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世界文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464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法制与社会、消费导刊、黑龙江高教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等;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4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佩、李德、覃琮等。

后现代女性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1.7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464 占比:98.21%

总计:8618篇

后现代女性主义—发文趋势图

后现代女性主义

-研究学者

  • 王佩
  • 李德
  • 覃琮
  • 王淼
  • 赵丽红
  • 丁慧
  • 严舒黎
  • 于薇薇
  • 付晓东
  • 刘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冰倩
    • 摘要: 辛迪·舍曼作为被《艺术新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5位艺术家之一,她所取得的成就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无题电影剧照》到《历史肖像》展现的是她个人艺术的发展脉络。前者以好莱坞影片塑造下的女性形象为参考,公开披露那特属于女性的喃喃低语;后者则以艺术史图像中的人物为对象,辛辣嘲讽历史对于性别的刻板偏见。在她的作品中第三者视角作为图像的入侵者,试图重审当下与过去并在观看中进行一场女性主义的自我修正。扮演是她艺术发展的关键词,而相较于以往绘画作品的叙说感不同,扮演即在场感,这种在观看中试图再现、打破、重构的做法在二十世纪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中朱迪斯·巴特勒提出的对性别身份问题,遥相呼应。
    • 张逸君
    • 摘要: 在经历过两次女性运动之后,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第三次女性主义超出前两次的思想界限,运动焦点离开“男女对立”的视野,矫正“女性沙文主义”倾向,吸收大量后现代主义理论成果,发展出后现代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和黑人女性主义等新生流派。后人类主义通过质疑和反思人类主体地位,为第三次女性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
    • 许金
    • 摘要: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潮下,瑟琳·席安玛作为当下世界影坛崛起的新一代法国女性导演,她打破了传统叙事范式,运用细腻而简约的视听语言,向观众讲述青少年女性探索身体欲望、寻求平等对话、认识多样自我的成长故事,其对影视艺术和女性主义的深刻思考在电影界掀开了真正以女性视角观照女性的崭新篇章。本文选取瑟琳·席安玛具有代表性的五部电影作品《水仙花开》《假小子》《女孩帮》《燃烧女子的肖像》《小妈妈》,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体系,从主体、语言、性别三个方面,对瑟琳·席安玛的影片主题和形式风格进行梳理和分析,阐释其在电影创作与实践中对女性命运的深入理解与自我批判。
    • 张萍
    • 摘要: 自1919年作为学科的国际关系理论在西方诞生以来,主权国家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主体,个人仅是作为国家这个单元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于国际关系理论之中.然而,在日益互联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政治意识和自我意识被激活的个人参与到国际政治互动中,并因此正在改变着国际政治系统中的"单元成分".如果国际关系理论对个人的研究仍继续囿于如何使政治领袖,以及参与、影响决策的精英作出理性的抉择,显然不合时宜.在此背景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个人的关注显得意义重大.通过对国家、权力和女性乃至更广泛的个体身份三个方面的再认识,后现代女性主义将个人带回到国际关系理论视野.而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的"关系国际"出发,重构个人作为"独立国际人格者"的国际关系主体性,可以更好地拓展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和方法.
    • 张萍
    • 摘要: 自1919年作为学科的国际关系理论在西方诞生以来,主权国家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主体,个人仅是作为国家这个单元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于国际关系理论之中。然而,在日益互联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政治意识和自我意识被激活的个人参与到国际政治互动中,并因此正在改变着国际政治系统中的“单元成分”。如果国际关系理论对个人的研究仍继续囿于如何使政治领袖,以及参与、影响决策的精英作出理性的抉择,显然不合时宜。在此背景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个人的关注显得意义重大。通过对国家、权力和女性乃至更广泛的个体身份三个方面的再认识,后现代女性主义将个人带回到国际关系理论视野。而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的“关系国际”出发,重构个人作为“独立国际人格者”的国际关系主体性,可以更好地拓展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和方法。
    • 黄燕华; 易林
    • 摘要: 在遭受越来越多的来自女性主义内部的批判和强调个体、差异的后现代思潮的挑战之下,传统女性主义经历了自我批判和内部转向,后现代女性主义应运而生.然而,在本身作为一场普遍主义运动的女性主义遭到那些要求指陈差异的女性的攻击时,人们质疑后现代女性主义有"去政治化"的倾向.不仅如此,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后现代女性主义被"占用""扭曲",滋生了一种存在于大众文化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图景,该图景不仅包含对女性的新的规训,更使传统女性主义失去批判力.唯有厘清后现代女性主义所处的矛盾语境及其所指涉的复杂内涵,从后现代的多元视角出发,重构"女性"和"政治"范畴,才能撷取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思潮交集的硕果,开拓后现代女性主义特有的政治机会.
    • 陈晓庆
    • 摘要: 由滕丛丛导演、姚晨主演的电影《送我上青云》在2019年暑期档上映以来,围绕电影展开的关于女性与女性主义电影的话题讨论不断,提及得最多的是“这部电影坦率地表现了女性的欲望”。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切入,在生死/金钱/亲情爱情面前,通过每一位人物对于自身的价值/尊严的追求,由此引出女性/男性主体身份如何定位及确认问题。这样的叙事策略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所主张的在尊重性别的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平等,它在突破单一化、同质化的女性身份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男性气质,并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
    • 王竹青
    • 摘要: 近年来,好莱坞特别喜欢将经典童话故事进行真人化改编,并添加一些恐怖元素,打造出了大量黑暗童话影片.但是2015年上映的真人版电影《灰姑娘》则一反常态,回归到了经典的童话故事节奏中,不仅拥有着明亮丰富的色彩,还拥有着动人抒情的音乐,带给了人们更加美好的童话感觉.作为一部优秀的真人版童话电影,让观众觉得情节跌宕起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童话故事中体会不到的真实感,除此之外,其中也蕴含着众多深层次的道理等待人们去挖掘,本文即针对真人版电影《灰姑娘》与后现代女性主义叙事进行研究和讨论.
    • 袁钰涵
    • 摘要: 近几年,有关女性主义的讨论声不绝,出现了很多类似“大女主”剧、女性类观察综艺节目等,随之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浪潮。 在刚刚过去的 2020 年中,《乘风破浪的姐姐》可以说是女性主义节目的代表。首先,节目的主题立意有力地打破了 30 +的“她” 刻板印象;其次,虽然节目的立意是优秀的,但不免依旧残存关于“她”的认知缺位;最后,在媒介方面,此节目仍能看出束缚着“她” 真实表达的隐形枷锁。《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她”形象既是女性主义的进步,同时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有待探讨。
    • 杨素珍; 徐子静; 王雪琳
    • 摘要: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是一位在当代英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本文以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为框架,从女性身份认同和女性身份建构两方面,探讨《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如何摆脱生活的困境并最终获得真正的自由,以阐述受困于现实生活的女性,只有加快构建女性自己的话语和建立女性同盟,才能成为不依附他人的独立个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