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培肥

土壤培肥

土壤培肥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2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16577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农技推广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第十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等;土壤培肥的相关文献由1125位作者贡献,包括曹卫东、付斌、任军等。

土壤培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1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6577 占比:99.68%

总计:116953篇

土壤培肥—发文趋势图

土壤培肥

-研究学者

  • 曹卫东
  • 付斌
  • 任军
  • 倪明
  • 孙泽强
  • 李枝武
  • 王世平
  • 王学君
  • 王慧
  • 王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志新
    • 摘要: 土壤是各类农作物种植必不可少的载体,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决定有机农业种植成效的一大要素,可见土壤培肥的关键性,本文主要以安徽芜湖地区为例,从原则和方式两方面切入,就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展开探析。
    • 王平
    •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化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民受教育程度也不断提升。如今人们对于健康的生活理念与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食品领域也着重强调绿色健康。如今有机农业种植受到了相关部门的格外重视,在提高种植户收入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给土地带来的破坏。文章着重对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土壤培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 李选锋
    • 摘要: 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流行的农业种植模式,在市场竞争力和作物质量方面都优于传统农业,而高效有机农业离不开优良的土壤施肥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有机农业中的土壤施肥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 马晋
    • 摘要: 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并且越来越重视饮食安全,这也使得有机农业种植获得了发展。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土壤的肥沃程度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对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土壤配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主要结合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对于土壤肥力的要求,对有机农业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常见的有机肥料,并探讨了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土壤配肥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 张万奇
    •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体系中的主要生物资源。农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质量、提高水稻产量、促进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论述秸秆还田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土壤养分以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充分利用水肥生产与稻米品质的协同增效作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发展。
    • 顾忠利
    • 摘要: 文章浅析了土壤培肥与肥料使用规范,以期在农业土壤肥料管控中,获得较高的有机农业管理控制效果。
    • 耿赛男; 李岚涛; 苗玉红; 谭金芳; 王宜伦
    • 摘要: 【目的】为提高轮作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我们从作物根系形态、残留养分有效性和土壤结构等方面,综述了大豆和玉米生产对土壤物理特性和后茬作物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机理及原因。【主要进展】大豆根系呈网状分布,分枝侧根多,生长过程中新老根频繁更替,收获后土壤团聚体由原来的简单形态变为多级复合形态,团聚体内部孔隙增多,利于后茬作物的根系发育。大豆形成的稳定土壤团聚结构也是土壤氮素循环的良好基础,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机氮的总矿化和转化量,增强土壤对后茬作物的供氮潜力。玉米生产一般氮肥施用量较高,故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氮相对较多。残留氮以NO;-N和微生物氮形态存在的比例高,由于NO;-N在土壤中不稳定、易损失,因此,不易于为后茬利用。大豆秸秆C/N低,翻压还田后易于被土壤微生物利用,加速土壤氮循环,易于后茬作物的吸收利用。加之豆科作物生长过程中死亡的根瘤和根形成的沉积物数量大,根系分泌物含有较高的甘氨酸和丝氨酸,且根际沉积物C/N较低,更易矿化转化为后季作物的重要氮源。因此,大豆较玉米更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生长和氮素营养。【展望】为更好地利用轮作优势,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提高大豆残留氮素高效利用的关键驱动因素比例;减少玉米收获后土壤残留氮素损失的氮素管理方法;残留氮素转移转化过程中的根–土–微生物互作机制。由于秸秆腐解会加快土壤有机碳的释放,因此减少大豆秸秆还田带来的轮作周年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土壤的碳汇功能也将成为今后研究重点。
    • 吴承慈
    • 摘要: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也是白茶保护区及“白茶始祖”发源地,国家重点保护Ⅰ级植物有2科3种;Ⅱ级有8科9种;Ⅲ级有4科6种,省重点保护的(Ⅳ级)有13科15种。“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文明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利用土地的记载,太姥山茶园利用生态系统养分自我循环和生物自肥能力培肥土壤,并增加生境建立,为天敌昆虫提供栖息繁衍条件。同时,茶树为少根毛植物,丛枝菌根菌能在茶树根基形成大量外生菌丝,这大大扩展了根系吸收面积,促进茶树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 常瑞丰; 王召元; 李永红; 田启航; 刘国俭; 陈湖
    • 摘要: 1土肥水方面建园之初就要建设好灌排设施。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要注意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出现涝害或土壤次生盐渍化,有条件的地区要建设好节水灌溉系统,既能解决灌溉过量问题,又能提高用水效率。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土壤成分各有不同,但在栽培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土壤培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常用的培肥措施有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施用化肥。
    • 胡洪梅
    • 摘要: 有机种植生产是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或基因工程及离子辐射技术的,而是按照农业自然发展规律,通过农作栽培管理、物理方法以及利用生物手段等进行土壤培肥,控制病虫害发生,从而得到安全生物产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核心就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建立并恢复好生物多样性,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有机种植物生长时充分利用自然原料,包括土壤改良、施肥、害虫控制等。有机种植制造有机食物仅经少量处理,很少使用化学保护剂和其它添加剂,这类食品又被称作健康食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