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洪涝

城市洪涝

城市洪涝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53456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灾害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江苏水利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2014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3城市防洪国际论坛等;城市洪涝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宗学、刘家宏、夏军强等。

城市洪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3456 占比:99.77%

总计:53578篇

城市洪涝—发文趋势图

城市洪涝

-研究学者

  • 徐宗学
  • 刘家宏
  • 夏军强
  • 邵薇薇
  • 梅超
  • 董柏良
  • 张建云
  • 李鹏
  • 杨志勇
  • 王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海萍
    • 摘要: 通过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探索了环境恶化暴雨洪水频发、洪涝灾害因素、洪涝灾害主要承载体,提出了合理选择治理标准、城市河网排水控制、完善城市减灾项目、建立防洪抢险长效机制、加强雨水情监测和预警等治理措施对策。
    • 韩亚静; 吴泽宁; 郭元; 胡钰鑫
    • 摘要: 目前城市洪涝研究中较多采用以芝加哥雨型为主的设计降水作为输入,该方法存在一定概化,实际防洪排涝应用和水文过程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芝加哥雨型法表征灾害性降水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缺陷。以郑州市城区2011~2018年发生的致灾降水事件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致灾降水的年内演变趋势;比较了芝加哥雨型设计降水与致灾降水峰值分布、强度等过程信息;基于雨洪模型(SWMM)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成因的城市洪涝过程发生发展的差异,并与芝加哥雨型法输入的雨洪过程进行比照。结果表明:(1)郑州市城区年内致灾降水存在从雨强致灾发展为双致灾,再过渡到雨量致灾的趋势;(2)研究区2 a一遇芝加哥雨型洪涝过程与雨量致灾降水近似,5 a一遇及更高标准的芝加哥雨型具有双致灾降水的洪涝特征;(3)雨强致灾所致的洪涝过程积水历时短、程度小,雨量致灾洪涝过程持续时间长,双致灾洪涝过程兼具雨强、雨量致灾机理,影响范围更广。研究结果对城市内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和地区防涝减灾具有一定意义和参考价值。
    • 宫聪; 吴竑; 胡长涓
    • 摘要: 山地洪涝灾害制约城市发展与安全。近年来,美国多处城市采取小规模且分散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传统管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雨洪问题,发挥GSI的多种功能与效益。以美国山地城市匹兹堡的“绿色优先计划”为例,重点介绍了灰绿雨水基础设施在管理合流制溢流与洪涝等方面的效能评估方法,以及GSI融入排水分区城市设计框架的规划策略。以期在规划技术方法、多功能GSI、灰绿设施配置等方面为中国山地城市中灰绿雨水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
    • 戴开璇; 沈石; 程昌秀; 耿佳辰; 张天媛
    • 摘要: 通过耦合FUTURES城市扩张模拟模型和城市洪涝缓解能力评估模型,综合不同气候变化和城市扩张情景对拉萨市洪涝缓解能力的历史及未来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发现:1)2000-2015年,拉萨市各区洪涝缓解能力平均降低了5.34%.其中城关区和堆龙德庆区分别降低了4.63%和8.55%,仅达孜区的缓解能力提高了1.13%.2)城关区未来洪涝缓解能力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平均降低了15.01%和29.52%,堆龙德庆区则分别降低了16.16%和31.95%.3)城关区和堆龙德庆区的新增城镇用地造成其缓解能力比原自然地表降低50%以上,在城市扩张中采取保护水体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缓解能力的退化.4)未来城市扩张造成拉萨市未来洪涝缓解能力的大幅降低,而气候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其退化程度.因此,拉萨市在未来应该遏制城市建设向水体、草地扩张的趋势,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且应当加强城市内部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度提高防洪排水设施标准,以应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极端降水事件.
    • 张鸿涛; 杨芍; 张应林; 李鹏; 韩培锋; 陈代果
