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方武装

地方武装

地方武装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1年内共计2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军事、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专利文献1138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党史纵横、福建党史月刊、党的生活(河南)等; 地方武装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国盛、张刚、张留学等。

地方武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19.58%

专利文献>

论文:1138 占比:80.42%

总计:1415篇

地方武装—发文趋势图

地方武装

-研究学者

  • 范国盛
  • 张刚
  • 张留学
  • 张胜
  • 曹晋杰
  • 潘毅
  • 王贞勤
  • 郭德欣
  • 陈向阳
  • 一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一博; 张登彬
    • 摘要: 中共在领导赣西南、闽西农民武装暴动中创建的武装力量,随着革命的现实需要不断整合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地方武装,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立三路线"的影响下,苏区地方武装几乎被"绝对集中"到主力红军中,这充实了主力红军的力量,促成了红一方面军的组建,但地方武装的削弱也使苏区遭受损失.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罗坊会议在一系列争论后实现了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也使苏区领导人深化了对地方武装规模和功能的认识.在反"围剿"作战中,中央苏区地方武装恢复和健强起来,在规模上能够与主力红军保持一定的张力,形成较为稳定的武装层级体系;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承担起动员组织群众、护卫地方政权、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等任务,成为苏区群众组织、武装起来的重要载体和中共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 余蔚
    • 摘要: 金末名將武仙,其行迹幾乎與金蒙戰爭相始終,並參與了金亡之前十年華北多數重要戰事,可以視之爲當時金軍的核心人物之一,與戰爭之成敗及形勢之走向有直接關係。本文擬以武仙爲切入點,藉以審視金亡前十年(1224-1234)金蒙宋諸方的戰略實施、軍事形勢。期間,各政權在華北的發展前景,曾出現難以預測的波動,這更是本文欲揭示的重點内容。
    • 程才
    • 摘要: 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各级地方武装紧贴严峻斗争形势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规军队的大力帮助下,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党领导地方武装的组织制度,对新时代党领导民兵的组织制度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归纳新时代党领导民兵的组织制度建设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姓军为战、坚持党管武装的经验和启示。
    • 李昆
    • 摘要: 自刘备集团入蜀至蜀汉亡国,蜀汉统治区域内南部的南蛮之患,西北部的羌、氐进犯,以及州郡贼盗起事、武将举兵反叛.各种地方武装力量叛乱此消彼长,即使是在陈寿评价以治戎为长的诸葛亮治蜀期间,依然未曾断绝.从这些武装力量活动的次数上来看,南中地区最为频发,但政权北部地区亦不少,南北部地区在不同时期有显著不同,叛乱中心自南向北转移.这既是因为受到整个时局的影响,也与国家政策的执行有关.此外与同时期割据一方的孙吴政权所面临的地方武装叛乱亦有许多可比之处.凡此种种,有助于进一步展开对三国历史的探究.
    • 水新营
    • 摘要: 人民军队初创时期,部队成分比较复杂,农民和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教育改造他们,将部队建设成由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事关革命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土地革命时期,何长工曾数度受命对地方武装和旧军队进行改造,为人民军队的建设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造王佐地方武装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到达湘赣边界,积极团结、改造当地地方武装袁文才、王佐部。为了团结、改造袁文才的部队,毛泽东派徐彦刚、陈伯钧等一批干部到袁文才部工作。
    • 张胜
    • 摘要: 全面抗战初期,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在华中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华中地方武装却在主力部队大发展的同时困难重重。皖南事变后,华中抗日根据地形势更为艰难,地方武装作为保卫根据地的重要力量,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在中共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普遍建立,华中地方武装逐步获得了政治上和供给上的保障,规模也迅速扩大。至1942年秋,华中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精兵简政”运动,使地方武装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共领导的重要抗日力量。
    • 刘水展
    • 摘要: 八七会议后,中共开始以地方民情为基础发展红色武装。闽西"铁血团"是红四军第四纵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当地武装抗暴传统及民众生存境况等社会因素直接关联。"铁血团"的组织构成与运作方式具有秘密会党特性与义聚利散的特征,这些特性对其行动方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了"铁血团"在实战过程中的组织失效与军事混乱。"铁血团"等闽西地方武装的组织特点与实践历程为古田会议思想与"武装升级"政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经验。
    • 张胜
    • 摘要: 全面抗战初期,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在华中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华中地方武装却在主力部队大发展的同时困难重重.皖南事变后,华中抗日根据地形势更为艰难,地方武装作为保卫根据地的重要力量,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在中共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普遍建立,华中地方武装逐步获得了政治上和供给上的保障,规模也迅速扩大.至1942年秋,华中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精兵简政"运动,使地方武装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共领导的重要抗日力量.
    • 钟日兴; 张炯璘
    • 摘要: 中央苏区的地方武装是民众参与革命斗争的重要途径,是民众与武力结合的结果.从这些类型多样、层次分明的地方武装可以看出,在中央苏区乡村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方军事化体系.近代以来地方军事化的趋势在苏维埃革命中得以延续,并在特殊的内外环境下被赋予新的形态特征.从长时段来看,中央苏区地方武装的产生与乡村社会传统、民国初年政局变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