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RDX

RDX

RDX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9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爆破器材、爆炸与冲击、火工品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24届年会、第九届全国爆炸与安全技术学术会议等;RDX的相关文献由10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景林、赵凤起、刘子如等。

RDX—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89.5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39%

专利文献>

论文:39 占比:9.05%

总计:431篇

RDX—发文趋势图

RDX

-研究学者

  • 张景林
  • 赵凤起
  • 刘子如
  • 黄明
  • 聂福德
  • 李凤生
  • 张皋
  • 李明
  • 李洪珍
  • 温晓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聪花; 张鑫; 马静静; 张诗敏; 吴楠; 李泽睿; 杜宇星
    • 摘要: 为改善RDX的安全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RDX/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石墨烯(RDX/PMMA/GO)微球,并用相同方法制备了RDX/PMMA复合粒子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热量仪(DSC)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撞击感度和药柱的静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RDX/PMMA微球形貌趋于球形,RDX/PMMA/GO粒子存在明显的层状皱褶;RDX晶型均未发生改变;与原料RDXRDX/PMMA相比,RDX/PMMA/GO微球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提高22.16kJ/mol和15.17kJ/mol,升温速率趋近于0时的峰温和热爆炸临界温度与原料RDX相比分别提升6.45°C和6.23°C;特性落高由包覆前的26.74cm分别提至62.95cm和78.52cm,撞击感度明显降低。RDX/PMMA/GO抗压强度比RDX/PMMA增加了7.5MPa,表明GO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明显。
    • 郭洪福; 韩旭东; 豆永鹏; 彭军; 李鹏飞
    • 摘要: 为研究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在低温环境下的撞击敏感性,设计了低温环境下的可视化落锤试验装置,研究了RDX粉末炸药在低温环境、不同落锤高度下的力-化学响应特征及相应的点火概率,并进行点火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X粉末炸药的点火概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50°C和-100°C时,RDX粉末炸药很难发生点火;RDX粉末在落锤撞击过程中经历缓慢的径向扩散、融化、快速流动以及溅射或者点火燃烧,其点火机理主要是粘性热。
    • 安静; 罗一鸣; 巨荣辉; 马海霞
    • 摘要: 为了探索水溶性酚醛树脂(WSPR)适用于聚合物黏结炸药(PBX)黏结剂的可能性,首先采用研磨法、水悬浮法、溶于丙酮后水析出法和溶于丙酮后直接干燥法处理纯RDX;然后通过6种包覆方法(干法研磨、湿法研磨、直接法、水悬浮法、均相相溶法、溶剂-非溶剂法)使WSPR与RDX混合,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测试仪研究包覆方法和WSPR对RDX形貌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覆方法只改变RDX粒径,不改变晶体结构和热解过程;PBX粒径减小,WSPR成功包覆RDX的同时没有改变其晶体结构;热解峰温和热重曲线表明,WSPR随不同包覆方法促进或抑制RDX的热解过程:经干法研磨、湿法研磨得到的PBX热解峰温减小10~15°C,经溶剂-非溶剂法得到的PBX热解峰温减小1~3°C,均促进了RDX的热解;经直接法和均相相溶法得到的PBX热解峰温分别减小1~3°C和2~6°C,均抑制了RDX的热解;水悬浮法则可通过WSPR溶液稀释程度来抑制或促进RDX的热解。因此WSPR可在PBX中用作黏结剂。
    • 刘立恒; 马兆侠; 杜雪飞; 柳森; 范晓樯; 石安华
    • 摘要: 为探究黑索金(RDX)靶材超高速撞击辐射特征,在超高速碰撞靶上开展了铝球超高速撞击RDX光辐射特征测量试验。获得了2A12铝球以约3 km/s、6 km/s的速度撞击空药盒、盒装RDX、裸装RDX等靶材的紫外、可见光典型波段的光谱辐射强度。试验发现:超高速撞击不同靶材的辐射特性显著不同,撞击空药盒存在1个辐射峰、总辐射时间最短,撞击盒装RDX存在2个辐射峰、总辐射时间次之,撞击裸装RDX存在多个辐射峰、总辐射时间最长;撞击冲击波效应产生的强辐射波段与爆轰产生的强辐射波段显著不同;撞击冲击波效应产生的光谱辐射强度随撞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强。不同靶材辐射特性的显著差异,可作为目标爆炸程度的判断依据;该试验结果可为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 牛振威; 曾淑琼; 唐梅; 葛妮娜; 马兆侠
