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商君书》

《商君书》

《商君书》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105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管子学刊、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历史·史学·社会"学术研讨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等;《商君书》的相关文献由26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林祥、杜丽荣、汪蕾等。

《商君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5.1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105 占比:94.80%

总计:5385篇

《商君书》—发文趋势图

《商君书》

-研究学者

  • 张林祥
  • 杜丽荣
  • 汪蕾
  • 杨玲
  • 邵文利
  • 李亚光
  • 李杰群
  • 仝卫敏
  • 刘树林
  • 刘泽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林祥
    • 摘要: 法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与儒道相比自有其特点,而且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值得研究。其形成、主要内容以及实现途径等问题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法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萌发于商鞅,发展于申子、慎子及稷下齐法家,大成于韩非子。其要义包含“知法自治”和“君佚臣劳”两个方面,前者指通过创设法令制度,并公之于吏民,使人人知法、信法,自律自治,实现“刑政不用而治”的目标;后者则以“道德”为体,刑名法术为用,主张君臣异道,分工而治,君主臣辅,君执其要,臣尽其能,参验督责,以静制动。法术势结合运用,循环补充,是实现无为而治的途径。法家之主张无为而治,意在尊君集权、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与道家“因循自然”的无为而治、儒家“恭己南面”的无为而治截然不同。
    • 戴拥军; 以色列尤锐
    • 摘要: 尤锐(Yuri Pines)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人文学部副部长,迈克尔·W.利普森研究所亚洲研究教授,也是中国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尤锐教授的研究重点是早期中国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史学起源以及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演进,尤其关注秦国的崛起。他的主要出版物包括《〈商君书〉:为早期国家权力的辩护》(The Book of Lord Shang:Apologetics of State Powerin Early China,2017)、《永恒的帝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持久遗产》(The Everlasting Empire: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and Its Enduring Legacy,2012)、《展望永恒的帝国:战国时代的中国政治思想》(Envisioning Eternal Empire: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of the Warring States Era,2009)、《儒家思想的基础:春秋时期的知识分子生活》(Foundations of Confucian Thought:Intellectual Life in the Chunqiu Period,722–453 B.C.E,2002)等八部专著,并在学术期刊中发表了100多篇文章。本文作者邀请尤锐·平内斯进行访谈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此只能通过Zoom视频会议方式,于2020年7月2日对其进行了深度采访。此文经本文作者翻译,并经尤锐教授确认。
    • 张亲霞
    • 摘要: 《垦令》篇提出使民众安心农作的举措凡20种。核心思想是如何让那些从事商业、佣工、游说、逆旅、声服等怠惰淫巧之民归心于农,让大夫家长之爱子、余子亦不得逃脱农作和赋役。《垦令》通过官吏的治理,通过抑制商业的发展,通过抑制消费等方式,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商鞅其实是通过多方位的综合又有重点的治理方式,以促进秦国荒田的开垦,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孟文杰
    • 摘要: 商鞅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早期代表人物,其思想对我国封建君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君书》是商鞅思想的集大成作,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商鞅的变法内容和变法思想。全书共26篇,重点围绕农战和法治展开,内容涉及国家经济政策、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法治建设、军事管理、赏罚制度等众多方面,是国家对内政策和对外战略的结合。探析商鞅农战思想,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文化内涵与精髓。
