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阳磁场

太阳磁场

太阳磁场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9150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现代物理知识、紫金山天文台台刊、地球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等;太阳磁场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艾国祥、颜毅华、张洪起等。

太阳磁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9150 占比:99.95%

总计:259286篇

太阳磁场—发文趋势图

太阳磁场

-研究学者

  • 艾国祥
  • 颜毅华
  • 张洪起
  • 邓元勇
  • 汪景琇
  • 季海生
  • 林佳本
  • 黄宇
  • 刘继宏
  • 宋国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我国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角提出的重要理念。本期特约专稿之一由方精云院士团队撰稿,系统总结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本底情况、形成原因及各自的主要功能,对其治理、保护和利用进行讨论,并阐述了生命文明建设的生态学途径。太阳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太阳黑子中磁场的发现是人类通向宇宙磁场研究的窗口,也是现代太阳物理学的开端。特约专稿之二介绍了太阳磁场的发现和观测历史、主要的太阳磁场测量方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 李文显; 田晖
    • 摘要: 20世纪初太阳黑子中磁场的发现将对太阳的研究从唯象观测带入真正的物理研究。太阳磁场将太阳内部以及各层大气联系在一起,其演化驱动了太阳大气中的各种活动现象。太阳磁场的精确测量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物理学中大多数尚未解决的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回顾了太阳磁场的发现和观测历史,介绍太阳磁场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 蒋博; 刘磊; 郑胜; 杨珊珊; 曾曙光; 黄瑶; 罗骁域
    • 摘要: 太阳活动区是太阳大气中产生各种活动现象的区域,精确地检测和识别太阳活动区对理解太阳磁场的形成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根据太阳活动区结构较为复杂的特点,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和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算法的优越性,提出了一种太阳活动区的自动检测和识别方法.首先,对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日震和磁场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HMI)的纵向磁图进行对比度增强;然后采用SIFT方法提取出全日面磁图中的特征点;最后利用DPC算法将特征点进行聚类,从而自动检测和识别出太阳活动区.研究结果表明,SIFT和DPC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不需要人工交互的情况下准确地自动检测出太阳活动区.
    • 甘为群; 诸成; 陈斌; 黄宇
    • 摘要: 作为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扼要介绍ASO-S卫星提出的背景、卫星的研制历程、科学目标、载荷构成、任务总体以及卫星研制的组织架构,并对卫星的运行和科学产出略作展望.
    • 单洁; 叶景; 蔡强伟; 林隽
    • 摘要: 磁重联在宇宙的许多动力学现象中都是非常核心的过程.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研究磁重联过程以及相应物理图像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通过不同的参数组合,来研究MHD数值模拟中磁雷诺数和空间分辨率对磁重联率、数值耗散和能谱分布的影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磁雷诺数对磁重联率和能谱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磁雷诺数越大,磁重联过程进入非线性阶段所需的特征时间越短,磁重联率就越早发生跃升.磁雷诺数Rm对耗散开始发挥作用的Kolmogorov微观尺度lko有明显影响:Rm越大,lko就越小.研究了磁重联过程中包括数值耗散在内的额外耗散对重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撕裂模不稳定性开始之前的额外耗散以纯数值耗散为主,撕裂模不稳定性出现之后,额外耗散出现同步跃升,说明不稳定性导致的湍流明显增强了耗散的效果,相当于在局部湍流区引入了超电阻.能谱分析进一步表明,大尺度电流片的lko完全可能出现在宏观的MHD尺度上.
    • 摘要: 在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太空中,有一颗时时刻刻都在发光发热的巨大恒星.它散发着的耀眼光芒,穿透大气,为蔚蓝的地球带来了光明与热量,它便是太阳.太阳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也是唯一一颗可以详细研究的恒星.研究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一磁两暴)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 周茹芸; 汪毓明; 宿英娜; 毕少兰; 刘睿; 季海生
    • 摘要: 随着"环日轨道器"(Solar Orbiter,SO)的在轨运行,太阳磁场观测进入了双视角遥测的时代.对利用太阳磁场的双视角观测改正矢量磁图中存在的横场(垂直于视线方向的磁场分量)180°不确定性进行了模拟,首先模拟了对解析解得到磁图的双视角观测,然后利用"日震学和磁学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HMI)在不同时间观测到的一个老化黑子的磁图模拟了双视角观测.发现要改正一个磁图中横场方向的180°不确定性,在观测上只需要另外一个平行于视线方向的磁场即纵向磁场观测的协助.利用HMI的磁场观测模拟,估算显示30°的张角能够改正50 Gs磁场中的180°不确定性.更大的张角虽然更有利于更弱磁场的改正,但是考虑到投影效应的不利影响,30°左右的张角应该是未来空间设备进行多视角观测太阳磁场的最佳张角.
    • 胡平; 顾乃庭; 饶长辉
    • 摘要: 磁场是太阳爆发活动的根本驱动力,高精度实时偏振测量是实现磁场测量的常用方法.常用的波片式测量方法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因存在机械旋转结构,易导致仪器抖动,降低测量精度;波片旋转或切入切出也会导致测量时间较长.目前,基于磷酸二氘钾(DKDP)晶体和波片的太阳大气偏振测量周期较长,实时性不高,无法应用于快速变化的太阳活动磁场探测.根据以上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DKDP晶体原理的太阳大气实时偏振探测技术,采用两片快轴方向不同的DKDP晶体,通过外加不同电压进行快速相位延迟变化,实现对入射太阳光的偏振调制,获取太阳大气偏振的斯托克斯(Stokes)矢量.相较于传统旋转波片与DKDP晶体相结合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将单次偏振调制速率从数秒提高到毫秒级,极大地提高了太阳磁场测量的实时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测量精度达到2×10-3,单波长点测量时间分辨率提高了20倍以上,可以实现对太阳磁场偏振信息的实时精确测量.
  • 9. ASO-S中文专辑:序言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黄宇; 陈鹏飞; 甘为群
    • 摘要: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批准立项的太阳空间探测卫星任务.本专辑共包含了14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在研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方面和具体的细节.本中文专辑的14篇文章和ASO-S卫星英文专辑的13篇文章,构成了ASO-S卫星从科学到仪器乃至分析方法较为完整的系统性介绍.
    • 王强; 郑胜; 邓元勇; 黄宇; 黎辉; 甘为群; 苏江涛
    • 摘要: 太阳磁场的极性反转线(Polarity Inversion Line,PIL)是研究太阳活动、分析太阳磁场结构演变和预测太阳耀斑最重要的日面特征之一.磁场极性反转的位置是太阳耀斑和暗条可能出现的位置."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国首颗空间太阳专用观测卫星,其搭载的"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ull-Disk Vector Magnetograph,FMG)"主要任务是探测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全日面矢量磁场.为了提高观测数据使用效率、快速监测太阳活动水平、提高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的预报水平以及更好地服务于FMG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采用了图像自动识别与处理技术,更加精确有效地检测极性反转线.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模型出发,将极性反转线位置的探测问题转化为一个模式识别中的二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极性反转线检测算法,自动探测与识别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日震和磁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HMI)磁图的极性反转线位置.与现有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精确直观地检测太阳活动区的极性反转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