    • 摘要: 为了理解含能材料微观起爆机理,利用自洽电荷紧束缚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多尺度冲击模拟技术研究了固相RDX晶体在冲击波加载下的分解过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获取主要稳定产物的荧光发射谱及振动分辨的发射谱。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下(冲击波速度≤8km/s),温度随时间上升缓慢且达到平衡后不超过1700K,RDX未完全引爆,初始分解反应源于N—NO_(2)键的断裂,模拟时长超过10ps后产物随时间变化趋于稳定,最终稳定产物以NO_(2)、NO和H_(2)O为主;在高速冲击下(冲击波速度≥9km/s),平衡温度和应力显著增加,RDX完全引爆,N—NO_(2)键受到高压抑制,初始分解反应源于C—H键和主环上C—N键的断裂,模拟时长超过3~5ps后产物随时间变化趋于稳定,最终稳定产物以N_(2)、CO和H_(2)O为主。模拟结果反映出固相RDX在冲击作用下初始起爆过程具有显著的分段特性。CN_(2)分子的电子从第二激发态(E=-4007.3eV)向基态(E=-4010.8eV)跃迁,发射谱线波长为354nm,摩尔吸收系数为7413934801dm 3/(mol·cm),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射光谱特征峰的波长基本不变,但谱线强度逐渐减弱。
    • 刘晋湘; 陈江波; 王斐; 张维海; 李芳芳; 杨艳婷; 张军; 邓海娟; 李艳; 袁丽
    • 摘要: 目的 研究推进剂含能固体颗粒粒度、形貌与感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摩擦、撞击、静电感度仪、爆发点测定仪,对推进剂主要含能固体颗粒AP、RDX、AL的粒度及感度进行测试研究,考察不同规格粒度的AP、RDX的机械、静电及热感度,对AP、RDX、AL的混合物料也进行感度测试。结果 AP的摩擦、静电感度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加。粗AP(40~60目、60~80目及100~140目)对撞击感度不敏感,对于粉碎细料(1~18μm),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热感度与粒度的关系,对于5 s爆发点,其结果均大于400°C。对于普通RDX,2种不同粒度的RDX对不同激源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高品质RDX的感度特性明显优于普通RDX。AP、RDX、AL混合后,感度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论 细料AP机械感度与热感度较高,RDX粒度越小,摩擦、撞击感度下降,3种粒度RDX的静电感度相当,AP、RDX和AL粉混合时仍保持较高的摩擦感度。
    • 关得云; 温晓燕; 杨彩宁; 胡玲; 王歌扬; 常海
    • 摘要: 建立了同时测定某混合炸药中RDX与FOX-7组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为21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柱温为25°C,流量为1.0 mL/min,进样体积为2μL.RDX的质量浓度在0.12~0.72 m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FOX-7的质量浓度在0.24~1.44 m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RDX、FOX-7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10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90%和0.258%(n=6).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组分检测中.
    • 加油伟(图/文)
    • 摘要: 多数中型豪华SUV都有着大气、沉稳的质感。一谈到这类车型,人们很难将其与驾驶乐趣扯上关系。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次,向来执着的讴歌用RDX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 曾见有; 赵宁宁; 张婷; 姚二岗; 赵凤起; 任莹辉; 马海霞
    • 摘要: 为探究石墨双炔(GDY)对RDX热分解性能的影响,采用液相法制备出GDY,对其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热重(TG)、红外(IR)表征;采用物理混合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GDY与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复合,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其热行为,并用Kissinger和Ozawa法进行动力学计算;用热重/红外/质谱联用仪(TG/IR/MS)研究GDY质量分数为5%的复合样品的热分解机理;根据GJB772A-97,采用DSC法进行相容性分析;从热分解峰温和活化能角度,比较了不同炭材料对RDX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10°C/min、GDY质量分数为5%时,RDX热分解峰温升高2.97°C,活化能降低10.75kJ/mol;TG/IR/MS研究表明,加入GDY后,主要气体产物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但是CH2O和N2O气体产物在较低的温度下即会产生,表明GDY的加入能够促进C—N键的断裂,从而促进RDX的热分解;相容性测试表明GDY与RDX不相容;相比纯RDX,石墨烯和多壁碳纳米管(CNT)使RDX的热分解活化能分别降低59.76kJ/mol和25.6kJ/mol,降低程度高于GDY,而富勒烯(C60)则使RDX的活化能升高37.17kJ/mol.
    • 闫治宇; 王良辰; 宋晨; 李倩倩; 牛余雷; 王金华; 黄佐华
    • 摘要: 为拓展含能材料在聚光加热下点火和燃烧特性的实验方法,探究了燃烧反应过程中的物种变化及化学反应,基于聚光点火平台,采用高速摄影、化学发光、激光诱导荧光的方法,研究了聚光点火前后RDX反应的自发光过程、NO化学发光信号变化和RDX火焰内部OH自由基的二维浓度分布.结果表明,RDX聚光点火和反应过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吸热、蒸发热解、点火和反应结束;整个反应过程的点火延迟时间为16.735s,燃烧持续时间为355ms,而高延迟的原因是由于聚光点火能量较低所致;NO化学发光显示,NO的产生存在明显的两阶段生成过程,且NO的生成受RDX蒸气和HCN、NO2多种分解产物影响;OH的高浓度区主要分布于火焰的中部两翼,可由NO反应而产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