    • 王维
    • 摘要: 商鞅通过引入"礼法以时而定"这一价值相对论原则,解构了传统礼乐思想在秦国思想领域的绝对性与权威性.但由于商鞅弃绝了传统礼乐与神圣价值的象征关联,有关礼乐思想的辩证探讨逐渐被政治法权所具有的绝对力量所取代.在这种思想的转化中,商鞅的乐论思想变得异常极端.反思商鞅的礼乐批判观,可以看出礼乐思想与刑法思想只有在辩难中承认彼此的价值分歧并以神圣价值作为终极目标,才能客观公允地面对各自的问题并以超越的视角突破当下的生存困惑,这既是对现实处境的有效回应,也是对人性向善品质的葆守培养.
    • 黄效
    • 摘要: 《商君书》的成书情况十分复杂,它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应该是历时性的产物.具体而言,《商君书》中的《墾令》《境内》《农战》《战法》《立本》《兵守》《开塞》《君臣》《立法》这九篇都可能是商鞅所作.《更法》《去强》《说民》《弱民》《赏刑》《徕民》《慎法》《外内》这八篇大约成书在商鞅死后到秦昭王之间,其中《更法》篇当为战国时的史官所作,余为商鞅后学或当时崇尚商鞅学说的法家者流所作.《算地》《错法》《壹言》《靳令》《修权》《画策》《禁使》《定分》这八篇应该是战国末期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前的作品,其中《定分》篇可能是《商君书》中最晚的作品.而把它们结集成书,则极有可能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时官方主导下所为.
    • 蒋重跃
    • 摘要: 关于商鞅和《商君书》,在价值评判上从来就有两种倾向,主流的一派偏向儒家,持批判的态度;另一派偏向法家,持辩护的态度.2020年全年至今,笔者重读商鞅和《商君书》.其间,不断提醒自己把价值倾向尽可能地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让阅读理解朝着理性、客观、公正的目标前行.阅读中感触最深的可以做以下两种概括:第一,记载商鞅事迹最为全面系统的《史记·商君列传》不过是司马迁在讲故事.他对商鞅在秦国的许多行事是敌视的,所以用"少恩""天资刻薄人也"给予评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意味,难免也有明显的价值偏见;但对于商鞅变法这个重大历史活动,却能如实直书,给予恰当肯定,在保持历史主义品格及其与人道主义的结合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不愧"良史之才"的美誉.第二,《商君书》围绕着"农战""刑赏""胜民""作壹""势术""断家"等政治术语展开论述,构建了系统的治国方略.它提出的"重农抑商""以刑去刑""抑制强民""利出一孔""事合利异""行治曲断"等观点以及围绕这些观点展开的论证,即使放到今天,也称得上是有深刻洞见的政治学说.此外,它还在"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的领域里驰骋政治想象,为自然状态理论和国家起源说贡献了一家之言;它使用"道""理"术语,把政治现象纳入知识论范畴,在此基础上,给"圣君明主"这个主题以理论阐释.有如此深刻的理论思考支撑着系统的治国方略,《商君书》完全可以与其他任何一本一流的政治学/哲学经典相媲美.
    • 张庆儒
    • 摘要: 出国一年归来,甫至家中,便接到出版社快递来的重达6公斤的皇皇巨著——栾照钧公文写作与评改实训系列专著。当即展书浏览,不由得击节赞赏:"好书!实用!"实用,即有实际使用价值。实用性,乃我国著述与实践的优良传统。早在战国时期,《商君书·农战》云:"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听说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轻饰词,重实用,作为主线,历千年而贯穿至今。照钧兄系列专著之实用性,体现于如下诸项。
    • 桁林
    • 摘要: 现代化以传统社会形态为起点,破解传统社会形态的密码就在生产方式上.《商君书》就是有关传统社会形态的规划书,尤其是它所着重强调的"利出一孔""功爵制"两大特征,对于塑造和规范传统社会形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社会形态的奠基石.解剖《商君书》有助于了解超稳定的传统社会形态何以可能,历史周期律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进一步明确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现代化的核心不在于生产力、装备、技术,而是怎么做到让每个人自由地发展,这一点跟传统社会形态背道而驰.超越传统社会形态的现代化,应着眼于促进平等主体之间交往关系的扩大,关键要让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心下移,转向市民社会.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成效是对制度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最好检视.
    • 詹朝阳
    • 摘要: 《商君书》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它主要阐述了商鞅及其学派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以及法治思想,也涉及到一些秦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我们现今研究秦汉时期乃至于后世的政治军事制定,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与思想史研究价值,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部珍贵的史料.同时它所记录的商鞍及其学派的思想,与商鞅本人的变法实践及秦国的社会制度高度吻合,这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有关记载中已得到了证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