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喉功能

喉功能

喉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30435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医学信息(中旬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中国铁道学会第五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第六届学术大会等;喉功能的相关文献由37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学奎、周星、徐华苹等。

喉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0435 占比:99.99%

总计:1030567篇

喉功能—发文趋势图

喉功能

-研究学者

  • 刘学奎
  • 周星
  • 徐华苹
  • 罗丽飞
  • 刘思良
  • 吴润坤
  • 屠规益
  • 王天铎
  • 刘磷海
  • 徐国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杰
    • 摘要: 目的:评估咽喉癌患者应用保留喉功能的咽喉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兰陵县人民医院在2017年6月-2021年6月接诊的60例咽喉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不保留喉功能的咽喉癌切除术,观察组给予保留喉功能的咽喉癌切除术,将两组咽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率(96.67%)与对照组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感染性咽瘘、颈部皮下感染、胃部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6.65±2.51)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4.59±3.52)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4.59±3.52)分、(40.15±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和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喉癌患者应用保留喉功能的咽喉癌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李洋; 崔颖; 王锐; 刘瑶; 穆兰; 张健; 吴思
    • 摘要: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并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组治疗的86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我院收治并行垂直喉部分切除术(vertical partial laryngectomy,VPL)组的32例喉癌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对其术后生存率、术后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接受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3.8%。接受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6%和83.6%。两种术式间术后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SCPL组患者术后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7.7%,平均拔管时间为(29.85±13.97)d。VPL组患者术后气管套管拔管率为87.5%,平均拔管时间为(34.37±17.29)d。两组患者术后鼻饲管拔管率均为100%。SCPL组术后患者拔除鼻饲管时间(16.00±3.66)d。VPL组术后患者拔除鼻饲管时间为(17.53±5.33)d。SCPL组术后气管套管拔管率高于VPL组(P=0.023),而两组气管套管及鼻饲管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术能完整切除喉癌组织、获得满意的总生存率,在此基础上良好的保留了包括呼吸、吞咽和发音在内的喉功能,使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 李家容; 戚思国; 李聪; 胡芳
    •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保留喉功能治疗方式对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18例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保留手术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各59例,保留手术组予以病灶切除及喉功能保留手术治疗,同步放化疗组予以靶区直线加速器适型调强放射治疗和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经干预治疗后,保留喉功能手术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手术组皮瓣坏死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但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和呼吸障碍者显著低于同步放化疗组(P<0.05)。此外,保留喉功能手术组3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同步放化疗组(P<0.05)。结论在喉功能保留的治疗方式中,采用喉功能保留手术,可显著改善下咽癌患者术后吞咽、语言和呼吸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吴润坤; 马家伟; 李玉群; 陈振清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声门旁间隙入路声门型喉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例确诊为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声门旁间隙入路切除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呼吸、吞咽、发音功能、复发及生存率。结果气管套管拔管率90.0%(18/20);误咽率15.0%(3/20),均通过吞咽训练恢复经口饮食;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声嘶,但可对话交流;肿瘤复发2例,其中l例为喉内复发,1例为颈淋巴转移复发,复发率为10.0%(2/20)。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0%(17/20)、80%.0(16/20)。结论经声门旁间隙入路的手术方式适用于部分同时累及声门及声门上区的喉癌,肿瘤暴露清晰、切除彻底,可有效保留喉功能,是理想的手术方式。
    • 郭杏; 李加平; 尹昕; 陈峥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采取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不同时期(术后1、3、6、12、18个月)的复查资料(甲状腺结节体积、甲状腺功能、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及并发症),以此评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①所选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1 d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长、手术部位黏膜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分别为:(30.46±1.84)min、(12.54±1.98)ml、(3.25±0.74)分、(1.82±0.71)d、(3.45±0.72)d;②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结节直径、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段的不断推移,患者结节直径持续降低,直至处于可控状态,而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均呈持续降低趋势,直至恢复正常范围。③所选患者术后1、3、6、12、18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生切口感染、饮水呛咳等并发症,但有1例(1.25%)声音嘶哑,2例(2.50%)结节复发发生。声音嘶哑患者经噤声3 d,增加饮水与气道保湿等操作后,得到有效缓解;结节复发患者经及时的再次消融后取得临床治愈效果。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中,选择超声引导下结节微波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晓慧
