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3149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生态学报、甘肃科技、土壤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4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等;地形因素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惠娥、刘小军、刘洋等。

地形因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3149 占比:99.03%

总计:13278篇

地形因素—发文趋势图

地形因素

-研究学者

  • 万惠娥
  • 刘小军
  • 刘洋
  • 庞新博
  • 张永兴
  • 曹鹏
  • 李衍青
  • 李龙
  • 武素然
  • 王晓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靖亭亭; 胡海棠; 邱春霞; 李存军; 周静平; 张巧玲; 白翠
    • 摘要: 土壤水分存在强空间变异特征,在多重尺度上受地形、土壤、土地利用、植被等因素综合影响,是农业生产和耕作的关键要素。为了揭示东北黑土漫岗区春耕期农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分析地形因子对其影响,以赵光农场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1数据反演的土壤水分和DEM数据,采用半方差函数、集成推进树算法(ABT)等方法分析了春耕期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及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坡位、高程、地形湿度指数)对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相对影响,并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在不同坡位、坡度和坡向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2018年4月24日处于春耕时期黑土漫岗区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分布在25%~37%;地块内部变异系数为5.81%,相邻地块间变异系数为4.16%;针对整个农场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有效变程为3000 m,地块尺度上有效变程为300 m。土壤水分分布与地形湿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坡度、坡向、高程、坡位呈显著负相关;坡位、坡度、坡向是影响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主控因子,其累计相对解释率超过了70%,其中坡位占36.28%。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东北黑土漫岗区春耕期农田土壤水分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机制,对黑土漫岗区土壤水分管理、春耕春播期农机科学调度、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孙鹏; 韦霄; 叶万辉; 沈浩
    • 摘要: 植物可以通过改变功能性状适应环境变化,不同类型的植物如何调整表型来适应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南亚热带森林不同生长型植物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响应机制,该研究沿广东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m^(2)样地的3条山体选取不同海拔和凹凸度的27个样方(20 m×20 m)中的5种优势树种(包括2种冠层树种和3种林下层树种),测定每株树的胸径及8种叶功能性状,包括4种结构性状(叶片厚度、长宽比、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和4种化学计量性状(δ^(13)C、δ^(15)N、叶片氮含量和叶片磷含量),从叶功能性状角度对比分析两种生长型的优势树种响应海拔和凹凸度等异质生境的差异。结果表明:(1)各树种均存在若干叶功能性状与海拔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在凹凸度方面,仅有厚壳桂的比叶面积与凹凸度呈现正相关,柏拉木的叶片氮含量与凹凸度呈现负相关。(2)比叶面积、叶片厚度与δ^(15)N等性状更普遍地对海拔因素存在响应,而叶长宽比和叶干物质含量响应程度较低。(3)冠层与林下层优势种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在各类生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相较冠层树种而言,林下层树种有着相对较低的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δ^(13)C;冠层和林下层树种的叶功能性状对海拔和凹凸度的响应程度不同,林下层树种具有更多的功能性状在不同类型生境下存在显著差异。综上认为,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层片的优势树种(冠层和林下层优势树种)对异质生境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在林下层树种在异质生境中表型更易随环境变化以适应更多样的环境条件,比叶面积、叶片厚度与δ^(15)N等是指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响应异质生境的重要且有效的性状。
    • 冯鹤; 臧舒; 杨蕊
    • 摘要: 为揭示太行山雷电活动规律,提升雷电防御水平,基于三维闪电定位资料和数字高程数据,研究太行山雷电空间、时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地形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太行山闪电发生频数为中部、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多于西部,平均闪电强度较高区域在山脉南侧较为集中;5—10月,闪电多发,以负闪电为主,1—3月、11月,正闪电发生次数高于负闪电,低海拔区域4月、5月雷电平均发生次数变化率高于高海拔区域,8月闪电最为多发,高海拔区域闪电多发月为7月;闪电发生频率与高程、坡度存在一定相关性,较高海拔区域,发生频率随高程、坡度增加而增加。
    • 曹婧; 陈怡平; 毋俊华; 王洪; 江瑶
    • 摘要: 了解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以期探讨长期耕种下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采集耕层土样705份,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并运用ArcGIS 10.5和GS+9.0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90 g·kg^(−1),4级水平占比最大;不同行政区有机质含量排序为:汉中>西安>安康>咸阳>宝鸡>商洛>渭南>铜川>延安>榆林;陕西省各市有机质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汉中市提升幅度最大;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最优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性因素(坡度、海拔、经度、纬度)和随机性因素(施肥、耕作、秸秆还田等)共同作用导致了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差异,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指导陕西省低碳农业的发展及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苟永智
    • 摘要: 世界上的气候千差万别。热的地方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冷的地方呼出的气可以变成冰,干旱的地方近百年享受不到滴雨之恩,湿润的地方几乎天天都下雨。世界上的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知识梳理】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1)纬度因素: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2)海陆因素: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温差小;距海远,降水少,温差大。
    • 赵明宣; 靳月文
    • 摘要: 针对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大量煤炭资源的开采导致不少矿区产生了采煤沉陷地质灾害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影响到矿区广大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根据地质条件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移动规律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对一些特殊条件的开采尚待探索.因此,研究采煤沉陷及其影响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作者工作实践论述了采煤沉陷给矿区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及其勘查的一般方法步骤,并分析了地质构造、古空区、地形等因素对采煤沉陷勘查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 张海荣; 程擎
    • 摘要: 针对生产生活中诸如火警瞭望台、雷达站和移动通信基站最佳位置的选取问题,需考虑地形因素对其可视域的影响,实现可视范围最大化.从Grid型DEM数据出发,分析了可视性算法原理,对SRTM高程数据进行了坐标对换,然后利用三维GIS处理功能实现在给定半径范围内可视域仿真,选取实际地区进行可视域覆盖.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可视域范围描述清晰直观,可以通过选定不同位置点来比较可视域范围的大小,从而实现最佳位置点选取.
    • 连汝续; 张燕玲; 黄兰
    • 摘要: 研究了引入地形因素和非定常外源强迫的海洋动力学方程组.该方程组是由速度方程、温度方程和盐度方程耦合而成的.在假设初值具有一定正则性时,使用能量估计方法,证明了给出新盐度边界条件的海洋动力学方程组初边值问题整体弱解的L1稳定性和几乎处处稳定性等结论.
    • 曹鹏
    • 摘要: 文章针对盐渍土路基的成因展开分析,内容包括地形因素、气候条件、地下水矿化等,通过研究适当提高路基高度、合理设置隔断层、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及时处理泛盐问题、预防路基盐胀问题等建议,提高盐渍土路基处理质量,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 曹鹏
    • 摘要: 文章针对盐渍土路基的成因展开分析,内容包括地形因素、气候条件、地下水矿化等,通过研究适当提高路基高度、合理设置隔断层、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及时处理泛盐问题、预防路基盐胀问题等建议,提高盐渍土路基处理质量,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