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37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60196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皮肤病与性病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4年台丽温三地外科学术研讨会等;婴幼儿血管瘤的相关文献由1030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晓曦、马刚、袁斯明等。

婴幼儿血管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0196 占比:99.43%

总计:60541篇

婴幼儿血管瘤—发文趋势图

婴幼儿血管瘤

-研究学者

  • 林晓曦
  • 马刚
  • 袁斯明
  • 欧阳天祥
  • 金云波
  • 仇雅璟
  • 刘潜
  • 陈辉
  • 刘海金
  • 胡晓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小烨; 齐蔓莉
    • 摘要: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目前对于IH的发病机制,尤其是自行消退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血管瘤的内皮细胞与胎盘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具有同源性,遗传易感性、一些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细胞因子、转录因子、信号通路及基因在I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IH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H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成栋; 陈睿
    • 摘要: 目的 将普萘洛尔联合噻吗洛尔与其他治疗措施进行对比,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用药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遵循prisma指南,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搜索运用普萘洛尔联合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20年2月,不设定语言限制;主要结局指标为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得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人员筛选后,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及569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1)对于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联合噻吗洛尔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普萘洛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8,95%CI(1.15,1.43),P<0.001],不良反应与单独应用普萘洛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7,95%CI(0.45,1.70),P=0.69];(2)普萘洛尔联合噻吗洛尔与单纯外用噻吗洛尔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5,95%CI(1.22,1.88),P<0.05]。结论基于当前数据分析,普萘洛尔联合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危险性未见提高。
    • 薛磊; 刘琪; 高阳; 张蕴珍; 王怡茗; 周云; 张文显
    •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瘤误诊为婴幼儿血管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月误诊的先天性血管瘤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3.33%。本组因局部紫红色圆形肿物伴白晕,无明显变化入院4例;因局部紫红色肿物皮温高,表面散在毛细血管入院4例;均误诊为婴幼儿血管瘤,误诊时间为3~7(1.8±0.3)个月。8例规律应用普萘洛尔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效果欠佳,进一步行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先天性血管瘤。确诊后4例给予局部压迫观察,疗程3~18个月,病情改善,病灶体积缩小;其余4例给予手术治疗,获得治愈。结论先天性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局部紫红色圆形或卵圆形肿物,表面可见散在毛细血管扩张,有些病变周围可见白晕,临床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接诊高度怀疑先天性血管瘤患儿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及早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还需行病理检查。
    • 李龙倜; 余可斐; 陈少秀; 杜晓
    • 摘要: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肿瘤,发生率大约在4%~10%[1]。IH虽然具有自限性,但少数可影响美观及重要器官功能甚至危及生命,需尽早治疗[2]。普萘洛尔已成为治疗IH的一线药物[3],治疗过程应持续至血管瘤增殖期结束或瘤体消退并不再生长,需至少坚持服用6个月[4]。
    • 高倩倩(综述); 霍然(审校)
    • 摘要: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s)是婴幼儿期最常发生的良性肿瘤。婴幼儿血管瘤的异质性表现给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时机及具体治疗方案带来了挑战。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案众多,需要有效可靠的方法来评价治疗效果。目前,评价治疗效果的评分系统有多种,但都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评分系统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对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效果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傅荣华; 闵亮; 袁华; 邹筠; 金平亮; 黄梦宇; 程俊; 吴志平; 白汉祥
    •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纱布湿敷增生期血管瘤破溃感染创面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科室就诊的增生期血管瘤患儿60例,都有无法自愈的破溃感染创面。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行伤口创面常规换药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新液纱布湿敷创面治疗。通过最终的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时间进行两组比较。结果(1)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方面,其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由于P<0.05,故两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显效率比较,观察组高达63.33%,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3%,P<0.05,两组间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创面换药发现肉芽组织时间(d)上,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偏少,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在最终创面愈合时间(d)方面,同样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纱布湿敷可以明显促进破溃感染创面愈合,并有效缩短了创面愈合所需治疗时间。
    • 张云飞; 郑耀波; 邓别米月; 陈佳琪; 梁杰
    • 摘要: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好发于小儿颜面部的良性肿瘤。IH虽然具有自发消退的特性,但相当一部分患儿因不治疗或治疗不当,以致出现溃疡、出血,遗留瘢痕,甚至危害生命等并发症。IH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激光,以及及手术等,现阶段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法体系。自2008年普萘洛尔被发现具有IH治疗效应后,关于β受体阻滞剂治疗IH的临床研究大量展开并使β受体阻滞剂一跃成为治疗IH的一线药物。根据β受体阻滞剂不同的类型或剂型,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复习了国内外关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相关文献,综述了各种β受体阻滞剂治疗IH的治疗方案,为IH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翟晓玥; 吴瑶; 娄寅; 谢娟; 李红红; 曹东升
    • 摘要: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增殖期IH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133免疫磁珠将HemSCs原代细胞从增殖期IH组织中分选出。设置5组不同浓度的CXCL1(0、10、20、50、100 ng/ml)与HemSCs进行共培养,通过细胞活率、迁移实验研究外源性CXCL1对HemSCs的影响。结果CXCL1在增殖期IH间质组织中表达,总体表达量低,但在IH瘤内间质组织表达量高于瘤旁间质组织。其中CXCL1阳性面积率瘤内(0.773±0.101)%相比瘤旁(0.268±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3,P<0.001)。外源性CXCL1促进HemSCs增殖,不同浓度CXCL1加入HemSCs中培养24、48、72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610,P<0.001;F=14.430,P<0.001;F=5.388,P<0.01)。但加入外源性CXCL1并不影响HemSCs的迁移能力。结论CXCL1在增殖期IH瘤内间质表达高于瘤旁间质,外源性CXCL1可促进HemSCs增殖。
    • 李锦林; 戴远舰; 李敏; 严娟娟; 肖欢
    • 摘要: 目的观察^(90)Sr-^(90)Y核素敷贴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IH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门诊接受^(90)Sr-^(90)Y核素敷贴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的145例(179处血管瘤)浅表性IHs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在治疗过程中及完成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5例患儿经1~3个疗程^(90)Sr-^(90)Y核素敷贴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173/179);浅表性IHs的疗效与患儿的性别、IHs的位置及孩子的年龄无关(P>0.05),而主要与血管瘤的面积相关(P<0.05);面积越大,疗效越好(OR=1.21,95%CI:0.051~0.333,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90)Sr-^(90)Y核素敷贴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是治疗浅表性婴儿血管瘤的有效手段之一。
    • 温飒飒; 陈建国; 丁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与给药时机口服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血管瘤患儿,按随机数表法为A组和B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A组最终维持剂量1.0 mg/(kg·d),B组最终维持剂量2.0 mg/(kg·d),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停药终点时的总体疗效、达到显效和临床治愈时间及持续治疗时间。依据开始治疗年龄将两组患儿各分为>3个月和≤3个月两个亚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达到停药终点时,A组和B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患儿中,B组达到显效和临床治愈时间短于A组(P3个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患儿中,≤3个月组达到显效和临床治愈时间短于>3个月组(P3个月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婴幼儿血管瘤临床治疗中,普萘洛尔1.0 mg/(kg·d)可获得与2.0 mg/(kg·d)疗效相当的临床结局,且安全性更高,未增加复发风险,但1.0 mg/(kg·d)方案需更长疗程。此外,尽早(≤3月龄)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更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