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力

地力

地力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61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80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现代农业科技、广东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桉树学术讨论会、第七届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等;地力的相关文献由124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银明、余本袆、吕卫光等。

地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54.3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280 占比:45.31%

总计:618篇

地力—发文趋势图

地力

-研究学者

  • 杨银明
  • 余本袆
  • 吕卫光
  • 姚荣江
  • 孙静
  • 张丛志
  • 张佳宝
  • 李双喜
  • 李品荣
  • 杨劲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诗春; 周静; 徐燕; 冯山柴
    • 摘要: 为对比重庆丘陵山区优化养分管理与传统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利用率及培肥地力方面的影响,为今后调整施肥配比,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本研究基于2年定位试验,比较了常规施肥模式(CF)、优化养分管理模式(RF)以及相应缺素试验处理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养分吸收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结果表明:(1)RF处理较CF处理增产9.6%,产投比提高27.9%。缺素试验表明,氮肥是保障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2)RF处理较CF处理分别提高了8.0%、8.7%的水稻氮、钾吸收利用率。缺素试验表明,缺磷显著降低了水稻对氮的吸收(P<0.05)。RF模式较CF模式分别提高了1.28%、0.33%、22.77%的水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率,并且提高了5.02、5.39、17.80 kg·kg^(-1)的氮、磷、钾农学效率,并且提高了25.0%的偏生产力。(3)与试验前土壤比较,CF和RF 2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上升。其中CF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RF处理(P<0.05),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的优化养分管理模式在减少磷钾肥的基础上可保证产量,提高了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率、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是一项能兼顾产量、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施肥措施。
    • 邬奇峰; 王中秋; 王楚栋; 赵人杰; 李松昊
    • 摘要: 为探索施用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化肥减量增效作用,连续四年,进行了施用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地力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 表明,施用有机缓释肥作底肥的组合施肥处理,即养分减量处理[处理(2)]、与对照等氮养分减量处理[处理(3)]、与对照等养分处理[处理(4)],这3个处理的水稻每667 m2产量均超过700 kg,其中,处理(4)的水稻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63.7 kg,比常规施肥对照增产12.62%,每667 m2增收167.3元.处理(2)的每100 kg稻谷的氮素用量和总养分用量比常规施肥对照平均减少1.47 kg和2.45 kg.施用有机缓释肥作底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连续四年基本维持不变.
    • 闫晗
    • 摘要: 我第一次知道鬼子姜是在小学三年级的自然课上,当时老师在讲哪些植物的根茎可食用,课本上举出的例子是“荸荠”。白胖的男老师补充说,荸荠就是鬼子姜,并问大家有没有见过?鬼子姜对我而言是全然陌生的名字,但这个名字充满霸气、神秘,带着一种模模糊糊的诱惑感,而荸荠没有。奶奶家附近有一片水泊地,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是适合荸荠生长的环境。老家的人管荸荠叫“地力”,现在饭馆里一般叫作“马蹄”。
    • 周旋; 虎日乐
    • 摘要: 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处武夷山脉东南麓,系杉岭东伸支脉,境内山岭耸峙,丘陵起伏,河谷和小盆地错落其间,水系发达,地貌类型复杂.林场林地面积23799.0 hm2,非林地面积0.2 hm2,森林覆盖率92.20%,活立木总蓄积2960765 m3,天然与人工林的面积比为41:59,乔木林地面积19166.7 hm2,竹林地面积2771.8 hm2,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162 m3/hm2.集体所有林占优势,可伐资源丰富.
    • 刘社军
    • 摘要: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的整体质量以及基础水平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农田系统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差,受灾面积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当前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从当前农田耕地地力情况入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在绿色生态农业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耕地地力提升的保护措施以及工作内容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部分参考。
    • 张昌文
    • 摘要: 通过开展不同培肥模式试验,验证不同培肥模式的培肥效果,以选择适宜辰溪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最佳培肥模式。结果表明,最佳培肥模式为处理4常规施肥+秸秆还田+肥田作物还田(绿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增长幅度最大;处理3常规施肥+肥田作物还田(绿肥)+商品有机肥、处理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培肥效果次之。
    • 赵风兰; 蔡小杰; 张建平
    • 摘要: 为进一步稳步提升额敏县耕地质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本文在近两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额敏县耕地地力现状进行评价,对耕地地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培肥措施提出对应建议.
    • 闫红霞
    • 摘要: 2016年,河南省延津县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水分流失,节约了灌溉投资成本,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该文对延津县保护性耕作项目具体执行情况与实施效果分析介绍,提炼出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精心组织安排等先进经验,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进一步推广落实提供实践指南。
    • 安军; 肖玉平
    • 摘要: 当前,我国土壤退化现象日益严重,修复、改良土壤显得尤为必要.科学施用有机肥有利于调节土壤营养结构、增强地力,为作物创造更佳的生长环境.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试验验证有机肥改良土壤的作用,以供参考.
    • 赵本伟
    • 摘要: 近几年,政府财政补贴夏秋两季秸秆还田,有效地利用了秸秆,培肥了地力,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赞成。但是,由于玉米秸秆量大,秋季还田后的秸秆集中在地表15厘米土层中,小麦播种后,地表秸秆疏松透气,群众普遍反映秸秆还田后影响小麦出苗,影响小麦苗期生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