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观念

国家观念

国家观念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13篇;相关期刊272种,包括党建、法制博览、公安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福建历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等;国家观念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应峰、巩艳芳、常利兵等。

国家观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42.8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1.22%

专利文献>

论文:413 占比:55.96%

总计:738篇

国家观念—发文趋势图

国家观念

-研究学者

  • 张应峰
  • 巩艳芳
  • 常利兵
  • 张元隆
  • 何勤勇
  • 俞祖华
  • 叶笃正
  • 吕宣玲
  • 巴新生
  • 张树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齐洲
    • 摘要: 19世纪初,State经由来华传教士引入中国时,有“邦、邦国、国、国家”多个汉语译名,19世纪中叶传入日本,最终定格为“国家”。日本学界借此译介西方国家学说,使得与“朝廷”“天下”有别的近代“国家”观念得以广泛传播。20世纪初,始创于中国的“国家”侨词回归,近代“国家”观念也渐渐为国人接受。
    • 成湘丽
    • 摘要: 民国时期内地赴新疆旅行、考察的知识分子,其多重文化身份以鲜明自觉的国家本位立场和中华统一信念为底色.民国早期,无论是旧学功底深厚的传统文人,还是遭遇中西新旧文化冲击的留学归国者,都已具备一定的国防安全观念.20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文弼、徐炳昶等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在中外合作的文物考古中,表现出对新疆作为中华文物宝库和资源重地的高度关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无论是游记作者笔下万众一心的新疆全民抗日,还是面对苏联既不安又肯定的矛盾心态,都体现出国土安全始终是牵动内地考察者和新疆各族民众共鸣同振的核心要素.
    • 王灿
    • 摘要: "元修三史"修史前后,对宋、金、辽三个并立时间较长的朝代的正统性如何处理,由于涉及正统性、夷夏观等等在内的重要问题,争论较大.最终,元廷采取了"各与正统"的立场,在正史中平等给予历史上并存的各个政权以正统地位,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演变中既坚持原则性又能与时俱进,但总体上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主义底色."元修三史"论赞对君臣大义的坚守,亦超越了族群畛域之见.
    • 黄超
    • 摘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随着欧风美雨的深度浸润,中国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其中的士绅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突出体现在以"中华观"为代表的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了以"天下观"为代表的传统国家观念.历经晚清、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山西士绅刘大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透视其遗作《退想斋日记》,既可窥探其所处"变局"中的心路历程,亦可对推动士绅阶层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以此更好揭示近代中国的众生相.
    • 肖伊宁
    • 摘要: 德国社会民主党自诞生以来,随着自身政治需求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的变化,其国家观念与社会政策在争议中几经转变.在此过程中,社民党从最初对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制度持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转变为认同在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框架内寻求社会改良,并将国家看作是一个在社会改革中发挥作用的中立工具.社民党从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转变为一个以执政为目的的全民党后,它对国家的论述转变到对国家责任的认识上来,并在两次执政期间主导了影响深远的德国社会改革."2010年议程"改革后,德国社民党失去了其作为左翼力量的形象和信誉,为重塑自身形象,社民党需要凸显其独特的国家观念并提出可行的政策方案.
    • 郝晏荣
    • 摘要: 严复认为国家的失败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切失败的根源之中的根源,失去国家这一大的平台,其他一切建造都是空中楼阁.严复认为,与个人、群体相比,国家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基于中国现实与历史的复杂性,在国家发展的目标上,必须把完整、和谐、稳定作为首要考量,其他目标和追求都在其次.严复崇敬民主的政治价值,赞佩西方民主国家的成就,但在现实社会中,严复却反对中国建立议会宪政体制.严复认为现代国家必须重视立国基础和立国精神,中国国家的立国基础和立国精神,不仅应该包含西方的科学、民主、法治元素,同时也应该包括中国传统的仁政思想,应该认真总结并吸收传统观念中的现代元素.
    • 坚斌; 尹伟先
    • 摘要: 民国时期,现代教育的雏形已出现于康区,但受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地域空间闭塞、教育观念滞后、经济发展缓慢,康区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甚至衰退.1938-1947年间,社会进步之士在《康导月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康区教育改良的文章,对康区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供西康政府采纳并实施.民国时期关于康区教育改良的相关讨论,特别是其中关于民族地区教育及促进民族交融、强化国家认同的内容,对当今民族地区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 李良品; 葛天博
    • 摘要: 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为今日中国疆域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云南地区围绕疆土认同而展开的改土归流过程中,清代王朝国家观念发挥出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清王朝通过权威重构,将土司地方性权威转化为国家性权威,在国家一统观念下熔铸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共同体耦合.清代王朝国家观念下的云南土司地区改土归流,不仅有效防止了边疆土司地区割据的可能性,而且推动了王朝国家观念的整体性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促成历史认同的作用.
    • 黄泽梅
    • 摘要: 初中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对个人、集体、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想象,新时代背景下,将"梦想"要素纳入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有利于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的培养.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设计编写上,通过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层次不同的梦想追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在梦想的指引下不断促进自我发展,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