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嘲讽

嘲讽

嘲讽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篇、相关期刊307种,包括青年博览、看世界、做人与处世等; 嘲讽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伏俊琏、刘锴、辛任春等。

嘲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 占比:100.00%

总计:397篇

嘲讽—发文趋势图

嘲讽

-研究学者

  • 伏俊琏
  • 刘锴
  • 辛任春
  • 于海江
  • 刘庆丽
  • 刘庆玲
  • 刘永健
  • 廖飞
  • 张其姝
  • 张勇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郑佳
    • 摘要: “郑佳,你的鞋是不是‘耐克’牌的啊?!”“哎,你的鞋子多少钱啊?”又是吴杰涛和孙紫森这俩人!看着他们一脸的假笑,我才明白:他们是在讽刺我穿了假耐克鞋。听他们一口一个“假耐克”,还有那不屑的眼神、嘲讽的动作,不时的窃窃私语,我生气了。虽然我的鞋子很普通,但我还是要买,因为我自己喜欢。我觉得好看,穿着舒适,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买的是鞋子,不是牌子!如果只知道讲究穿衣打扮,那也太肤浅,太可悲了。
    • 摘要: 法国马克龙因照片摆拍过头被嘲讽近日,法国媒体刊出了一些马克龙在总统府爱丽舍宫内的工作照片,其姿态、神情和皮肤状态都显示出他的疲劳和压力。美国《赫芬邮报》报道称,这些照片在西方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被一些人嘲笑说“摆拍过头”。马克龙的这些工作照片由其御用摄影师拍摄,通过法新社等专业媒体发布。
    • 胡国威
    • 摘要: 1.外景街道日早上8点,上班高峰期,街上车流如织。汽车喇叭声、商贩的叫喊声交错在一起,飘荡在城市的上空。王志明开着车,车速并不快。王志明的手机响了,他瞥了一眼,发现是妻子郑小琳打来的。王志明故意等了一会儿,才接起电话。电话里郑小琳的声音很大:你到哪里了?这么磨蹭!王志明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车太多,有点堵,想快也快不了啊。郑小琳:说好的八点半到民政局,现在都已经八点二十了。你早干吗去了,为什么不早点动身?王志明嘴角浮现出一丝嘲讽的笑:你就这么急着和我离?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郑小琳打断了王志明:我没有心思和你开玩笑,你快点,办完事我还要回去上班。
    • 摘要: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他很富有,却一直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他无论去哪儿,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上衣,看起来就像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有一天,一个富家公子去饭店吃饭,在角落的位置看到了穿着朴素的普希金。他常听别人说,普希金是一位很著名、很有钱的诗人,今日一见,感觉差别甚大。于是,他走上前去,用略带嘲讽的口吻对普希金说:“尊贵的诗人,瞧您这身特别的打扮,我猜您口袋里一定装满了钱吧!”
    • 唐宝民
    • 摘要: 20世纪40年代,作家黄裳在上海编《文汇报》副刊,吴晗的学生潘静远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有一定的写作水平,黄裳就经常向潘静远约稿,并将其稿件发表在自己主编的副刊上。有一段时期,国民党准备召开"伪国大"竞选,北京大学校长胡适表示要下海参加这次竞选。黄裳便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过河卒子》的杂文,对胡适的做法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 王秋女
    • 摘要: 十一长假,带小咖去青岛旅行,返程的飞机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舷窗外逐渐变小的青岛,一直到云层完全遮蔽了地面,才转过头,老气横秋地长叹一声,凑到我的耳边问:"妈咪,你猜猜我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哪儿?"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又是这个老套路!朝他翻了个白眼:"青岛呗!"他并不在乎我的嘲讽,语带激动地说:"对!我现在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青岛!天津只能排第二了,我决定让青岛做我的家乡!"
    • 梵净一方
    • 摘要: 17岁时,潘光旦因运动事故失去半条腿,他想出国留学,当时清华的代理校长严鹤龄嘲讽道:“怕不合适吧,美国人会说中国人两条腿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换成别人,恐怕早已灰心失意,但潘光旦不仅不以为意,还作诗抒怀:“谈兵膑脚传孙子,述史丧明说左丘。此思尚存志仍在,纵教偏废亦何忧。”
    • 朱成玉
    • 摘要: 在我年轻的时候,与一个不再年轻的人,在一节车厢里有过一番对话。我落第一滴泪的时候,他嘲讽,他的笑意之下,我是个傻孩子;落第二滴泪的时候,他沉默,嘴角仍有轻蔑之意,但已浅淡;落第三滴泪的时候,他嫉妒地说:“年轻真好,眼泪可以如此肆意横行。”那是我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评说眼泪。的确是肆意横行的!不然,怎么就轻易落下了。
    • 金银台; 画画的青禾(绘)
    • 摘要: 那扇华美绮丽的屏风在她面前缓缓展开--色彩鲜艳、花鸟相映,带着南朝的奢靡之气。她未曾去过南朝,那些诗文里莺飞草长的江南美景,她可能此生无缘一睹。她几乎能够想到杨坚嘲讽的笑。他又赢了,他灭掉了陈国,俘获了陈叔宝。
    • 贝小戎
    • 摘要: 跟朋友分享笑话时,如果他们听了之后并不觉得好笑,要么是因为他们没听懂,要么是因为他们的笑点比你高。有时候他们没听懂,就假装自己没笑是因为笑点更高。前几天我读到一则笑话,想验证一下自己是不是看明白了:广播公司给一位牧师写信,让他来参加一档节目的录制,费用是50英镑。牧师同意了,随信附上了50英镑。朋友不觉得好笑,还说他认为牧师是嫌钱少,附上这笔钱是在嘲讽广播公司抠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