    • 摘要: 对国内城市洪涝领域进行梳理并预测其研究进展,探索其演化脉络,可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结合文献计量法,对CNKI数据库中1999~2021年之间以“城市洪涝”为主题的31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历年来文献发表的数量逐年增加且趋势尚未有减弱现象;研究此领域的作者逐年增加,核心作者群初步成熟但大多数学者缺乏横向交流,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在未来将更加明显;“防洪排涝”、“海绵城市”、“Netlogo”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就城市洪涝研究的领域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后续学者参考。
    • 夏军强; 董柏良; 周美蓉; 王小杰; 夏军
    • 摘要: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由此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频发。行人在洪水作用下易失去稳定,威胁生命安全,研究洪水中人体的失稳机理与判别标准,能为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洪涝中人体失稳机理研究的相关成果,评估了现有人体失稳判别标准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基于力学分析和实测数据率定的计算公式虽然在推导过程中有一定的简化,但能较好地反映洪水中人体失稳的动力学机理,可以评估不同人群与不同洪水条件下的人体稳定性。针对当前城市洪涝中人体稳定性研究存在的不足,需要开展真实洪水中行人逃生以及沿漫水楼梯行走时的失稳机理与判别标准研究,并深入研究行人站立姿势调整对洪水中人体稳定性的影响;还需基于大数据等手段获取互联网上洪水中人体失稳的影像资料,构建洪水中人体失稳的实测数据库;同时还需推动人体失稳判别标准在洪水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 环菲菲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多发,如何应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已成为各大中城市汛期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分析了2021年应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和202106号台风“烟花”带给上海防汛工作的启示,并从预警预报、预案和应急响应、防汛设施建设和隐患排查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上海应对极端天气能力的对策建议。
    • 高帅领; 夏军强; 董柏良; 周美蓉; 侯精明
    • 摘要: 为了研究雨水口泄流对城市洪涝的影响,建立包含雨水口泄流计算模块的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采用典型街区结构的水槽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超过85%的测点纳什效率系数大于0.77.将模型应用到英国Glasgow的城市街区,采用综合流速公式和孔流堰流公式计算的排水总量最大差值占总水量的26.5%,前者考虑侧支管对雨水口泄流能力的限制作用,更符合实际情况.与不考虑雨水口泄流相比,采用综合流速公式计算雨水口泄流后,最大淹没范围减少29.4%,主干道上最大积水水深减小0.395 m,最大积水水深处的洪水波到达时间延后100 s.
    • 王慧敏; 黄晶; 刘高峰; 佟金萍; 曾庆彬
    • 摘要: 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是国家防洪安全的重大需求,更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全信息融合、全过程管控、全社会参与的城市洪涝灾害预警与全景式决策是国内外关注的前沿热点和重点领域。本文从“跨界关联、粒度缩放、全局视图”视角出发,提出了大数据驱动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感知与预警决策研究范式,包括:利用天空地网多源异构数据信息,基于“数据驱动”的关联关系挖掘与“模型驱动”的因果解析方法,感知暴雨洪涝情景态势;建立基于暴雨洪涝情景的空间动态网络风险研判模型,构建“观测-感知-辨析”的城市洪涝灾害动态预警模式;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扁平化城市洪涝灾害管理框架,提出全景式灾害应急合作响应与风险控制策略。
    • 夏军强; 董柏良; 李启杰; 柳莉; 周美蓉; 王小杰
    • 摘要: 在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和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暴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呈急剧上升趋势,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开展暴雨洪涝致灾的水动力学机理与减灾对策研究,能够为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针对近期国内发生的典型城市洪涝灾害事件,首先分析了城市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的洪涝灾害特点,剖析了洪涝致灾的水动力学机理;然后指出在洪水作用下人体及车辆发生失稳是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城市地下空间由于地势低洼与空间结构的特殊性,洪涝风险极高;最后提出了当前城市洪涝问题的3项减灾对策,包括开展城市洪涝致灾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洪涝防治预警体系,为我国城市洪涝风险管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