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历史题材话剧《子曰》登上天津大礼堂的舞台,通过多人分饰一角、启用文言文台词等方式别出心裁地向观众呈现出孔子的生平经历,充分发挥了戏剧育人的作用,在赢得阵阵掌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思想认知亟待加深的思考。
    • 蒋云闯
    • 摘要: 《论语》中“子曰”这个词满篇可见,众所周知“子”是指孔子了,只有少数的几处用了“孔子曰”,而与孔子同一时期的诸子之书n中称呼都是用的“某子曰”,这一现象很是特别,其中缘由涉及到“子”字在古时的用法,也与孔子的姓氏、身世以及他的思想有关,还与当时n孔子的再传弟子的编写有关。
    • 蒋云闯
    • 摘要: 《论语》中“子曰”这个词满篇可见,众所周知“子”是指孔子了,只有少数的几处用了“孔子曰”,而与孔子同一时期的诸子之书中称呼都是用的“某子曰”,这一现象很是特别,其中缘由涉及到“子”宇在古时的用法,也与孔子的姓氏、身世以及他的思想有关,还与当时孔子的再传弟子的编写有关。
    • 摘要: 王瑚笑骂蒋介石 曾担任过江苏省省长的王瑚。是民国有名的清官,他看不惯置人民于水火、独断专权的蒋介石。有一次,他编了个故事,痛骂蒋介石及其追随者:有一土财主,要请一名饱学秀才做塾师。有一应聘者自称博学多才,说自己能把经书翻采覆去地解释,比如论语开头是“子曰”,
    • 摘要: 这是一本用心灵赏关的书。《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记》以乡愁这个看似缥缈、感性的情感为题,寄托于有形的品茶、青花和自然山水中,用三个篇章“子曰”“瓷语”和“茶话”来将这种情感描绘、沉淀、散发开来,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人类最细腻的情感归宿——乡愁。
    • 赵显明
    • 摘要: 世上几乎没有哪门学问能像劝谏艺术这样令人悲哀,以至于今天读来,仍不免使人怆然。“武死战,文死谏”。两军对垒,刀兵相见,铁血寒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醉卧沙场君莫笑,数年征战几人回”?武将拼死疆场,亡命敌手,“马革裹尸还”,虽悲壮却也自然。可怜的是那些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仗着读点“子曰”、“诗云”之类,晓些事理,心中有些坚守,遇事便喜欢斗胆向皇帝老子陈说利害,虽难免危言耸听,但不过批评规劝之意,绝无欺君谋反之心,竞至于死,岂不冤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