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石混合料

土石混合料

土石混合料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28282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民营科技、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第八届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2010年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土石混合料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柴贺军、董云、刘斯宏等。

土石混合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8282 占比:99.97%

总计:628445篇

土石混合料—发文趋势图

土石混合料

-研究学者

  • 柴贺军
  • 董云
  • 刘斯宏
  • 徐进
  • 李坚强
  • 李寿伟
  • 熊越
  • 纪小平
  • 赖余斌
  • 刘建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涂义亮; 李军; 柴贺军; 刘新荣
    • 摘要: 研究目的:铁路、机场、公路等路基填方中的土石混合料在一定应力条件下会发生颗粒破碎,从而造成相应的填方工程产生变形和稳定性问题。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剪切破坏后的颗粒破碎特征,而对剪切过程中的颗粒破碎演化规律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配备声发射采集系统的大型直剪试验机分别对6种含石量和3种块石强度的土石混合料开展6种法向压力下的剪切试验研究。研究结论:(1)剪切完成后的AE总计数与颗粒相对破碎率呈线性增长关系,证明声发射技术在土石混合料颗粒破碎演化规律的研究中是可行的;(2)土石混合料在剪切过程中的颗粒破碎先后经历无破碎阶段、初始破碎阶段、破碎增长阶段、破碎稳定阶段、残余破碎阶段5个典型演化阶段,相应的应力应变状态分别进入弹性阶段、弹塑性过渡阶段、弹塑性阶段、峰值强度阶段和塑性破坏阶段;(3)当法向压力增大、或含石量升高、或块石强度降低时,无破碎阶段和残余破碎阶段持续时间越短,初始破碎阶段、破碎增长阶段、破碎稳定阶段总持续时间越长;(4)土石混合料和岩体在剪切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差别显著,根本原因是物质组成的连续性不同;(5)本研究结果可为土石混合料颗粒破碎问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冯德銮; 梁仕华
    • 摘要: 土石混合料是由多粒组矿物颗粒集成的多相天然地质材料,具有显著的跨尺度层次物质群体自然特征。为考虑不同粒组颗粒对土石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根据土石混合料变形时不同粒组颗粒的细观运动特征,将其划分为基体和块石两相复合材料。基于剪应力绕流效应和Eshelby-Mori-Tanaka等效夹杂平均应力原理建立考虑块石转动位移的土石混合料细观抗剪强度理论模型。制备不同块石含量的土石混合料工程原位试样进行3组现场大型直剪试验,分析块石含量对土石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模型参数。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均表明:块石显著影响土石混合料的变形特征且土石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随块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基体的剪应力绕流效应诱发块石产生转动抗力和基体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土石混合料在变形时比纯基体材料储存或释放更多的能量,是块石对土石混合料抗剪强度增益的细观物理机制。基于细观物理机制的土石混合料剪应力-剪切位移计算公式,初步验证了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
    • 贾宇峰; 葛培杰; 相彪; 陈永康
    • 摘要: 空间变异性是天然土体固有的一种属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鲁甸地震形成的红石岩堰塞坝新堆积体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传统均值材料数值模型无法准确描述这种变异性。采用空间随机场理论根据现场勘测试验数据和室内三轴试验参数构建了红石岩堰塞坝的随机场模型,对该堆积体岩土力学相关参数进行了随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红石岩新堆积体的邓肯-张E-B模型参数K、n、K_(b)和m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新堆积体随机场的竖向相关距离为2.84 m,水平相关距离为33.94 m;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堆积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
    • 王涛; 朱俊高; 刘斯宏