    • 摘要: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乐陵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收的4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喉裂开声带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喉功能保存情况和嗓音声学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及黏膜部位恢复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喉功能保存率高于对照组,基频、基频微扰、谐噪比、振幅微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FA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提升手术治疗效率,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同时可得到较高水平的喉功能保存率,改善术后嗓音声学功能,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吴润坤; 马家伟; 李玉群; 陈振清
    • 摘要: 目的:分析用经口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25例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经口CO2激光手术,然后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及喉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这25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有T1aN0M0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15例,T1bN0M0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8例,T2N0M0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2例;其中存在肿瘤侵犯前联合情况的患者有10例.这些患者术后均存在明显的声音嘶哑症状,吞咽无呛咳;其中无出现活动性出血、呼吸困难或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其中有6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后出现声带前联合处粘连,未进行外科处理;2例患者于术后3~4个月出现声门后区肉芽肿,再次行激光切除.在随访期间,这些患者中有24例患者达到术后无瘤生存的目标,有1例患者于手术4年后病情复发,行气管切开+双侧颈淋巴清扫+喉部分切除+钛合金支架喉成形术,术后追加放疗,至今已无瘤生存半年.结论:用经口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的疗效确切.
    • 姜爱华; 史秀红; 张艳燕
    • 摘要: 目的:探讨防误咽气囊套管在原发性喉癌患者术后喉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2例原发性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喉功能恢复性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防误咽气囊套管,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2 d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2 d嗓音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2 d生活质量评分表(QOL)、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QLQ-C30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2 d误咽0级、Ⅰ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喉癌患者术后积极开展功能恢复训练联合使用防误咽气囊套管,能促进患者喉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吴平; 唐瑶云; 方兴; 赵素萍
    • 摘要: 目的:探讨喉裂开联合会厌谷入路手术对治疗局部晚期梨状窝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TNM分期为T3、T4a的下咽梨状窝癌初诊患者216例,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包括采用喉裂开联合会厌谷入路术组(n=73)、咽侧入路梨状窝切除术组(n=75)和喉全切部分下咽切除术组(n=68),所有患者术后常规予以放射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存率,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并比较各组术后气管切开导管拔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喉裂开联合会厌谷入路组76.7%为T3期患者,咽侧入路梨状窝切除术组100%为T3期患者,喉全切部分下咽切除术组64.7%为T4a期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喉裂开联合会厌谷入路手术治疗局部晚期梨状窝癌在生存率及喉功能的保留方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保留喉功能的手术方式.
    • 许莉; 施涛; 黄媛媛; 季俊峰; 吴明海; 陈伟; 张勇; 王志颐; 江满杰
    • 摘要: 目的 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文中旨在探讨胸骨舌骨肌组织瓣在保留喉功能的梨状窝内侧壁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到2021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中利用胸骨舌骨肌组织瓣进行喉功能重建的22例梨状窝内侧壁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先评估声门旁间隙的侵犯情况,6例(27.27%)声门旁间隙无明显受累者术中制作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行梨状窝内侧壁切除+胸骨舌骨肌筋膜修补咽腔缺损;9(40.9%)例声门旁间隙部分受累者制作胸骨舌骨肌-舌骨组织瓣,术中行梨状窝内侧壁切除+患侧水平半喉切除+胸骨舌骨肌-舌骨组织瓣重建喉功能;7(31.81%)例声门旁间隙消失者术中制作胸骨舌骨肌-舌骨组织瓣并行患侧梨状窝内侧壁切除+患侧垂直半喉切除+胸骨舌骨肌-舌骨组织瓣喉功能重建.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咽瘘及喉狭窄发生;术后恢复吞咽功能平均(16.0±4.5)d.术后6个月内顺利拔管21 (95.4%)例.1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经治疗后于12个月拔管,最终拔管率达到100%.结论 梨状窝内侧壁癌患者术前重点评估声门旁间隙侵犯程度,选择胸骨舌骨肌组织瓣进行喉功能重建,手术创伤小、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