    • 摘要: 土石混合料是指由大粒径的块石和作为填充成分的细粒土组成的二元混合料,其塑性行为与细料含量密切相关.目前对细粒含量如何影响土石混合料塑性行为及其细观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此本文开展了不同细料含量土石混合料的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基于二阶功失稳准则与细观力学理论,探究了细料含量对石料骨架土石混合料失稳特性与非关联流动特性的影响,并揭示了细料含量影响土石混合料塑性力学行为的细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细颗粒可通过限制集合体塑性变形从而起到促进集合体整体稳定的作用;细颗粒控制颗粒集合体塑性变形的方向(即塑性势面法方向),随着细料含量增大,土石混合料的塑性势面法方向和屈服面法方向之间的夹角减小,非关联流动性减弱,材料分岔失稳区域变窄;尽管加入到石颗粒中的部分细颗粒与石颗粒共同承担骨架作用,但是细颗粒的加入不影响颗粒集合体的力学状态,不改变材料屈服面法方向.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考虑细料含量的土石混合料弹塑性本构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 胡军霞; 马一跃; 张仕贤; 董辉; 余巍
    • 摘要: 基于离散单元法构建了考虑碎石形状的柔性边界不排水双轴压缩模型,研究了11组不同含石量土石混合料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发现,(1)土石混合料强度随含石量增加先增后减,含石量超过约60%时形成碎石骨架,强度快速增长;含石量约80%时强度和内摩擦角最大;含石量增加,混合料黏聚力逐渐减小。(2)不排水受载下,土石混合料孔隙水压力先正后负、先增后减。含石量较小时,含石量增加,混合料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小,混合料在碎石骨架形成初期孔隙水压力增加;碎石骨架完全形成后最大孔隙水压力减小。(3)含石量小于约30%时,混合料应变局部化呈规则剪切带,随后含石量增加破坏规则剪切带,当含石量约为80%时,混合料再次形成规则剪切带。含石量增加,配位数逐渐减小,颗粒间接触力在含石量小于60%时随含石量增加缓慢增长,超过70%时则快速增长。
    • 吕玺琳; 马一跃; 徐柯锋; 朱长根
    • 摘要: 通过开展考虑砾石形状影响的双轴压缩试验离散元模拟,研究含砾量对密实土石混合料力学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密实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表现出先硬化后软化的特征,含砾量越高软化效应越弱。随着含砾量增大,土石混合料的峰值强度呈现先减小再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残余强度持续增大,剪缩到剪胀对应的体积应变先缓缓增加后加速减小,剪胀角则呈现减小趋势。通过颗粒移动特征及力链分布分析,发现当含砾量较低时,不能形成砾石骨架结构,含砾量对土石混合料强度影响较弱。
    • 赖余斌; 洪巧章
    • 摘要: 开展了核子密度仪应用于不同工况下土石混合料填方地基压实质量检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核子密度仪在各种工况下的含水率测试结果相对准确,而湿密度测试结果则受含石量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中低含石量工况下湿密度测试误差较小,大约在5%以下,可以使用核子密度仪进行压实质量检测;而高含石量工况测试误差较大,可能超过10%甚至更高,此时需要寻求更为准确的测试方法进行压实质量评价.
    • 周雨奇; 王涛; 刘斯宏
    • 摘要: 土石混合料是一种介于土和石之间的混合材料,细粒(土粒)含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力学特性.当土粒含量少时土石混合料主要由石颗粒作骨架,而当土粒含量逐渐增多时会发生石颗粒骨架到土颗粒骨架的转变,对应的土粒含量即为阈值细粒含量fcth.通过振动压实试验探究了土料不均匀系数Cuc、石料不均匀系数Cuf与土石粒径比Rd等典型级配参数对阈值细粒含量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土石级配影响的土石混合料堆积模型.该模型通过测定纯土最小孔隙比ex、纯石最小孔隙比ec以及典型级配参数线性拟合得到的材料系数m、k,来预测土石混合级配料的最小孔隙比及对应的阈值细粒含量.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作舟; 赵强; 姜泽明; 庞金姗; 仝飞; 李其峰
    • 摘要: 根据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坝地质条件和现场实际工况,通过对不同干密度土料开展土工试验,分析了坝体材料各力学参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大,该坝弃渣料的峰值应力相应增大;在低应力情况下,弃渣料的体积缩小,在围压较高时,体积变化增大;弃渣料先出现剪缩,随后变为剪胀,剪胀随着侧压力的增大出现缩小现象,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软化型,最终转变为剪缩型;保持围压条件不变,材料的峰值应力在干密度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出现略微增大,但最大体变随着干密度增大出现较明显的减小情况;保持相同围压状态,邓肯-张模型参数对干密度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Kb、k、m、c、ΔΦ、Rf、Φ0、n.相关研究可为以后抽水蓄能电站的弃渣坝设计和后期防护奠定理论基础.
    • 崔素
    • 摘要: 高速公路施工中土石混填路基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为更好地实现项目的 质量控制,有必要就其施工控制技术进行探讨.从土石混合料的内容与性质入手,重点就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技术进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